傳統的端午節五彩線,為什麽是青、紅、黑、黃、白五色呢?
謝邀:
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壹,五彩線是端午節的習俗之壹,五色線是由青、紅、黑、黃、白五種顏色的絲線合股編制成的細繩,五色線作為端午節的習俗和配飾,通常系在手腕上。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壹年壹度的端午節,又稱重五節、或午日節、或沐蘭節等。端午壹詞,最早出現於西晉時期,在南北朝的《荊楚歲時記》中也有記載:“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
端午節是中國歷史最為悠久的壹個節日,端午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端午節是中國人民自古以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生活習慣的不同,端午節產生了許多不盡相同的習俗。
龍舟競渡、端午食粽、懸掛菖蒲、佩掛香囊、佩戴五色絲線等成為端午節最具節日特色的習俗,時至今日,端午節已逐漸成為壹個全民參與、防病避瘟、祈求安康為主題的兼具包容性與綜合性的傳統節日。
在諸多的端午習俗中,五色絲線是壹個有著悠久歷史和文化的習俗。
東漢應劭《風俗通義》中就有關於長命縷的記載:五月五日這壹天,人們簡單地以五彩絲線合股編制成繩,系在臂膀或手腕上,並且有長命縷、續命縷、辟兵繒、五色縷、朱索等好幾種叫法。
唐代,宮廷內有於端午日以所結長命縷賜給諸臣的傳統;宋代宮廷也沿襲了這壹傳統;清代民間在五月五日結五色絲為索,系在小孩子的手臂上,通常還有男左女右的說法,人們還給這種五色絲線起了壹個好聽的且有著美好寓意的新名字“長壽線”。
五色線的顏色選取也是很講究的,首先就是五色的定義,是哪五種顏色呢?
其實早在先秦時期,我們的文化中就有了“五色”的觀念。《周禮·考工記》有記載:“畫繢之事,雜五色,東方謂之青,南方謂之赤,西方謂之白,北方謂之黑,天謂之玄,地謂之黃。”這是關於“五色”的壹段文獻記載。從這段文獻記載中,也可以得出這樣壹個結論:“五色”的概念從“五行”衍生而來。
在五行學說中,金、木、水、火、土,對應的色彩是:金為白、木為青、水為黑、火為赤、土為黃,五行對應的五行方位是:木為東、火為南、金為西、水為北、土為中央。
五行相生、相克,它是人與客觀世界交融中的人為的但又是客觀的系統,它講究事物之間的聯系,講究人與他所存在的客觀世界的統壹性。
與五行對應的五種顏色即青、赤、黃、白、黑的運用自然也要符合這個規律。因此,古人從自然中發現的並認為不能從其它顏色混合得出的五種顏色:青、赤、黃、白、黑為正色。
端午節的五色線是將中國傳統文化與實物結合起來的很好例證,五彩線是用紅、黃、青、白和黑色五種顏色的線制成,是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五行學說相對應的。端午節系五彩絲線表達了人們在生活中的理想和願望,五色絲線中“五色與五行相配”的視覺色彩指符表現出驅邪避瘟和祈福納吉的象征意義。
五色線,與賽龍舟、包粽子壹樣,經過數千年的演進和發展,作為端午節的習俗之壹,逐漸積澱成為具有獨特表現模式的文化記憶,已深入到人們的生活之中,它承載著人們對生活的美好祝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