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神七與以往有何不同?

神七與以往有何不同?

神6是2人;神7是3人。神7有太空行走神6沒有。。第壹大不同:飛船有效載荷增加,火箭的推力將加大 與“神六”相比,“神七”飛船的有效載荷將會有所增加。“神七”會上3名航天員,還要攜帶艙外航天服和7天太空生活所需的物品,所以上去的時候要攜帶 300公斤的東西,回來的時候可以帶100公斤的東西。飛船的重量比起“神六”來說要增加很多。“光艙外航天服的地面重量就達125公斤。”焦維新說。 另外,“神七”的外觀與“神六”有所不同,由於“神七”會上3名航天員,在天上待7天。雖然‘神六’設計上可以能夠搭載3個人,但是“神七” 的3名航天員要完成各項任務,飛船的容量肯定將有所增加。這就要求現有的運載火箭的推力滿足“神七”要求。 第二大不同:“神七”軌道艙裏將新添壹個“夾層 ” “神七”在軌道艙的設計上與“神六”相比有壹些不同。“神七”航天員將進入太空,因此“神七”軌道艙須設計壹個“夾層 ”——“氣閘艙”。焦維新教授解釋說,航天員在出艙前先要“減壓”,航天員從太空返回進入航天器後先要“升壓”,其原理類似潛水員進出正在深海中的潛艇。因此,航天器上必須有壹個設施具有“卸壓”功能和恢復功能。氣閘艙將由兩道門組成:航天員穿好艙外航天服把第壹道門關上,後把第二道門打開,這樣便能夠保證原來的艙裏的氧氣和壓力。而回來的時候也壹樣,航天員必須分別經過這兩道門。 俄羅斯的飛船將此設施專門做成了壹個艙,叫“氣閘艙”;而美國的飛船也有類似設施,但他們沒有把它專門做成壹個“艙”,美國的飛船是“兩艙結構”,只有指令艙和儀器艙,進出太空的這壹設施直接就安裝在指令艙裏。“氣閘艙位於返回艙的上方,與軌道艙連接。航天員爬上‘夾層’後,就會通知下面的航天員將‘夾層’的門給嚴密地封閉上。”焦維新教授說,“飛行員換上太空行走的航天服後,放掉‘夾層’裏的氣體,打開艙門後,航天員就可以到軌道外面,進行太空行走了。 第三大不同:“神七”軌道艙將不會在軌“駐守” 焦維新教授認為,和“神六”相比,“神七”飛船的壹個顯著不同在於飛船完成任務後,軌道艙將不會在軌“駐守”,而是和推進艙壹樣,在與返回艙分離的壹刻墜入大氣層。 此前,無論是“神六”還是“神五”,在航天員隨返回艙回歸之後,被分離的軌道艙仍會在軌運行半年左右的時間,期間將進行壹些科學實驗,並把有關實驗數據持續傳輸到地面。在此之後,軌道艙因動力耗盡,會類似“太空垃圾”那樣在太空中遊蕩,漸漸被地球引力拉回到地面墜下。 焦維新解釋,“神七”的軌道艙之所以不再留在軌道,是因為研究人員將把“神七”的試驗方向集中在保障航天員順利出艙活動方面。 第四大不同:航天服要求適應太空行走要求 “神七”要執行的主要任務是實現我國首次太空行走。3名航天員壹個要出艙行走,壹個在軌道艙迎接,返回艙還要留人。“航天員進行太空行走的目的,是為了維修、裝卸、更換和回收航天器及航天器的外部設備。”焦維新教授稱。 “神七”將具備航天員太空行走的幾項必備條件。艙外航天服必須具有防微流星、真空隔熱屏蔽、氣密、保壓、通風、調溫等多種功能。另外,艙外航天服的手套必須既密封又靈活,頭盔也要既透明又密封。 焦維新教授介紹說,“航天服後背的位置會有壹個背袋,裏面除了氧氣瓶、壹些工具外,還會有壹個燃料助推器,他的主要作用是使航天員可以借此控制行走方向。為了不讓航天員飄走,航天服上還有壹個我們稱作臍帶的特制繩子,專門將航天員與軌道艙接在壹起。”而且,“神七”航天員的宇航服上還將配有壹塊特制的銀蓄電池。當航天員進行艙外活動時,它就開始源源不斷地輸出能量,待電時間將比原來提高2到3倍。 第五大不同:航天員像開戰鬥機壹樣駕“神七” “神六”在太空飛行期間,費俊龍和聶海勝兩名航天員先後進行開關艙門、穿脫壓力服、穿艙、抽取冷凝水四大項“在軌幹擾力”實驗。結果表明,航天員較大幅度動作對飛船姿態影響微小,飛船姿態保持良好。費俊龍甚至還在飛船上連續做了4個前滾翻。 據說,這是航天員自己在遊戲,不是事先安排的。此次空間飛行結果表明,從剛升空到準備返回,費俊龍和聶海勝任何時間都能正確發出指令、準確控制各種設備,艙門開關等動作較大的操作也能壹次成功。 專家介紹說,有了“神六”實驗的基礎,“神七”將安排航天員“像駕駛戰鬥機壹樣駕駛飛船”,這對於飛行員出身的中國航天員來說,簡直是駕輕就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