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跳墻是國宴上的重頭菜,在民間卻被人們說不好吃,到底為什麽?
佛跳墻作為國宴必不可少的壹道菜,在中國的烹飪界鼎鼎大名,佛跳墻的制作也需要壹定時間,可是為什麽民間普遍說佛跳墻不好吃呢?
壹、味道過重。佛跳墻的食材十分豐富,需要加入鮑魚、海參、杏鮑菇、蹄筋、墨魚、瑤柱等十種食材,這幾種食材都非常珍貴,同時也是非常腥的食材,因此佛跳墻如果處理或者烹飪的不到位,腥是在所難免的,而且這些食材本身都是屬於味重的食物,哪怕烹飪的再久還是沒有辦法綜合掉它的味道,加上各種食材互相串味兒,佛跳墻往往味道過重,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嘗試這樣的味道。二、口感復雜。鮑魚本身比較粘稠,而海參和鮑魚的口感類似,蹄筋煮至酥軟之後會融化在湯裏,因此佛跳墻的湯十分濃厚。海鮮加上肉類以及菌類後,整個口感對於壹般人來說很難接受,佛跳墻算是福建的壹道名菜,從誕生再到如今已經經歷了幾百年的時間,能夠留存下來說明這道菜還是能夠俘獲人心的,不過在民間它口碑壹般,這樣的口感入口之後感受到的是滿滿的濃郁。
加上如今不少人都開始推崇清新的口味,佛跳墻的制作也不像原來那麽普遍,在福建也只有逢年過節才會做佛跳墻,大家對於佛跳墻也沒有了以往的那種期待,而佛跳墻在民間似乎壹下被打入了?冷宮?。
其實不難理解,佛跳墻雖然營養豐富,但卻屬於壹道口味很重的菜,濃郁帶有葷香,佛跳墻選用的都是上等食材,這樣的食材並不是所有人家都可以承受得起的,因此佛跳墻作為國宴重頭菜也是有它的原因的。佛跳墻味中有味,不過葷膩還是避免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