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太空救援真實結局是什麽?沒看懂能不能說說?

太空救援真實結局是什麽?沒看懂能不能說說?

《太空救援》的真實結局是:6月23日,從蘇聯發射的進步24號貨運飛船成功對接禮炮7號空間站,帶來了重要的補給,兩位航天員開始後續工作。之後,維托克在禮炮7號上工作了169天,後來乘坐聯盟T-14飛船返回,弗拉基米爾則工作了110天,乘坐聯盟T-13飛船返回。後來,他們都被授予蘇聯英雄的稱號。

這部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的俄羅斯電影沒有想象中那麽枯燥,雖然和歷史事件修復的過程有所不同但是拍的很有意思。

當年美蘇太空爭霸兩國耗費大量人力財力,都不希望在技術方面落後對方。電影中蘇聯的“禮炮7號”空間站損壞讓蘇聯當局非常擔心,由於美國媒體大肆渲染壹旦空間站失控墜毀會造成的惡果,建議如果蘇聯當局無法處理時由美國政府出動毀滅。為了避免先進技術落入美國政府手裏,蘇聯政府高官寧可摧毀空間站使太空技術退步10年也不給對方占便宜。

從政府角度講這麽做也是最實際的方案,不過宇航局相關工作人員是不願看到幾代航天人的心血付之東流所以決定派人維修。

不過任務難度太高,因為空間站有故障後在太空中不停旋轉。要在運動中對準角度對接談何容易,所以劇中設計了地面測試多個宇航員備選人員模擬對接最後都以失敗告終來顯示難度之高。

弗拉基米爾和維克托這兩個人物的塑造雖然都有歷史原型人物,不過藝術來源於生活但要高於生活。所以光設計藝高人膽大的愛國主義情操的宇航員未免有點高大全,會顯得主人公缺少了人性的真實感。

電影通過弗拉基米爾和妻子告知參加任務引發口角事件體現真實性,他的妻子妮娜質問為什麽不考慮家庭讓其他人選去。換了我們這裏肯定設計成妻子支持丈夫為了國家航天事業不顧個人安危的戲碼,但是這樣太俗套了無法襯托男主的毅然決然的事業心。

維克托其實也是為了事業沒有留下照顧家人,人生有時總是無奈要做取舍。

兩位偉大的宇航員進入太空後對接確實是壹大難題,不過藝高人膽大的弗拉基米爾自說自話冒險做了嘗試居然成功了。這種操作很符合老毛子的彪悍風格,而且第壹次操作不成功並不氣餒心理素質極高。

地面站的胖子領導對於空間站和宇航員的安危心急如焚,在頂住政府高層壓力的同時還要指望宇航員能在概率很小的情況下完成任務。其內心的煎熬和壓力也是常人難以想象,特別是最後要通知只能接回壹個宇航員回家時那種內疚和痛苦溢於言表。

對接成功後電影通過修復電力供應,解凍空間站再收集水珠,砸掉外體障礙物等細節的描寫。把宇航員在太空中工作的艱辛表達了出來,在面對缺氧低溫爆炸等具體危險時兩位宇航員的職業素養表現的壹覽無余。最後在太空美國宇宙飛船的宇航員和主人公互相致敬這段,體現了太空是無國界的英雄惜英雄的人文精神。

本片制作成本據說是5000萬人民幣,遠遠低於同類題材的美國大片的投資成本。這點錢可能只夠我們國內小鮮肉明星的報酬,但是人家拍出來的效果並不輸美國大片。而且除了特效逼真外故事還十分感人不落俗套,相比那些愛國主義教條電影來說生動很多。這種成本情況下的良心制作值得我們國家電影業學習,我們這裏這點錢壹般都是五毛錢特效貽笑大方。

電影中幾位演員的表演可圈可點,沒有臉譜化的表現。臺詞設計上也是感人肺腑直擊人心,沒有刻意去煽情愛國主義。

故事本身歌頌英雄的壯舉讓觀眾對兩位宇航員十分敬佩,畢竟面對生與死的考驗同進退沒有真材實料是無法完成任務的。配樂方面用了符合當時的俄羅斯歌曲,電影裏還提到戈爾巴喬夫的禁酒令等歷史事件。

生命家庭國家利益還有太空中貌似見到像天使壹樣的光都在電影中壹壹體現。人類科技的進步依靠的就是這些不懼個人安危的英雄先驅,他們的義無反顧堅持不懈契而不舍讓人肅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