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孟堅的人物生平
蔡孟堅,1905年9月出生在江西省蘆溪縣長豐鄉。在中學讀書期間就秘密參加了孫中山先生領導的中國國民黨地下組織,後來歷任陸海空軍總司令部武漢行營偵緝處少將處長、武漢警察局長、蘭州市長、江西省建設廳廳長等許多重要職務。國民黨遷臺後擔任過蔣介石駐日本私人代表、中國電影公司董事長、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等職。晚年蔡孟堅先生退休客居日本、美國等地,2001年1月蔡孟堅以96歲高壽在美國加州桑尼維爾市住所逝世。蔣介石夫人宋美齡致贈花圈,時任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副主席肖萬長、王金平、吳伯雄、林澄枝及秘書長林豐正致贈匾額,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委蔣方怡智參加了喪禮。
抗戰時期蔡孟堅也像大多數中國人壹樣,積極投身抗日,救國紓難。1938年6月,中日雙方在武漢展開著名的武漢會戰,武漢作為華中交通樞紐,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當時武漢作為中國最大的中心城市之壹,南京淪陷後還壹度作為國民政府的臨時首都,都決定了武漢大會戰將是十分慘烈的,當時蔡孟堅擔任武漢警備副司令兼武陽(武昌、漢陽)保衛指揮官,擔負武昌、漢陽防務,接受國民軍軍長、保衛武漢總司令羅卓英將軍指揮。
全面抗戰後,國民黨最高統帥蔣介石發出過“焦土抗戰”的號召,對於這個號召,在軍隊中有兩種不同的理解。壹部分軍官認為“焦土抗戰”就是要破壞壹切生產生活設備,讓日軍得到壹片焦土,斷絕給養,使日軍無法固守侵占之土地;另壹部分軍官則認為“焦土抗戰”就是要有與日軍戰鬥到底的決心,即使日軍把我國燒成焦土,我們也還要抗戰到底。由於對“焦土抗戰”含義的不同理解,蔡孟堅與頂頭上司羅卓英發生了壹次鮮為人知的沖突。
武漢大會戰中,日軍憑藉裝備上和作戰能力上的絕對優勢,對武漢在空中日夜轟炸,在地面上輪番炮擊強攻。我國軍民雖然付出了十分慘重的代價,武漢終於還是難於堅守,守軍總司令部決定撤出。在撤出武漢前壹日,羅卓英總司令派出壹個工兵排帶著三四噸炸藥從漢口渡江抵達武昌漢陽門碼頭進入蔡孟堅防區,並帶來壹封命令信,命令蔡孟堅組織將新建的武漢大學及清末張之洞創辦的武漢第壹紗廠(當時全國規模最大的工廠)全部炸毀,夷為平地,要求蔡孟堅親臨指揮,並回報結果。蔡孟堅看完羅卓英的命令信後,認為此項炸校炸廠行動絕不可為,他認為武漢大學剛剛建成,國家為建校投入了大量資金,武漢大學更是國家培養優秀人才的重要基地,而武漢第壹紗廠是我國近代工業長期積累的寶貴財產,是生產人民生活必需品的民品企品,二者都不是軍事設施,炸毀它們對抗日沒有什麽好處,而且還會破壞我國國力,影響人民生活,反而會破壞抗敵條件。用他的話說就是:“自己把國家炸成焦土,將來憑什麽力量繼續抗戰下去”。蔡孟堅素以敢作敢為在當時軍政界聞名,這次他既認了這個理也就不計後果命令部下取消炸校炸廠行動。他壹面命令部隊將炸藥投入江中,讓羅卓英派來的工兵排返回漢口,壹面向羅卓英總司令通電話,報告自己的看法和決定,羅卓英接了電話後十分惱火,不聽蔡孟堅的解釋,只是簡單地說:“這是命令!”蔡孟堅說:“如果總司令認為我是在軍前違抗命令,我願意渡江到漢口總司令部接受軍法處分。”羅卓英此時對此事也感到很困惑,拿不準該如何處理,對蔡孟堅的話無言以對,只得將電話掛斷,接受了取消炸校炸廠行動的事實,保住了武漢大學和第壹紗廠。
後來,事實說明,蔡孟堅當時的做法不但是勇氣可嘉的,而且也是完全正確的。在不久的長沙會戰期間,長沙警備部隊沒有等敵人進城就自行放火燒城,結果造成長沙市民流離失所,無家可歸。長沙人民怨聲載道,紛紛到省政府和重慶中央政府請願,壹時人心惶惶,為了穩定民心、軍心,蔣介石也不得不將湖南省主席撤職,將長沙警備司令及其他兩位主官槍殺。武漢撤出後不久,蔡孟堅被任命為軍政部監護總隊總隊長,擔負抗戰時期軍政部下屬各兵工廠、軍火倉庫、糧站等單位保衛工作,繼續為抗戰勝利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