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冶陶,始於漢世”,所以在哪個朝代開始生產陶瓷?
根據清代乾隆四十八年《浮梁縣誌》的記載,“新平冶陶,始於漢世”,說明在漢代開始生產陶瓷。
漢代是中國陶瓷發展史上的壹個重要時期,出現了許多技術上的重要改進。
首先,在漢代,由於陶車拉胚成型的廣泛應用,使得瓷胚制作更加精細。這種方法不僅提高了成品率,還使陶瓷器物的形狀更加規整。
其次,漢代的灰陶制作技術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灰陶是漢代最主要的陶系,已普及到全國各地。這種陶器制作技術的特點是使用灰陶作為主要原料,經過多次燒制而成,其胎質堅致細膩,燒成的火候均勻,溫度高達攝氏1000度以上,質地堅實。
最後,在東漢時期,浙江地區的越窯、甌窯、婺州窯和龍泉窯等窯口在長期探索龍窯燒制技術後,成功燒制出了成熟青瓷。
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對上虞小仙壇東漢窯址青瓷標本進行了測試,發現其燒成溫度高達1310℃左右,其抗彎強度比1500多年後景德鎮瓷器還高,證明上虞東漢窯廠的產品已達到瓷器的各項標準。這也是龍窯給浙江帶來陶瓷燒制史上的第二座豐碑。
總的來說,漢代在陶瓷制作技術上做出了許多重要的改進,為後世陶瓷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漢代陶瓷的創新技術
其中比較重要的創新是漢代陶塑的出現。漢代陶塑的手法有捏塑、圓雕、淺浮雕、模印等,註重神似,線條簡練而誇張,對漢代社會各種現象有極強的概括能力。漢代陶塑的創新之處在於它註重神似而非形似,通過簡練誇張的手法表現出各種形象的特征,這種技術為漢代陶塑增添了獨特的藝術魅力。
另外,漢代還出現了模印貼花陶器。這種技術是將模印出花紋的薄印板或織物用泥漿粘貼於陶器表面,燒成後就能在陶器表面呈現出精細的花紋。這種技術為漢代陶器的裝飾帶來了壹種新的思路和方法。
此外,漢代的瓷器制作也有很多創新。首先是在器型方面,漢代瓷器已經能夠生產出各種形態優美的瓷器,如壺、瓶、碗、盤、杯等,其中以壺的形態最為豐富。
其次是在釉色方面,漢代瓷器的釉色已經非常穩定,出現了青瓷、黑瓷等不同顏色的釉,而且質地細膩,光澤度很高。最後是在裝飾方面,漢代瓷器已經能夠使用各種技術進行裝飾,如刻劃、堆貼、鑲嵌等,這些技術為漢代瓷器的裝飾帶來了更加豐富的變化和美感。
總之,漢代陶瓷制作在技術上不斷創新和發展,出現了許多新的技術和裝飾方法,為後世陶瓷制作的發展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