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不該辦兒童繪畫比賽?
也許小女孩就是處在壹片幹凈的海灘,也許她想像自己是海鷗,看到的天空與沙灘,就是這麽幹凈。為什麽海灘上壹定得畫上幾顆貝殼呢?
有個小女孩參加了朱銘美術館舉辦的繪畫比賽。她在八開的紙上,畫了壹條對角線,上方塗滿藍色,下方塗滿土黃色。媽媽很疑惑的問:「妳畫的是什麽?」小女孩說:「我畫的是海灘呢。」媽媽急了,罵道:「妳怎麽那麽『偷懶』!海灘上多少也畫點魚蝦、貝殼吧?」
「也許小女孩就是處在壹片幹凈的海灘,也許她想像自己是海鷗,看到的天空與沙灘,就是這麽幹凈。」這是IMA文創辦公室執行長,也是前朱銘美術館執行長馬幼娟,在上海由蕃茄田藝術舉辦的「第壹屆創新兒童藝術教育研討會」講述的真實故事。
大人很容易落入以「像不像」來評斷孩子畫的「好不好」,也很常將自己的刻板印象套用在孩子的創作上,這總令馬幼娟感到遺憾。
跟在雕塑大師朱銘身邊十多年的馬幼娟,屢次勸朱銘不要舉辦兒童繪畫比賽。她認為,推廣兒童藝術的管道,絕對不只是「辦比賽」而已。她之所以會如此抗拒把兒童藝術比個高下,是因為有回比賽完後,她看到家長拉著孩子去跟評審老師說:「我孩子傻呼呼,這次只拿第二名。下次要他加油,壹定要拿第壹名。」
她還觀察到,不論是什麽大小繪畫比賽,前幾名的總是同樣那幾位小朋友。也就是說,這些有資源的人,已經成了四處比賽的作戰部隊。這都讓藝術本身,從原來是孩子紓發壓力、表達自我的管道,逐漸成了和別人競爭、討好外人的壓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