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清代圍棋國手施襄夏的故事

清代圍棋國手施襄夏的故事

棋,屬琴棋書畫四藝之壹。中國古稱"弈",別名方圓、黑白、烏鷺、手談、紋枰。西方名稱"Go"。圍棋起源於中國,傳為堯作,春秋戰國時代即有記載。隋唐時經朝鮮傳入日本,流傳到歐美各國。有學者認為,圍棋蘊含著漢民族文化的豐富內涵,是中國文化與文明的體現。

施襄夏(1710~1771),名紹暗,號定庵。浙江海寧人,生於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卒於乾隆三十五年(1771年),清代著名圍棋國手,與程蘭如、範西屏、梁魏今並稱“清代圍棋四大家”,與範西屏、黃龍士並稱“清代三大棋聖”。 墨村的小棋童寫的也是他。

?清乾隆年間,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歷)與大國手施襄夏(號定庵)對弈,下成三劫連環和棋,乾隆爺高興,賞賜施襄夏李氏官窯燒制的國寶永子壹副。——《大國手之天下無敵》

成長之路

施襄夏從小就讀於私塾,是個老實、文靜的孩子。他父親是位雅士,擅長詩文書法,也畫些蘭竹之類。施襄夏念完功課,便坐在父親身邊,看他撫琴下棋。漸漸地,他對這棋藝發生了興趣,開始向父詢問其中的道理。

父親對他說:"學琴需要'淡雅',而不能'繁枝',學棋需要'靈益',而不能'沾滯'。妳瘦弱多病,學琴好些。"於是施襄夏開始學琴了。

施襄夏6歲時的壹天,當時棋壇名手徐星友來施家作客。午後,他和施襄夏的父親在庭院下棋娛樂。施襄夏是壹個老實、文靜的孩子。他雖很想觀棋,但怕父親罵,只好壹個人在室內彈琴。如泣如訴的琴聲從內室傳來,引起了徐星友的註意。他問明原由,便對施襄夏的父親說:“讓孩子出來見識見識吧。”

召喚聲還沒落,施襄夏就連蹦帶跳地來到了棋桌旁。他向徐星友行過禮,便坐下來觀棋。施襄夏觀棋十分認真,雖然這局棋下了很長時間,但他毫無疲倦之感,坐在那裏紋絲不動。

施襄夏的父親身材修長,舉止雍容大方,面對弈林強手,並不緊張。雖然敗局已定,仍從容不迫,泰然自若。徐星友下棋也不是咄咄逼人,鋒芒畢露,而是顯得平淡、輕閑、溫和,而平淡之中卻總有著壹種無形的力量。施襄夏的父親自知不是徐星友的對手,便隨意下去,幾次走出軟著。施襄夏見父親謹慎有余,失去了幾次反攻的機會,早就想說,但怕父親責罵,又把話咽了回去。

徐星友獲勝後,見施襄夏仍專心地註視著棋盤,壹副若有所思的樣子,就問他對這局棋的看法。施襄夏法生生地問道:“我想復復盤,好嗎?”徐星友高興地同意了。

令兩個大人吃驚的是,這個小孩子居然能擺回到中盤廝殺時的局面,繼而指出了在壹關鍵時刻其父完全可以反守為攻的壹步緊要的棋。這步棋徐星友當時也沒考慮到,此時他沈思片刻,接著與施襄夏走下去。施襄夏果然不凡,他先走出了對方暗設的圈套,接著依仗剛才那壹關鍵子的威力,竟壹舉形成了勝勢。

徐星友興奮異常,覺得發現了天才,當即勸施襄夏的父親說:“讓孩子棄琴學棋吧!將來他壹定能超過我的。”並答應收在門下。

不過沒過多久,父親發現兒子對圍棋的喜愛甚於琴。當時,比施襄夏年長壹歲的範西屏從師俞長侯學棋,到十二歲時,已與老師齊名,這使施襄夏十分羨慕。父親便也把他送到了俞長侯門下。

施襄夏不甘久居人下,他在俞長侯那兒,先生受先三子教了他壹年,他便能與 範西屏爭個高下了,其間,老棋手徐星友也曾受先三子與施襄夏下過棋。老棋手慧眼識真珠,非常看重這位少年棋手,把自己的棋著《兼山堂弈譜》贈給他。施襄夏也果然不負厚望,對這本名著認真鉆研數年,受益很大。

施襄夏二十壹歲時,在湖州遇見了四大家中的梁魏今和程蘭如,兩位長者都受先與他下了幾局棋,施襄夏從中又悟出不少道理。兩年以後,施襄夏又遇 梁魏今,他們同遊硯山,見山下 流水淙淙,都很興奮。 梁魏今對施襄夏說:"妳的棋已經下得不錯了,但妳真的領會了其中奧妙了嗎?下棋時該走的就得走,該停的就得停,要聽其自然而不要強行,這才是下棋的道理。妳雖然刻意追求,然而有'過猶不及'的毛病,所以三年來妳仍未脫壹先的水平。"施襄夏細細體會了這番深刻的議論,意識到自己以前好高騖遠,走了彎路。從此,施襄夏壹變往日棋風,終於成為壹代名師。

此後三十年間,施襄夏遊歷吳楚各地,與眾多名手對弈,交流棋藝,五十歲以後,和 範西屏壹樣,也客居揚州,教授學生,為培養下壹代花了不少心血,他的學生很多,但他始終很謙遜。晚年在揚州,他還寫了不少圍棋著作,為後來棋手留下了寶貴的遺產。

施襄夏是在前人的基礎上,以自己獨特的面貌出現在棋史上的。在《弈理指歸·序》中,施襄夏對前輩和同輩棋手有十分精粹的論述:"聖朝以來,名流輩出,卓越超賢。如周東侯之新穎,周懶予之綿密,汪漢年之超軼,黃龍士之幽遠,其以醇正勝者 徐星友,清敏勝者婁子恩,細靜勝者吳來儀,奪巧勝者 梁魏今,至 程蘭如又以渾厚勝,而 範西屏以遒勁勝者也。"正是基於對其他棋手如此深刻的研究分析,施襄夏集各家之長,成為中華民族文化史上壹顆閃爍異彩的明星。

百家之長

此後三十年間,施襄夏遊歷吳楚各地,與眾多名手對弈,交流棋藝,五十歲以後,和 範西屏壹樣,也客居揚州,教授學生,為培養下壹代花了不少心血,他的學生很多,但他始終很謙遜。晚年在揚州,他還寫了不少圍棋著作,為後來棋手留下了寶貴的遺產。

施襄夏是在前人的基礎上,以自己獨特的面貌出現在棋史上的。在《弈理指歸·序》中,施襄夏對前輩和同輩棋手有十分精粹的論述:"聖朝以來,名流輩出,卓越超賢。如周東侯之新穎,周懶予之綿密,汪漢年之超軼,黃龍士之幽遠,其以醇正勝者 徐星友,清敏勝者婁子恩,細靜勝者吳來儀,奪巧勝者 梁魏今,至 程蘭如又以渾厚勝,而 範西屏以遒勁勝者也。"正是基於對其他棋手如此深刻的研究分析,施襄夏集各家之長,成為中華民族文化史上壹顆閃爍異彩的明星。

他人評價

鄧元穗說:"定庵如大海巨浸,含蓄深遠","定庵邃密精嚴,如老驥馳騁,不失步驟。深謀遠慮,穩紮穩打就是施襄夏棋風的主要特點。施襄夏自己也說過:"蓋窮向背之由於無形,而決勝負之源於布局也。他在《自題詩》中寫道:"弗思而應誠多敗,信手頻揮更鮮謀,不向靜中參妙理,縱然穎悟也虛浮。"施襄夏特別強調這個"靜",他在《凡遇要處總訣》中說:"靜能制動勞輸逸,實本攻虛柔克剛。"這和他說的"化機流行,無所跡向,百工造極,鹹出自然","棋之止於中止",是壹個意思。"靜"即是"自然",即是"止於中止",也就是當年 梁魏今對施襄夏說的"行乎當行","止乎當止"。這並不是提倡被動。施襄夏壹向重視爭取主動,他曾說:"逸勞互易忙須奪,彼此均先路必爭。"這與"靜"是不矛盾的。"行乎當行,止乎當止",關鍵還在"行"和"止"都必須是主動的,這樣才可能以靜制動,以逸待勞,以實攻虛,以柔克剛,這正是施襄夏棋風的奧妙所在。

國手對弈

施襄夏 與範西屏本是同鄉,年齡又相仿,未出名前,兩人常在壹起下棋。起先施襄夏並不精心於圍棋,見到同鄉 範西屏棋藝出眾,聞名鄉裏,就向範西屏請教,開始範西屏要讓施襄夏三子,壹年以後兩人就可以分先對弈。不久二人同時拜師俞長候,***同 學弈,二十歲不到,前輩棋手梁魏今、程蘭如等均不是範、施的對手,二人同時齊名於天下。時人曾如此評論施範二人:“西屏奇妙高遠,如神龍變化,莫測首尾。定庵(施襄夏名號)邃密精嚴,如老驥馳騁,不失步驟。與之詩中李杜(好像詩人李白 杜甫),詢為至今。”

後來,二人相繼成為國手,便分道揚鐮,各奔前程,相聚時便不多了。據《國弈初刊·序》引胡敬夫的話,範、施於雍正末,乾隆初曾在京師對弈十局,可惜這十局棋的記錄現已無處找尋。以後,乾隆四年時,範、施二人受 當湖(又名平湖) 張永年邀請,前往授弈。 張永年請二位名手對局以為示範,範、施二人就此下了著名的“當湖十局”。原本十三局,現存十壹局,"當湖十局"下得驚心動魄,是 範西屏、施襄夏壹生中最精妙的傑作,也是我國古代對局中登峰造極之局。同代棋手對其評價很高。錢保塘說:"昔抱樸子言,善圍棋者,世謂之棋聖。若兩先生者,真無愧 棋聖之名。雖寥寥十局,妙絕千古。"鄧元穗認為這十局是棋中"至當"。

出版書篇

施襄夏死後,他的學生李良為他出版了《弈理指歸續篇》,這本書的《凡遇要處總訣》部分,幾乎總結了當時圍棋的全部著法,是部全面論述圍棋戰術的著作,是我國古典圍棋理論十分少見的精品。這些口訣,都是施襄夏平生實戰和研究的心得,句法精煉,內容豐富。以 範西屏、施襄夏為代表的 康熙、乾隆時代的棋藝水準,是整個圍棋發展史上的壹座高峰。範西屏、施襄夏等人把圍棋推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推薦歌曲

松窗棋罷

演唱:HITA

詞:蘇藥卿

曲:小旭音樂《神話·千年》

曾記當年對局方

竹影搖映小軒窗

拂袖兩奩收陰陽

輕敲玉子聲瑯瑯

心寂如茶靜自香

何時紋枰卻作名利場

黑白翻覆於股掌

壹朝平步入朝堂

怎容棋道漸淪亡

看此番君子行藏

正氣清揚

壹黑壹白 壹來壹往 世事俱蒼黃

此起彼落 此消彼長 爛斧幾寒芳

方圓乾坤萬象

看透百態炎涼

不如低吟歸去兮 風清月朗

行乎當行 止乎當止 閑雲天地曠

流水不爭 萬物無競 坐隱兩相忘

白露滴聞清響

竹葉落帶新霜

悠然處 松窗棋罷指猶涼

曾記當年對局方

竹影搖映小軒窗

拂袖兩奩收陰陽

輕敲玉子聲瑯瑯

心寂如茶靜自香

何時紋枰卻作名利場

黑白翻覆於股掌

壹朝平步入朝堂

怎容棋道漸淪亡

看此番君子行藏

正氣清揚

壹黑壹白 壹來壹往 世事俱蒼黃

此起彼落 此消彼長 爛斧幾寒芳

方圓乾坤萬象

看透百態炎涼

不如低吟歸去兮 風清月朗

行乎當行 止乎當止 閑雲天地曠

流水不爭 萬物無競 坐隱兩相忘

白露滴聞清響

竹葉落帶新霜

悠然處 松窗棋罷指猶涼

這首歌是記《大國手》中的施襄夏 。喜愛施襄夏這個人物,為他的隱忍,寬容,正直,善良。私以為,古時君子如玉的風度,大抵便是如此了。感謝蕭導拍了這樣壹部大國手,感謝章賀塑造了這樣壹位君子的靈魂,感謝塔塔動情的歌聲,完美的闡釋了這樣壹種君子風骨。 行乎當行,止乎當止,流水不爭,萬物無競。悠然處,松窗棋罷指猶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