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個基督徒的英雄之旅——讀《人性的枷鎖》
這本小說講述了壹個名叫菲利普的少年,成長為壹名醫生的故事,帶有鮮明的自傳色彩,許多情節與毛姆本人的生活高度壹致,例如,兩人都出生於十九世紀七十年代,九歲時,父母相繼去世,被伯父收養,進入公學讀書,有生理缺陷(菲利普是跛足,毛姆自己則有口吃),十八歲到德國海德堡求學,回國後到會計師事務所做學徒,進入醫學院學習,成為醫生。不同的菲利普大概率會以救死扶傷作為自己的終生職業,而毛姆本人卻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兒響叮當之勢棄醫從文,?寫出了菲利普的故事。
?菲利普的故事是壹個基督徒的英雄之旅。
從情節來看,故事好象是反對宗教的,毛姆不斷以諷刺的筆法描寫以凱利伯父為代表的神職人員固步自封、脫離實際的作派,菲利普本人也從上帝的虔誠信徒轉向懷疑,後來離開教會學校轉向科學。但毛姆也借菲利普的朋友、詩人克朗肖之口說評價菲利普:妳拋棄了宗教信條,卻保留了基於這些信條的道德準則,所以妳骨子裏還是個基督徒。這些道德準則支持著菲利普不斷懷疑人生,探究人生的意義,掙脫人性的枷鎖,在精神上成長為壹名真正的基督徒。
菲利普沒有象耶穌壹樣創造神跡,但他沿著耶穌走過的路徑踽踽獨行。
菲利普由於閱讀關於聖地的書籍激發了學習的樂趣,伯父以為是神跡,也樂得讓他隨便閱讀,只是連伯父自己也不知道,菲利普在他書房裏讀的不只是宣揚教會的書籍。菲利普最初接受教育的地方是教會公學,打從他邁出人生的第壹步,就受到教會的召喚。如果不是因為幼年父母雙亡,他很可能在普通學校接受教育,進入大學,成為壹名醫生,
他在醫學院求學時,遇見了生命中的魔障米爾德麗德。他與米爾德麗德分分合合,米爾德麗德嫁給了別人,第壹次離開了他,他痛苦到麻木。兩人重逢後,菲利普對已經有孕在身的米爾德麗德傾囊相助,米爾德麗德卻與他的好友上演了壹出私奔戲碼。這兩次,對情欲的渴求壹直折磨著菲利普,他無法從對米爾德麗德的迷戀中解脫。第三次遇見米爾德麗德時,她淪落風塵,而菲利普並沒有嫌棄她,為她提供食宿,這壹次他沒有再沈迷情欲,反而對她的主動親密有了反感,當然他也不是嫌惡他的身份,只是在精神上對肉欲有所排斥。壹直在心理上居高臨下的米爾德麗德無法承受他在精神上的超越,再壹次從他的生活中消失,這壹次她無法帶給他精神上的摧殘,只能以毀壞他的財富泄憤。菲利普第壹次在戰勝了自己的魔障。《聖經》中說,耶穌在禁食修煉時,撒旦曾三次誘惑他,耶穌每次都拒絕了誘惑。在小說中,撒旦化身為色欲也三次誘惑菲利普,他還沒有達到耶穌的境界,只有在第三次時才抵受住了原罪的誘惑,達到了基督徒的精神境界。
?當菲利普第四次遇見米爾德麗德時,是病入病入膏肓的米爾德麗德主動來向他尋求幫助。雖然菲利普在經濟上落拓不堪,收入僅能糊口,但他在精神上已遠遠超越了對方。菲利普試圖將她拖出苦海,就象基督拯救抹大拉的瑪麗亞。但他只是壹個肉身凡胎的基督徒,不能象耶穌壹樣創造神跡。米爾德麗德再壹次離開他,他無奈地轉身離去時,心中大約是痛恨自己不能有耶穌的神通,殊不知,此時的他在精神上已與耶穌比肩。
菲利普已不再信仰基督教,但是基督教的宗旨在他心中不能生長,他終於成長為壹名真正的基督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