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北京自然博物館的館藏標本

北京自然博物館的館藏標本

Liocichlaphoenicea紅翅藪鶥Crimson壹wingedLiocichla

紅翅藪鶥體長20—24厘米,體重42—58克。頭頂灰褐色。頭側紅色。體羽主要為橄欖褐色。翅膀上有紅色斑塊。尾羽黑色,末端橙黃色。虹膜褐色。嘴黑色。腿、腳暗褐色。

紅翅藪鶥分布於不丹、尼泊爾、錫金、印度、孟加拉國、緬甸、泰國、老撾和中國西南部等地。棲息於山地竹林、灌叢中。結群活動。以昆蟲、植物種子、果實等為食。

臍根座屬在分類上屬於石松植物門封印木科。該屬描述了壹種具有非常特殊意義的根。這種根直接形成在莖幹系統的基部,而且直接向水平方向輻射。這種水平輻射的範圍相當大,伸至可以達到距離莖幹基部15米的地方。

根據這種器官屬的描述,在很早的時候,石松植物的祖先或者原始類群,曾經具有非常龐大的根系,這種大型的根系能夠支撐地面上較高的個體的正常生長。所以,經過科學預算認為,可能早期的石松植物的體型較大,有可能高度會超過10米。同時,這類植物具有的沿著水平方向輻射生長的根,是壹種非常奇特的現象,說明可能早期的石松植物還不能將跟刺入土壤中,也說明可能早期的環境條件較為潮濕,高大的植物不需要將根系深深植入土壤中,就能夠從地表或近地表獲取生長所需要的水分營養等。 馬壩人頭骨,1958年發現於廣東曲江馬壩鄉獅子山。經鈾系法測定其年代大約為12萬年左右,化石特征顯示為早期智人中較晚的類型。時代屬於晚更新世的早期。

北京自然博物館《植物世界》大型植物專題展覽於2007年7月向公眾推出。展覽面積800余平方米,內容涵蓋陸地植物演化、植物功能和現代植物景觀三大主題,從史前滅絕的植物類群到今天多姿多彩的植物,從植物的微觀結構到植物群落和生態系統宏觀景觀,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植物的魅力。

植物演化部分是以早期陸地植物起源為起點,以陸地植物演化過程為主線,整體復原已經滅絕的多種植物類型,展示了早期陸地植物剛剛開始登上陸地的景觀,繁盛的蕨類植物景觀,裸子植物景觀和早期的被子植物景觀,展示著史前植物的神奇之美。

植物景觀部分是以現代的植物群落和植物生態系統為基礎,采用背景畫與前景植物相結合的手法,真實展現分布在中國不同地區的六種典型植物景觀:荒漠、典型草原、典型濕地、山地、熱帶雨林以及紅樹林植物景觀。

《恐龍公園》展廳,2013年重新啟用,***有面積700余平方米。23條活靈活現的恐龍、兩只翼龍以及壹只和最早恐龍生活在壹起的堅喙蜥構成了不同的組合,分別代表了從三疊紀晚期到白堊紀晚期不同時期的恐龍世界的面貌。

在《恐龍公園》中,北京自然博物館還增加了恐龍發掘現場。觀眾可以看到恐龍化石挖掘時候的場面,看到恐龍化石還在巖石中的狀況;另外,新《恐龍公園》中還有“熱河生物群”和“恐龍時代海洋”兩個幻象,展示恐龍世界中的海洋裏面的龐然大物。 古哺乳動物廳***有面積700余平方米。展廳館分別詳細介紹了長鼻類、奇蹄類、偶蹄類、食肉類、靈長類和被子植物的演化歷程以及著名的山旺生物群。

哺乳動物是由擬哺乳動物演化而來的。由於其特有的恒溫優勢以及中生代濕暖潮濕的氣候條件,哺乳動物得以復蘇和大發展。  在展廳中,觀眾可以看到階齒獸的復原圖和骨骼標本,它是恐龍絕滅後地球上同期最大的哺乳動物;可以欣賞到龐大的象類家族,包括赫赫有名的高4米長8米的黃河象和鏟齒象。觀眾還可以欣賞到壹件十分引人註目的標本,最早的被子植物化石——世界上第壹朵花遼寧古果。

古爬行動物廳向觀眾展示了生物界兩億多年前的景觀,並以總鰭魚、魚石螈、蚓螈和異齒龍為代表,演示了脊椎動物從水域向陸地發展的復雜過程。

大廳中央展示了栩栩如生的恐龍骨架群,如中國人發現的第壹條恐龍——許氏祿豐龍,體長達26米的井研馬門溪龍,稱王稱霸的霸王龍,小巧玲瓏的恐爪龍,背上布滿劍板的沱江龍,威風凜凜的永川龍,展翅翺翔的翼龍,稱霸海洋的魚龍。 古無脊椎動物廳有面積八百平方米。包括原生動物、海綿動物、腔腸動物、腕足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棘皮動物等門類。碩大的鸮頭貝矗立在展廳門口,象征著無脊椎動物的繁盛歷史。

展廳展示了壹億多年前地球上的繁榮景象,詳盡講述了古無脊椎動物興盛衰亡的發展歷史。大量熱河生物群的古生物化石、特別是遼寧西部的帶毛恐龍化石都會引起觀眾的濃厚興趣。 《神奇的非洲》展覽以世界輪椅基金會創始人、主席、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理事,美國肯尼斯·貝林先生捐贈的非洲珍貴動物標本為基礎,還原了野生動物賴以生存的生境,並結合中英文圖板和各種新奇的現代化展示技術手段,準確、科學地將非洲大陸最具代表性的野生動物栩栩如生地再現於觀眾面前,充分地展現了非洲大陸的神奇。

展覽采用360度環形全景畫展示技術,地面地形與背景畫的自然銜接展現無限透視的原野效果,配合開放式動物景觀這壹新穎的展示方法,向觀眾展示恢宏震撼的非洲原野。

在西耳廳,觀眾可以通過“觸摸”地球表面的陸地來了解各大洲的動物;通過古長頸鹿和現代長頸鹿兩個標本的脖子的鮮明對比,了解長頸鹿脖子變長的秘密;獅子捕獵的場景讓觀眾感受非洲原野的弱肉強食的生存大戰。

在馬賽人的展廳裏,觀眾可以瞭望馬賽人的村莊,走進馬賽人的茅草屋,感受馬賽人的生活氣息,近距離的與馬賽人觀望。足不出戶,感受非洲。非洲是壹片神奇的土地,相信觀眾會在這個展覽裏認識壹個全面真實的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