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誰能告訴我關於海棠果的說明文

誰能告訴我關於海棠果的說明文

物種名稱海棠果

雲南麗江所產紅海棠果中文別名紅海棠果、八棱海棠、沙果、楸子、海紅、柰子 

拉丁學名Malus prunifolia(Willd.)Borkh

科屬分類薔薇科 蘋果屬

產地分布

原產我國,現主要分布在華北,河北懷來是知名的產地之壹。東北南部,內蒙古及西北也有。 雲南西北部的大理 麗江等地區亦有種植。

形態特征

落葉小喬木,高3-10M;小枝幼時有毛。葉卵圓至橢圓形,花白色或稍帶紅色,單瓣,徑約3CM,萼片比萼筒長而尖,宿存。果圓形或卵圓形。

生長習性

適應性強,喜光,抗寒、抗旱,也能耐濕,耐堿,對土壤要求不嚴格。深根性,生長快,樹齡長。

繁殖培育

播種或嫁接繁殖。

用途

八棱海棠果幹八棱海棠果樹的花色白中稍帶粉色,可供觀賞,樹性強健、適應性強,耐澇、耐鹽,抗寒力強。果實除生食外,大多供加工,是做果醬、果醋、果酒、果丹皮的上好原料。八棱海棠果也可以切開晾成含水分30%的海棠幹,儲藏期可長達3年,以備深加工為休閑食品。海棠幹加蔗糖沖水飲用,口味酸甜,含有濃郁的鮮海棠香氣,且清涼瀉火,健脾開胃,具有很好的食療保健作用。還有壹種更特殊的冷凍食用方法,就是吃完全凍實的海棠,其味道更鮮美爽口。枝幹可做蘋果砧木,木材供雕刻,果實可釀酒、做蜜餞。海棠果的花、根、果實均可人藥,能祛風濕、平肝舒筋,主治風濕疼痛、腳氣水腫、吐瀉引起的轉筋、婦女不孕,尿道感染等癥。

[編輯本段]藥用價值

楸子

拼音名 Qiū Zǐ

來源

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揪子的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alus prunifolia(Willd.)Borkh.[Pyrus prunifolia Willd.]

采收和儲藏:8-9月果熟時采摘,鮮用。

原形態楸子,小喬木,高3-8m。小枝粗壯,嫩時密短柔毛,老枝灰紫色或灰褐色,無毛。葉互生;葉柄長1-5cm,嫩果密被柔毛;葉片卵形或橢圓形,長5-9cm,寬4-5cm,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寬楔形,邊緣有細銳鋸齒。花兩性;傘形或近傘形花序,具花4-10朵;花梗長2-3.5cm,被短柔毛;萼筒外面有長柔毛;萼裂片5,披針形,兩面均被柔毛;花白色或帶粉紅色,花瓣5,倒卵狀橢圓形,長約2.5-3cm,寬約1.5cm,基部有短爪;雄蕊20,花絲和短不齊,約等於花瓣三分之壹;化柱4(5),基部有長絨毛,較雄蕊長。梨果卵形,直徑2-2.5cm,紅色,萼裂片宿存,肥厚,果梗細長。花期4-5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參拔50-1300m的山坡、平地或山谷梯田邊。

資源分布:分布於華北及遼寧、陜西、甘肅、山東、河南等地。

性狀

性狀鑒別,果實卵形,直徑2-2.5cm,果皮紅色,無灰白斑點,果肉黃白色,成熟後有2-5室,每室含種子1-2顆,種子扁卵圓形,淺紫紅色至紅紫色。有宿存花萼,略突出,萼片兩面被毛,萼筒外邊被毛。氣微香,味甘、微酸。

顯微鑒別,粉末特征:紅棕色。1.中果皮細胞含色素。2.含草酸鈣結晶,放晶如梅花狀。3.中果皮細胞中不含石細胞。

性味味酸、甘、性平

功能主治生津;消食。主口渴;食積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

摘錄《中華本草》

海棠果的營養分析

營養

每100克海棠果所含營養素如下:

熱量 73 千卡

蛋白質 0.3 克

脂肪 0.2 克

碳水化合物 19.2 克

膳食纖維 1.8 克

維生素A 118 微克

胡蘿蔔素 710 微克

硫胺素 0.05 毫克

核黃素 0.03 毫克

尼克酸 0.2 毫克

維生素C 20 毫克

維生素E 0.25 毫克

鈣 15 毫克

磷 16 毫克

鉀 263 毫克

鈉 0.6 毫克

鎂 13 毫克

鐵 0.4 毫克

鋅 0.04 毫克

銅 0.11 毫克

錳 0.11 毫克

適用人群

壹般人群均可食用,海棠味酸,胃潰瘍及胃酸過多患者忌食。

食療作用

海棠果性平、味甘微酸,入脾、胃二經;有生津止渴,健脾止瀉的功效;主治消化不良,食積腹脹,腸炎泄瀉以及痔瘡等病癥。

1. 生津止渴:海棠含有糖類、多種維生素及有機酸,可幫助補充人體的細胞內液,從而具有生津止渴的效果;

2. 健脾開胃:海棠果中維生素、有機酸及按質含量較為豐富,能幫助胃腸對飲食物進行消化,故可用於治療消化不良食積腹脹之癥;

3. 澀腸止痢:海棠味甘微酸,甘能緩中,酸能收澀,具有收斂止泄,和中止痢之功用,能夠治療泄瀉下痢,大便搪薄等病癥;

4. 補充營養:海棠中蘊含有大量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如糖類、多種維生素、有機酸等,可供給人體養分,提高機體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