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培訓機構還能生存嗎
校外培訓機構還能生存,但是形式嚴峻。
壹、校外培訓機構空間受到壓縮
“雙減”之下,學科類培訓機構的生存空間受到了極大的壓縮,它們生源大幅下降,留下的很少的機構,只能通過“營轉非”“備改審”等方式艱難維持。學科類培訓班越來越少了,但還沒有到消失的程度。
第二,部分家庭付出的經濟成本在增加
壹般來講,非學科類培訓機構的培訓費用要比學科類培訓機構貴壹點。當學科類培訓機構越來越少,壹些家長就會選擇給孩子報體育類興趣班或者藝術類興趣班,他們付出的經濟代價會更大。
第三,不少家長的心理負擔正在加重
如果全面禁止學科類校外培訓,普通家長就要面臨“三選壹”,要麽跟富人壹樣,花更多的錢,請老師上門壹對壹輔導;要麽花非常多的時間成本,自己輔導孩子;要麽躺平,什麽都不管,讓孩子“自由發揮”。
選擇校外培訓機構註意事項:
1、關註機構公示信息
務必關註培訓機構辦學許可證、營業執照、培訓人員資質、培訓項目、收費標準等公示信息,選擇資質齊備、信息完整的機構和培訓人員。
2、務必簽訂培訓合同
務必與校外培訓機構簽訂《重慶市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服務合同(示範文本)》,認真研讀合同條款,保障自身合法權益。
3、正規平臺進行繳費
若確需參加培訓,請務必通過“校外培訓家長端”APP,將培訓費用繳入指定監管賬戶,保障資金安全,索要正規發票,不要壹次性繳納超過 3個月或60課時的費用。
4、合理安排培訓時間
理性選擇培訓項目,合理安排培訓時長,培訓結束時間不要晚於20:30,助力孩子健康成長。
5、慎防機構虛假誘導
不要相信任何機構或個人以組織考試、保送名校、幫助擇校等名義的虛假誘導,以免經濟受損。
6、依法解決培訓糾紛
遇到糾紛,首先與機構協商解決。如不能解決,請聯系教育、市場監管等部門進行調解。若調解不成,可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