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漢魏六朝散文·範曄》原文鑒賞

《漢魏六朝散文·範曄》原文鑒賞

《漢魏六朝散文·範曄》原文鑒賞

範曄(398年-445年),字蔚宗,順陽(今河南淅川)人,是南朝宋代著明的史學家、文學家。範曄出身名門,祖父範寧曾任晉豫章太守,父親範泰曾任宋侍中。範曄因出繼給堂伯範弘之。襲封武興縣侯。他曾擔任彭城王劉義康的參軍,經幾次升遷之後,官至尚書吏部郎。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因事觸怒劉義康,被貶職為宣城太守。他的史學名著《後漢書》就從這時開始寫作。後來曾擔任左衛將軍,太子詹事。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困參予密謀擁立劉義康之事被人告發,於是以謀反的罪名被處死。

範曄剛開始寫作《後漢書》時,計劃寫十紀,十誌,八十列傳,***壹百篇,以此和班固的《漢書》相應,但範曄只寫了十紀,八十列傳,便被殺了。五十多年之後,梁代的劉昭為《後漢書》作註,惜其不全,便把晉司馬彪《續漢書》裏的八誌補註到《後漢書》中來,使之成為完書。

《後漢書》在體例上編次嚴密,既繼承了《史記》、《漢書》的優點,又有所創新。例如:鑒於東漢宦官專權的歷史現象,他增設了《黨錮》、《宦官》二傳,鑒於文學地位的日益提高,他增設了《文苑傳》,還由於他對女性的重視,特辟《列女傳》,另外還設立《方術傳》、《逸民傳》,這些體例皆為後世史學家所沿用。

《後漢書》作為東漢唯壹的正史,具有極其重要的史料價值,它反映了東漢二百年左右的治亂興衰,勾勒出社會發展的基本軌跡。作者的寫作態度非常認真,有強烈的責任心和正義感,深得後人贊賞。正如清代王鳴盛所雲:“今讀其書,貴德義,抑勢力,進處士,黜奸雄,論儒學則深美康成,褒黨錮則推崇李杜,宰相多無述,而特表逸民;公卿不見采,而推尊獨行,立言若是,其人可知。”(《十七史商榷》卷六十壹)

範曄才華橫溢,學識淵博,在寫作史論文章上很有獨到之處。在這方面,可以說他超過了司馬遷和班固。司馬遷的史論壹般只是寥寥數句,對人物作壹下簡單評價,或者談壹下自己的感受,有時他覺得需要長篇史論時,便引用現成的文章,如《秦始皇本紀》後徑用賈誼的《過秦論》。班固的史論略勝於司馬遷,但其文仍然質樸平直,缺乏文彩。而範曄對自己的史論是非常自負,他曾說:“至於《循吏》以下及《六夷》諸序論,筆勢縱放,實天下之奇作。其中合者,往往不減《過秦》篇。嘗***比方班氏所作,非但不愧之而已。”(《獄中與諸甥侄書》)縱觀其文,信非虛言,他的這些史論大多洋洋灑灑,千言以上,行文如懸河之水,奔騰直下,壹瀉千裏,極其富於氣勢和力量,確實能與《過秦論》壹比高低。詞藻豐富,五彩繽紛,韻散相間,錯綜變化,時而對偶,時而排比,時而比喻,時而誇張,在音節上鏗鏘有力,抑揚頓挫,讀來更為上口。這些方面較之《過秦論》,又有過之而無不及。另據《隋書·經籍誌》。範曄有《後漢書贊論》四卷,可見其史論原可獨自流行,從中亦能見其史學價值及文學價值。今選文以中華書局校點本《後漢書》為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