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手冊推薦的變質巖分類表方案有哪些?
在深入分析和研究各家的變質巖分類方案基礎上,作者設計編制了包含變質巖的化學成分、礦物—組構—變質巖的成因三要素的“主要變質巖分類表”(表2-2)。這壹分類表確立了本手冊核心內容(第三章—第七章變質巖巖類學)編寫的綱要和細則,也使讀者對自然界產出的主要變質巖石的特征及巖石之間相互關系有總體了解。
分類表左側第壹列是化學類型變質巖類。從上至下分別為:泥質變質巖類、長英質變質巖類、鈣質變質巖類、鎂鐵質(基性)變質巖類和鎂質(超鎂鐵質)變質巖類。在鈣質變質巖類的框格中增加了鈣鎂矽酸鹽變質巖類(以前稱為鈣矽酸鹽變質巖)。由於鈣鎂矽酸鹽變質巖原巖類型的化學成分和礦物與原巖為成分不純的白雲質灰巖經變質作用形成的大理巖相似,兩者的劃分以巖石中碳酸鹽礦物含量50%為界,大於50%的屬鈣質變質巖,小於50%的屬鈣鎂矽酸鹽變質巖,故將其放置在鈣質變質巖類的框格中,但為了顯示它們之間的區別,在兩者之間以虛線為界。縱向左側第二列,是該變質巖類的主要礦物、常見礦物和特征變質礦物。由於動力變質巖的原巖可以是各種火成巖類、沈積巖類和變質巖類,因此,在分類表中的區分化學類型變質巖類及其礦物的橫線並不延伸到動力變質巖的區域內。
分類表橫向第壹行是與變質巖成因有關的變質作用類型變質巖類,它們是由不同地質環境和變質作用的主要因素所形成。從左向右分別是區域變質巖、接觸變質巖、部分氣液變質巖、混合巖和動力變質巖,不同變質巖類之間以實線分隔。橫向的第二行是組構,在區域變質巖和接觸變質巖的組構中,劃分了定向組構(板狀、千枚狀、片狀、片麻狀構造),無定向—弱定向組構(塊狀、弱片麻狀構造)和變余組構三類;氣液變質巖的組構特征是由交代作用形成的各種交代結構、由於交代作用不完全的原巖變余組構及由變晶作用形成的各種變晶結構,塊狀構造和斑雜狀構造;混合巖化作用形成的各種混合巖組構和動力變質巖的角礫狀組構、碎裂組構、糜棱組構及變晶糜棱巖中的千枚狀、片狀、片麻狀等組構和假玄武玻璃的玻璃質結構、碎斑玻基結構等。在同壹變質巖類中的不同組構之間用虛線將它們分隔開。
在分類表各變質巖類中的每壹個框格是由縱向的礦物和橫向的組構所限定的變質巖石名稱,對既有明顯的定向構造,有時也具有弱定向構造和塊狀構造的壹些變質巖石,如斜長角閃巖、麻粒巖、榴輝巖,將它們安置在兩類組構框格之間,並去掉分隔兩者的虛線。
由於動力變質巖組構特征是動力變質巖分類和命名的依據,不同組構之間的虛線分隔了不同的動力變質巖類,如碎裂組構的碎裂巖類和糜棱組構的糜棱巖類。另外,產於斷層帶中的假玄武玻璃,具有玻璃質和碎斑玻璃質結構,經常與斷層角礫巖和糜棱巖***生產出,故將其放置於上述巖類的下方。
需要指出的是,有的氣液變質巖與原巖的物質成分有關,如長英質巖石中的雲英巖化巖、雲英巖、絹英巖和黃鐵絹英巖;橄欖巖中的蛇紋石化巖;但也有很多氣液變質巖與原巖的物質成分之間並沒有相互依存的關系,如綠泥石化巖、矽化巖(石英化巖、玉髓化巖)、碳酸鹽化巖等在各種不同的巖石中都可產出,故這些氣液變質巖大多未能列入這壹變質巖分類表中。另外,由於混合巖化作用主要發育在長英質變質巖,其次是泥質和鎂鐵質的變質巖中,而在鈣質變質巖和鎂質變質巖中很少有混合巖化,故它們在對應的兩個框格中列為少見。
綜上所述,作者編制的不同變質作用的變質巖類—物質成分—組構的主要變質巖分類表的特點如下。
(1)將變質巖分類的三個要素全部置於壹個分類表中,使分類表包含了更多有關變質巖的內容和信息。
(2)首次將區域變質巖,接觸變質巖、混合巖、動力變質巖、部分氣液變質巖綜合列於同壹分類表中,不同變質巖類之間的特性和***性在分類表中得以充分的顯示。對不同變質巖類的礦物、組構特征具有較全面的總體概念。並解決了不同變質作用形成相同的礦物和組構特征的巖石命名問題(如白雲母石英巖和雲英巖、綠巖和青磐巖)。
(3)這壹分類表涵蓋了自然界中絕大多數的主要變質巖石。
(4)突出了鑒定變質巖石最重要的礦物和組構標誌,使這壹分類表具較強的可操作性和實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