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雲南省西雙版納州猛海縣位於哪個市哪個區

雲南省西雙版納州猛海縣位於哪個市哪個區

屬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州猛海縣

猛海縣總面積5511平方千米。總人口30萬人(2004年)。 縣人民政府駐猛海鎮,郵編:666200。代碼:532822。區號:0691。拼音:Menghai xian

行政區劃

猛海縣轄6個鎮、5個鄉(其中3個民族鄉):猛海鎮、打洛鎮、猛混鎮、猛遮鎮、猛滿鎮、猛阿鎮、猛宋鄉、猛往鄉、格朗和哈尼族鄉、布朗山布朗族鄉、西定哈尼族布朗族鄉;黎明農場。

歷史沿革

2000年,猛海縣轄2個鎮、12個鄉:象山鎮、打洛鎮、猛海鄉、猛遮鄉、猛混鄉、猛宋鄉、猛往鄉、猛阿拉祜族鄉、猛滿拉祜族哈尼族布朗族鄉、猛岡哈尼族布朗族鄉、格朗和哈尼族鄉、西定哈尼族鄉、巴達布朗族哈尼族鄉、布朗山布朗族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314068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象山鎮 31280 打洛鎮 24897 猛海鄉 24500 猛宋鄉 21906 猛阿鄉 24897 猛往鄉 13701 猛混鄉 27114 格朗和鄉 15641 布朗山鄉 18358 猛遮鄉 60330 猛滿鄉 19862 西定鄉 14137 巴達鄉 9957 猛岡鄉 7488。

2004年,猛海縣撤銷西定哈尼族鄉和巴達哈尼族布朗族鄉,合並設立西定哈尼族布朗族鄉。新設立的西定哈尼族布朗族鄉管轄原來西定哈尼族鄉和巴達哈尼布朗族鄉的行政區域,隸屬關系不變,鄉政府駐原西定哈尼族鄉政府駐地。

猛海是聞名中外“普洱茶”的故鄉和我國產茶最早之地,有1700年前的野生“茶樹王”和800余年前的人工栽培型茶樹。四季適宜水稻生長,盛產優質米,自古有“滇南糧倉”之稱,是國家級糧食生產基地和糖料基地。境內熱帶亞熱帶風光秀麗,民族風情濃郁。打洛是通往緬甸、泰國重要的省級口岸,邊貿、旅遊發展前景廣闊。

概 況

位置面積 猛海縣位於雲南省西南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西部,地處東經99°56’~100°41’、北緯21°28’~22°28’之間。東接景洪市,東北接思茅市,西北與瀾滄縣毗鄰,西和南與緬甸接壤。國境線長146.6公裏。東西最長橫距77公裏,南北最大縱距115公裏,總面積5511平方公裏,其中山區面積占93.45%,壩區面積占6.55%。縣城猛海鎮距省會昆明776公裏,距州府景洪40公裏。

歷史沿革

漢代前,隸屬昆明、嵩部落,是“西南夷”的壹部分。西漢,隸屬益州郡。東漢光和年間,劃歸永昌郡。唐南詔時,隸銀生節度。宋淳熙七年(1180年),境內設九猛土司地。元朝,屬車裏路軍民總管府。明朝,隸屬車裏軍民宣慰使司。明隆慶四年(1570年),宣慰使召應猛將轄區劃為十二版納,本縣境內設四個版納。清朝,沿襲明制。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境內重置九猛土司地。民國元年(1912年),改設猛海、猛遮、猛混3個區。民國二年(1913年),境內設猛遮、猛混(實駐猛海)兩個區。民國十六年(1927年),改區設佛海縣、南嶠縣、寧江設治局。1950年2月17日,境內解放。1951~1958年,建制幾經變動。1958年11月,猛遮、猛海兩縣合並為猛海縣至今,隸屬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行政區劃 2003年,轄6個鎮,6個鄉。即打洛鎮、猛海鎮、猛混鎮、猛遮鎮、猛阿鎮、猛滿鎮、猛往鄉、猛宋鄉、格朗和哈尼族鄉、布朗山布朗族鄉、西定哈尼族鄉、巴達布朗族哈尼族鄉。全縣12個鄉鎮下設個85村民委員會、3個居民社區。

人口民族 2003年,全縣總人口為29.61萬人,男15.15萬人,女14.46萬人;非農業人口4.68萬人,農業人口24.93萬人。有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回族、佤族、漢族等23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25.56萬人,占總人口的86.32%。其中:傣族11.55萬人,占39.02%;哈尼族5.94萬人,占20.06%;拉祜族3.74萬人,占12.63%;布朗族3.20萬人,占10.8%,是全國布朗族人口最多的縣。

地理氣候 猛海地處怒山山脈向南延伸的余脈部,屬滇西南山原地貌區的西南邊緣。境內山峰、丘陵、平壩相互交錯,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四周高峻,中部平緩。最高點在縣境東部猛宋鄉的滑竹梁子主峰,海拔2429米,屬州內第壹高峰。最低點為縣境西南的南桔河與南覽河交匯處,海拔535米。有大小河流159條,總流長1832.3公裏,屬瀾滄江水系。有大小盆地(壩子)15個,5萬畝以上的有猛阿、猛海、猛混、猛遮4個,其中猛遮壩23萬畝,是西雙版納州最大的盆地,是水稻、甘蔗、魚類主產地。打洛、猛板、猛往、猛滿4個熱區盆地盛產橡膠。屬熱帶、亞熱帶西南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溫差小,日溫差大,依海拔高低可分為北熱帶、南亞熱帶、中亞熱帶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8.7℃,年均日照2088小時,年均降雨量1341毫米,全年有霜期32天左右,霧多是猛海壩區的特點,平均每年霧日107.5~160.2天。

經濟與社會發展 新中國成立初期,猛海縣的經濟社會發展緩慢。1978年後,各項事業蓬勃發展。2003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10.91億元,比1952年、1980年分別增長58.7倍和6.06倍;工農業總產值10.09億元,比1952年、1980年分別增長了55.6倍和32.4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9億元;地方財政收入6477萬元;人均占有糧食526公斤;各項存款余額16.3億元。產業結構結構趨向合理,壹、二、三產業結構比重由1995年的45:27:28調整為2003年的40:19:41。2003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6934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20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9億元;集市貿易成交額1.5億元;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21平方米,農村人均住房面積24平方米。電視、摩托等壹批高檔消費用品進入廣大農民家庭,有3.07萬貧困人口解決了溫飽問題。

農業 1949年,猛海縣農業總產值2364萬元。1956年,開展和平協商土地改革和山區直接過渡,廢除封建領主制,解放了生產力。1980年9月,猛海縣率先在全州推行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業的發展,當年全縣農業總產值就達1.16萬元;糧食總產量9.77萬噸,平均畝產189公斤。90年代後,通過結構調整,形成以糧、茶、蔗為骨幹產業,畜牧、水產、蔬菜、水果等全面發展的格局。改革開放後的24年間,農業總產值連年以6.41%的平均速度增長。被國家列為商品糧生產基地縣、茶葉出口基地縣、農業綜合開發示範區、電腦農業示範區、糖料生產基地縣和農業機械化示範縣,被省列為養牛綜示區、良種豬綜示區。2003年,全縣農業總產值6.7億元;糧食面積44.6萬畝,產糧13.1萬噸,孔雀牌“201”、“408”、“502”優質米享譽省內外;茶葉面積21.5萬畝,產茶8202噸;甘蔗面積24.5萬畝,產蔗120.6萬噸;蔬菜面積8.0萬畝,產菜3.2萬噸;生豬存欄17.2萬頭,肥豬出欄8.6萬頭;大牲畜存欄8.3萬頭,牛肉產量0.123萬噸;水產品3990噸;農村經濟總收入8.9億元,鄉鎮企業總收入2.49億元。

工業 新中國成立初期,僅以制茶為大宗,另有制樟腦、紡織、造紙、制傘、制陶、鐵農具、銀飾品加工等作坊。到2003年,已建成制茶、制糖、制樟、采煤、發電、建材、食品加工等工業門類,全縣工業總產值3.4億元,分別比1952年、1980年增長736倍和11.2倍。主要工業產品中,食糖12.95萬噸,精制茶1861噸,發電量10326萬千瓦小時,原煤0.5萬噸,黃金113.88公斤。猛海茶廠生產的產品先後獲國優、部優、省優獎38個,普洱茶、紅茶為重要品牌,“紅碎壹號”曾獲國優銀質獎,“七子餅”榮獲全國保健產品“金鶴獎”。該廠已形成集種植、原料采購、成品加工、銷售服務為壹體的企業,產品有紅茶、綠茶、普洱茶、緊壓茶4大類107個花色品種,年生產規模7500噸。猛阿糖廠生產的“甘林牌”白糖多次榮獲省部級獎,產品暢銷四川、貴州、江蘇等省市,出口緬甸、老撾、俄羅斯等國家,1996~2000年,實現利潤居全省同行業首位。

旅遊、邊貿 充分發揮旅遊資源豐富的優勢和旅遊產業鏈條長、輻射面廣、帶動力強的特點,以打洛口岸為切入點和帶動點,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地進行對外開放,促進旅遊業的發展。2003年,***接待國內外遊客98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2.47億元,其中辦證出境遊客14.8萬人次;實現邊貿總額3.88億元,邊境經濟技術合作700萬元,邊民互市2.1億元,邊境小額貿易1.4億元。在中緬經濟合作中,猛海縣幫助緬甸第四特區以茶、糧、蔗、橡膠等經濟作物及商貿、旅遊替代罌粟種植,創造了綠色禁毒工程—替代種植“猛海模式”,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增進了中緬友誼和合作,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

社會事業 2003年,全縣***有各級各類學校218所,其中:普通中學18所,職業中學1所,職業高中1所,教師進修學校1所,小學194所,幼兒園3所;有教職工2928人,在校學生4.99萬人;適齡兒童入學率98.56%,鞏固率99.15%,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醫藥衛生事業迅速發展,縣、鄉、村三級醫療防疫保健網建設得到了加強,各類醫療機構中,縣屬衛生單位17個,鄉鎮衛生院10個,擁有病床654張,每千人擁有2.2張;全縣衛生技術人員581人,其中正高職1人,副高職4人,中職74人,鄉村醫生302人;各種傳染病已下降至431.55/10萬,瘧疾發病率由1953年的12110.65/10萬降至2003年的4.87/10萬,全縣基本實現了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的目標。計劃生育工作完善了縣、鄉、村、社網絡建設,2003年,全縣計劃生育率達91.36%,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37‰。科學技術對經濟的貢獻率達40%,1997年被國家科技部評為全國“科技先進縣”,“九五”期間,科技投入累計439萬元,獲科技獎39項。有圖書室41個,藏書量4.6萬冊;有專業文化工作者84人,固定表演廳(場)30個,各種文化娛樂場所30個,業余文藝演出隊134支。全民健身運動蓬勃開展,體育事業發展迅速,全縣12個鄉(鎮)已有11個鄉(鎮)達到“雲南體育先進鄉鎮”。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分別達到92.7%和90.5%。

精神文明與民主法制建設 在創建文明單位、文明村鎮和“十星級文明戶”活動中,全縣湧現出省級文明單位(文明村)11家,州級文明單位(文明村)46家,縣級文明單位(文明村)143家,“五好”文明家庭2181戶;12個鄉鎮中有103個村7043戶農戶開展了“十星級文明戶”創建活動。各級組織認真貫徹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條例,依法行政。廣大農村建立健全了鄉規民約,民主意識、法律意識不斷增強。持續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層層簽訂了《責任書》。不斷加大禁毒工作力度,及時開展“嚴打”專項鬥爭,全縣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

2021年1月,《小康》雜誌社推出2021中國春季休閑百佳縣市榜單,猛海縣位列第9位。

2020年11月18日,2020年中國茶業百強縣排行榜出爐,猛海縣位列第8名。

2019年8月27日,雲南省人民政府將猛海縣列為雲南省“壹縣壹業”示範縣,代表產業為茶葉產業。

2019年8月,2019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名單出爐,猛海縣在列。

2018年8月16日,猛海縣獲得第四批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殊榮。

2018年2月22日,猛海縣上榜2017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