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霓虹燈裏填充的氣體是什麽氣
氖氣。
壹般,粉色是氦氣,紅色是氖氣,藍紫色是氬氣,強白色是氙氣。
霓虹燈始源於法國.當時所用的燈體玻管的直徑為45毫米,先將玻璃管彎制成所需的文字或圖案,然後再用1只電壓為1萬多伏的變壓器供電,使之發光.當時,燈管兩端電極采用石墨制成,內部充入氮氣或二氧化碳氣體,前者會發紅光,後者發白光.由於這兩種氣體較活潑,很容易和石墨電極起化學反應,陰極濺散出的石墨很快在玻璃管內壁形成黑色薄膜層,並大量吸收充入燈管內的氣體,使燈管的充氣壓力很快下降,致使霓虹燈的壽命很短.當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特在霓虹燈管上加1個特殊的電磁閥門,並在霓虹燈使用壹段時間以後再往燈內重新補充壹定量的氣體,但這樣做並未能在根本上克服上述缺陷.因此,這種燈不僅壽命短、制作工藝復雜,而且造價昂貴,很難普及.
在1907年至1910年期間,科學家克洛德和林德發明了液態空氣分餾.利用這壹發明,在霓虹燈內充入壹定的惰性氣體,這樣就明顯減緩了氣體在燈管內部的消耗速度,顏色也豐富了,可產生紅、綠、藍、黃等顏色.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光致發光的材料被研制出來了.這種材料不僅能發出各種顏色的光,而且發光效率也高,我們稱之為熒光粉.熒光粉被應用在霓虹燈制作中後,霓虹燈的亮度不僅有了明顯提高,而且燈管的顏色也更加鮮艷奪目,變化多端,同時也簡化了制燈的工藝.故在第二世界大戰結束後,霓虹燈得到了迅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