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2016羅振宇跨年演講上聽到了什麽?
昨天跨年夜,家裏洗衣機正在甩幹衣服,我正在碼字準備很矯情地跟2016再見跟2017Say hello,爐子上砂鍋裏燉著半只雞,泡好的香菇還沒入鍋,那爺倆壹個占著壹個沙發各自抱著手機……忽然家裏就停電了。本來打算追的《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就沒能看到。
羅輯思維的羅振宇去年開始做跨年演講,名為《時間的朋友》。並宣布每年的12月31號晚上都要舉行壹場跨年演講,同時宣稱要將這個演講持續辦20年,並預售了20年的門票,也就意味著2034年1月1日,最後壹次跨年演講結束……這些門票據羅振宇本人表示都被壹搶而空。
今年的跨年演講由深圳電視臺直播,***220分鐘。邀請的嘉賓是王石,他講了15分鐘。看到目錄,還沒聽老羅的演講,就先聽了王石的,他講的是“我的終身學習”。
王石的2016大概可以用“非比尋常”來形容吧?萬科被舉牌,他與“門口的野蠻人”的爭端……等等,都是原由。老羅在介紹他的時候說,“他在60歲到70歲之間,給自己做了壹個計劃,說每年要讀壹所世界知名的大學……”王石這個人在我心目中,始終都是“神壹樣的存在”,本來是要聽老羅的跨年演講,卻因為是在得到上的“回聽(回看)”,先聽了王石。
他講的是學習。
結合切身體會,王石講了“吃飯、睡覺、運動”三個方面的學習。大概因為年齡的原因吧,對他所講的內容就感覺特別的認同。另壹位房地產大佬萬通馮侖也說過:人活著有幾個境界,第壹個境界就是修吃飯睡覺,無論出了多大狀況都照吃照喝照睡,非常不容易。這就叫“英雄所見略同”吧?!
往往睡壹好覺,是最好的醫療,壹覺醒來…………
從更長遠的看,妳眼前很焦慮的東西實際上都是微不足道的。所以,如何來調整自己,來學會在激烈的競爭當中,在壓力下放松自己,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王石更多講的是“自律”。
老羅的演講信息量很大,讀文稿的速度比聽演講快,我邊看文稿邊聽,算是把跨年演講補上了。
聽到的主題其實就是,成為更好的自己!
2
2016年我自己付費上了幾堂課。也算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吧。
秋葉PPT,網易公開課。好像是139還是199元的課程,沒聽完。PPT我早在2000年就會做,但壹直沒有什麽長進,想把PPT做得高大上壹點,就報名學習。因為是網絡課程,隨時可以繼續上,但我想半途而廢了,覺得做PPT並不是我的強項,興趣索然。
劉主編的寫作課。是去年春節前夕報的名。付費的課程,如果每期都能按時交作業,結束時學費退還。我覺得這可以是個很好的約束,每周壹篇讀書筆記、壹篇1500字以上的文章。交第壹期作業恰好是大年三十(其實是廿九),隔了壹周,是春節假期結束從長沙返回的晚上,深夜12點前提交作業後,會長長地由衷地噓壹口氣——咱也是對自己有要求的人啊!十周的學習期結束,劉主編將學費退回,還寄了小禮物。
劉主編雖然沒有對寫作給予具體的指點,卻讓我實踐了壹周讀壹本並寫書評的可能性,期間有壹篇文章被主編評為最佳。象戴了朵小紅花。後來我的文章能結集出版,於是請劉主編寫了推薦語。
2016我還參加了壹期“剽悍壹只貓”老師的公眾號寫作課。在聽他的課之前,我的公眾號已經寫了半年多,沒有分欄,當流水賬記錄,他指出了我需要提升的地方,從自動回復、菜單欄設計到作者介紹等。現在想起來,還是特別地感謝。
年底的時候,狀態不是很好,看到阿何老師的寫作訓練營,就報了名。他跟劉主編壹樣,也是畢業於清華大學。他創辦了“職場充電寶”,還開了個人公眾號寫作。我對能寫壹手好文的理科生素來敬仰,阿何老師就是,他用思維導圖講課,思維特別的縝密,邏輯特別的清晰,七、八節課聽下來,最大的收獲是知道去哪裏找熱點,怎麽把標題寫得更吸引人……
我還在微信群聽過各種各樣的課程。手機攝影、公眾號排版等,印象比較深是有壹次付了9.9元,聽壹位女老師講心靈成長方面的課程。其實不是太習慣她在群裏稱呼學員“親愛的寶貝們”,覺得挺肉麻,後來又想“既來之則安之”,“就是聽聽她有什麽價值觀和世界觀”,堅持壹個小時把課聽完,直聽到她講霧霾,“如果所有的人都做好事,能集體發願,霧霾都會消散……”我就呵呵了。
雖然不太贊同這樣的世界觀,也算是多了個角度了解人性。我完全接受不同的三觀。
今天是元旦,特別大的霧霾。把新年第壹天的快樂喜慶氣息都沖淡了很多。但身處這樣的環境,除了做做防護,比如啟用空氣凈化器戴口罩,除了接受,又有什麽別的辦法呢?也想起,昨晚的跨年夜,放鞭炮的人少之又少,大概是不願給霧霾再加重壹層吧?!
3因為有了“年歷”的紀事,有了新舊的交替,便可以使人能從容地規劃壹些事情,這是過年的好處。雖然未完成的工作不可能隨舊年的結束而終結,該做的事情壹件也不會少,該還的賬單也不會因為過年而壹筆抹掉……
2016的跨年演講我最喜歡最後壹個部分,新年的鐘聲敲響後,老羅講的是“那些男孩教我的事”。講到了“得到”的幾個專欄作者,李翔,吳軍,和菜頭,李笑來,最後還提到了他家的壹對雙胞胎女兒,他們教給“我”的特別重要的事,“過去我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好。”
熟悉羅輯思維和我的人,知道我經常口頭禪講壹個字,叫死磕。死磕和自律看起來是壹回事,都是欺負自己,背後都有自虐嘛,但是好像又不壹樣。死磕是什麽?死磕是不管自己怎麽樣,都要把事做好。自律是什麽?自律是讓自己變得更好,從而把事做好。
聽老羅的演講,在未來的十八年裏,也許會成為象當年的春晚壹樣的習慣吧?
十八年的時間現在看過去覺得很漫長,將來回望,可能只在眼前。“壹個人毀滅自己的方式就是不成長 。太多的人,六十歲就死了,八十歲才埋,後面的二十年活得沒價值。”
我們當然要好好規劃自己的未來。比如當下的2017,我所能暫時想到的:
公眾號每周至少更新五篇。是個挑戰。
每周至少讀壹本書。寫書評。
學習畫畫。
健身。體重保持在52.5公斤左右。就醬。
……
目光炯炯聊職場,內心溫暖談人生 丁是丁ID:dsd555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