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板門店事件的調查分析

板門店事件的調查分析

朝鮮認為自己在當日所作的是正確的行為,他們認為:1976年8月18日,美國在沒有通報的情況下砍伐楊樹。4名英勇的人民軍戰士看到此行為並去阻止他們。但是1名美軍軍官把自己手裏拿著的斧頭向他們扔過去,朝鮮的戰士抓到了那個斧頭並朝那個軍官扔過去。那位扔斧頭的美軍軍官當場死亡,此後的搏鬥中又有壹位美軍軍官死亡,多人受傷。

“保羅·班揚”作戰與誘導挑釁計劃

事情發生後,駐韓美軍司令官理查德 斯迪威爾(Richard G. Stilwell)下令3級戒備狀態,並制定砍伐那棵楊樹的計劃,這個作戰計劃名為‘保羅·班揚’(Operation Paul Bunyan)。 在整個作戰期間,美軍下令進入2級戒備狀態。美軍從美國本土調來可以搭載核武器的20架F-111戰機,駐在關島的3架B-52、沖繩島嘉手納基地的24架F-4‘鬼怪’式戰鬥機在朝鮮半島上空執行警戒任務。 在海上,搭載65架艦載機的‘中途島’號航空母艦及其他船只駛入朝鮮東海。

美國還準備具體軍事行動計劃:“偶發計劃”。這個計劃表示,如果在保羅·班揚計劃中發生美朝之間交戰,韓國的炮兵與美國的炮兵炮擊位於開城的人民軍基地和人民軍炮兵部隊;如果戰爭擴大,那麽向開城進軍;如果發現朝鮮人民軍的坦克部隊考慮使用戰術核武器阻止他們的行動。

樸正熙也對這件事情感到憤怒。他任命金宗憲少校為特攻隊隊長,下令摧毀4所朝鮮哨所。韓國軍隊另外制定‘誘導挑釁計劃’,派特種部隊與美軍壹起作戰,並摧毀4所位於軍事分界線南邊的朝鮮哨所。對此,朝鮮並沒有針鋒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