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生姜與幹姜有何區別

生姜與幹姜有何區別

用藥須知 姜在作為中藥用的時候,壹般只分為生姜和幹姜兩種。生姜和幹姜在中藥的方劑中很講究,某些方子只能用幹姜,而某些方子則只能用生姜,兩者不能混用。那麽生姜與幹姜究竟有何區別呢? 不少人對生姜都很熟悉,現在市場上賣的不是子姜就是生姜,即種了壹年就采收的新鮮的姜。而幹姜在市面上比較少見,這種姜也叫做母姜,通常是發過兩次芽,生長了三年的姜。 從生姜和幹姜的生長特性來看就可知曉,生姜的味道是比較直接和辛辣的,而幹姜在地下埋了三年,其氣味是比較渾厚的。這種特性導致了兩種姜在中醫方劑裏出現了不同的應用。 生姜:發散作用較強 有人感受風寒感冒時,老人家總會說,喝點姜糖水就好了。煮姜糖水時所用的就是生姜。由於生姜的生長期只有壹年,其辛味比較完整,所以驅動的作用很強,能暢通經絡中的濁陰積滯。故此當感受風寒,尤其是出現頭重、鼻塞、四肢倦怠的時候,喝生姜紅糖水是很有效的。 另外,還有壹個以生姜為君藥的代表方,即吳茱萸湯。這個方劑是治療慢性胃炎、妊娠嘔吐、神經性嘔吐、神經性頭痛等與 “痰飲”有關疾病的,這些疾病都有壹個***同的特點,就是經絡被 “水氣”所阻。中醫師認為,現代人很多疾病都與“水氣”有關,即通常說的濕氣,尤其是在南方,十個有八個是體內有濕的。因此,這種時候,中醫大多會在方劑裏加上生姜這味藥,用以發散水氣。 幹姜:重在溫煦 如果我們把生姜比喻成壹把烈火,那麽幹姜則是不見明火的木炭,能夠慢慢加熱卻不會讓水分散失得那麽猛烈。例如有壹道用於急救和治療危重病癥的方子“四逆湯”,這個方劑用的是甘草、幹姜和附子。 為什麽要用幹姜而不是生姜?中醫師解釋說,壹般危重病人自身的氣血疏導系統很虛弱,如果用發散作用很強的生姜,能夠幫助甘草和附子的藥效迅速到達病竈,但是病人可能會因為受不了這種猛烈的沖擊而加重病情。因此,換成溫化作用見長的幹姜,能夠讓藥效緩慢而有效地在體內揮發,正邪的沖突就不會太激烈了。 生姜治胃、幹姜治脾 我國民間有 “生姜治胃幹姜治脾”的說法,然而中醫師認為不能只從字面上解釋,以為胃病就用生姜脾病就用幹姜,這其實是比較片面的。 祖國中醫的臟腑學說認為,胃屬於腑而脾屬於臟,兩者在經絡上是互為表裏的,臟屬裏而腑在表。生姜比較發散,其藥效在表發揮得較為徹底,所以治療腑病較強,對於脾胃二者來說,更偏向於治療胃病;而幹姜比較緩和,其藥性能夠慢慢滲入“裏”,即臟病,所以對脾的影響更大。 但是,其實這兩種姜都是能夠溫中散寒的,“溫中”就是溫煦中焦,脾和胃都屬於中焦,很多脾胃疾病都會考慮用姜,只不過以病情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姜而已。 夏季吃姜最好吃幹姜 許多人都知道 “冬吃蘿蔔夏吃姜”,由於夏季比較潮濕,很多人會受到濕氣侵擾,出現犯困、失眠、抑郁、懶言少語等癥狀,這時,可以適當食用姜來調理,而且最好選擇溫和的幹姜。 壹些人吃了比較滋膩的補品,以此來提高身體免疫力,例如固元膏、桂圓、熟地等等,此時也最好配合吃壹點幹姜來溫化。就像樹的蒸騰作用壹樣,沒有給足夠的陽光的話,妳喝下去水都化不了,整個腠理津液不能開達,所以需要幹姜從中焦溫化。 經常夏季犯困的上班族,可以買壹些幹姜片和紅茶壹起沖泡,常喝這種姜茶可以提神暖胃,對調整亞健康狀態也是有好處的。(王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