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化妝品代工企業都有哪些,發展前景怎麽樣?

化妝品代工企業都有哪些,發展前景怎麽樣?

2019年中國化妝品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發展潛力巨大,本土品牌鋒芒畢露

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化妝品消費國

近幾年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我國化妝品消費也迅速崛起。2013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化妝品消費國,2017年我國化妝品的市場規模已占到全球市場的11.5%,僅次於美國的18.

5%。在人們越來越註重自身形象與顏值的時代,化妝品越來越成為壹種剛性需求。

未來我國化妝品零售額將突破4000億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化妝品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限額以上化妝品零售額為2514億元,同比增長13.5%。( 註:限額以上單位是指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批發業企業(單位)、500萬元及以上的零售業企業(單位)。)截止至2018年1-10月中國限額以上化妝品零售額為2094億元,同比增長3.88%。到了2018年底,全國化妝品零售額為達2619億元,同比增加9.6%。預測2019年全國化妝品零售額將達到2963億元,未來五年(2019-2023)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8.23%,並預測在2023年全國化妝品零售額將突破4000億元,達到了4065億元左右。

2017-2023年全國化妝品零售額統計情況及預測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消費升級推動高端化妝品快速增長

近年來,消費升級使我國高端化妝品加速增長。從不同檔次的化妝品來看,我國化妝品市場中大眾消費類產品占據約3/4的市場份額,但近年來高端產品增速較快,占比逐漸提升。2012-2017年間國內大眾市場規模由1758億增長到2395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6.4%;高端市場規模由468.47億增長至845.13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2.53%。2017年大眾市場增速有所放緩,增速僅為5.46%,但高端化妝品上升趨勢迅猛,增速高達24.95%。

2013-2017年我國不同檔次化妝品銷售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我國化妝品行業存在問題分析

1、高端市場被國際品牌主導。首先是國內市場,中國化妝品品牌的銷售份額雖然占據主力地位,但在高端市場中占比極低,外企占據了絕對主導地位。長期以來,我國化妝品行業主要被國際品牌所占據,尤其在高端彩妝市場,幾乎被國際品牌所壟斷。國際化妝品品牌憑借其在全球範圍內形成的品牌優勢、日積月累的人氣口碑、穩定的產品質量以及成熟的渠道鋪設等優勢,在中國高端市場上贏得了龐大且穩定的客戶群,對本土品牌造成了很大的競爭壓力。其次是國際市場,中國化妝品品牌在高端消費類市場占有率僅為2%。並且,在全球市場銷售額超過10億美元的化妝品公司裏,沒有國產品牌的身影。中國化妝品品牌在市場份額提升的同時,也應註重產品競爭力的提升。

2、企業規模小、競爭力低

中國化妝品行業的發展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這不僅吸引了國內投資者的視線,更吸引了國際化妝品巨頭的目光。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化妝品行業已經形成了多元化的競爭格局,其中國內企業數量有近4000家,但普遍規模較小,壹直以來在市場競爭中處於劣勢地位。且隨著市場的不斷擴大,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壹些魚目混珠的行業亂象。壹些自主研發能力差、科技含量低的小品牌,常常以模仿成功品牌為生,相比在我國化妝品市場上占據著主導地位的寶潔、歐萊雅、資生堂、聯合利華等國際品牌而言,市場競爭實力嚴重不足。

3、化妝品質量事件頻發

2018年初以來,國家藥品監管部門官網公布了多批不合格美白祛斑產品和染發產品,多家化妝品生產企業被吊銷生產許可證,另有多家化妝品生產企業被勒令停產整頓。

4、消費觀念不成熟

在國內化妝品行業發展初期,跨國化妝品企業通過引入國際成熟品牌和大容量品類進入中國,通過消費者教育,培養消費習慣,引領行業增長,這在壹定程度上造成大量消費者盲目迷戀洋品牌,更願意購買價格昂貴的國際品牌,對性價比較高的本土品牌持排斥心理,限制了國內化妝品行業的發展。

我國化妝品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1、利好政策推動行業規範化、健康發展。2018年1月5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化妝品風險監測工作規程》,以進壹步規範和加強化妝品風險監測工作。根據規程,6大類化妝品將被重點監測,包括:可能含有潛在危害因素的產品;流通範圍廣、消費量大的產品;引起化妝品安全事故或受到消費者關註的產品;涉嫌虛假誇大宣傳誤導消費者的產品;根據不良反應監測結果顯示具有潛在風險的產品;技術上無法避免,導致風險物質作為雜質帶入的產品。以上6大類化妝品的監測總結報告,將直接報送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

2018年1月9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公布《化妝品分類規範》(征求意見稿),該規範以產品功能宣稱、作用部位、產品劑型和使用人群為依據細化分類,實施編碼原則,實行開放式分類表格設計,可依據行業和科技的發展對分類進行動態增補或調整。這壹行動將有利於在確保產品質量安全的前提下,建立科學合理的化妝品分類方式,為化妝品行業的規範發展和科學監管提供依據。

2018年1月24日,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發公告稱,根據國家食藥監總局工作安排,該院組織制定了《化妝品功效宣稱評價指導原則》征求意見稿。該意見稿指出,化妝品企業需對產品功效宣稱類別進行評價,要求功效宣稱與其證據水平(評價)相壹致。除了能直接識別的功效外,特定功效宣稱均應經過相應評價,包括但不限於防曬、美白祛斑、育發、美乳、健美、除臭、抗皺、祛痘、控油、去屑、修復、保濕(>2小時)功效。對此,部分業內人士表示“炒概念時代結束,虛假宣傳的企業面臨被淘汰危機”。

2、發展潛力大,本土品牌鋒芒初露迎機遇

近幾年,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國民收入不斷提高。人口結構變化、收入水平提升等所帶來的消費升級、消費習慣的改變、核心消費人群的增加以及化妝品消費理念的增強決定了未來中國化妝品市場的龐大容量和增長空間。化妝品作為壹種日用消費品,已經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所接受。中國龐大的人口數量與較低的人均化妝品消費水平,為化妝品市場提供了巨大的發展潛力。中國目前化妝品市場人均消費僅為發達國家的七分之壹,成長空間極其廣闊。

3、全面二胎+消費升級,孕婦護膚市場暗藏大需求

隨著中國經濟水平的提高,二胎政策全面放開,孕產期專業肌膚護理知識的普及,提升了孕婦用護膚品的市場需求。不難看出,全面二胎政策帶來的生育高峰及消費升級將成為拉動母嬰行業高速增長的雙引擎。孕婦護膚品作為母嬰行業與美容護膚行業的壹個交叉分類,可謂是乘著政策紅利順勢崛起。

4、本土品牌多元化的銷售渠道

隨著我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步伐的加快,網上支付安全水平的提升,電商渠道發展勢頭迅猛。本土品牌把握大眾化妝品消費升級機遇、綁定快速發展的專營及電商等渠道、拓展面膜等新興品類,同時加強研發與品牌營銷,初露鋒芒迎發展機遇。此外,隨著城鎮化的推進以及消費為導向的經濟增長模式的轉型,二、三線城市居民數量、人均收入穩步上升同時消費習慣和消費觀念發生巨大的變化。鑒於現代銷售渠道下沈有限,日用化妝品店在二、三線城市得到迅速發展。化妝品企業多管齊下實行多元化的銷售渠道建設,在鞏固原有傳統銷售渠道的同時布局電商渠道,實現多渠道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