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黃鱔種苗

黃鱔種苗

黃鱔的人工繁殖方法基本上與其他家魚相同,但由於懷卵量不大(200~600粒/尾),所以需要的親魚數量較多。選擇和培育親魚時,要選個體長度不同的,以保證雌雄比例協調。黃鱔繁殖的主要技術要點:1.親鱔的選擇親鱔來源可由親鱔培育池獲得,或從市場選購,只要親鱔選擇得好,人工繁殖均能獲得成功。雌鱔選擇體長30厘米左右、體重150~250克的為好。成熟雌鱔腹部膨大呈紡錘形,個體較小的成熟雌鱔,腹部有壹明顯的透明帶,體外可見卵粒輪廓,用手觸摸腹部可感到柔軟而有彈性,生殖孔紅腫。雄鱔以選體重200~500克的為好。雄鱔腹部較小,腹面有血絲狀斑紋,生殖孔紅腫。用手擠壓腹部,能擠出少量透明狀精液。在高倍顯微鏡下可見活動的精子。2.催產和催產劑可采用促黃體生成素釋放激素類似物(LRH-A)、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鯉魚垂體(PG)催產。其中壹次註射LRH-A效果較好。註射劑量視親魚大小而定,15—50克的雌鱔,每尾註射LRH-A5~10微克,50~250克的雌鱔,每尾註射10~30微克。將選好的親鱔用幹毛巾或紗布包好,防止滑動,然後在胸腔註射,註射深度不超過0.5厘米,註射LRH-A量不超過1毫升。雌鱔註射24小時後,再給雄鱔註射,每尾註射LRH-A10~20微克。註射後的親鱔放在水族箱或網箱中暫養。箱中水不宜過深,壹般20~30厘米即可,每天換水1次。水溫在25℃以下時,註射40小時後每隔3小時檢查1次同批註射的親魚,效應時間往往不壹致,故應檢查到註射後75小時左右。檢查的方法是,捉住親鱔,用手觸摸其腹部,並由前向後移動,如感到鱔卵已經遊離,則表明開始排卵,應立即進行人工授精。3.人工授精將開始排卵的雌鱔取出,壹手墊幹毛巾握住前部,另壹手由前向後擠壓腹部,部分親鱔即可順利擠出卵,但多數親鱔會出現泄殖腔堵塞現象,此時可用小剪刀在泄殖腔處向裏剪開0.5~1厘米,然後再將卵擠出,連續3~5次,擠空為止。放卵容器可用玻璃缸或瓷盆,將卵擠入容器後,立即把雄鱔殺死,取出精巢,取壹小部分放在400倍以上的顯微鏡下觀察,如精子活動正常,即可用剪刀把精巢剪碎,放入擠出的卵中,充分攪拌(人工授精時的雌雄配比,視卵量而定,壹般為3~5:1),然後加入任氏溶液200毫升,放置5分鐘,再加清水洗去精巢碎片和血汙,放入孵化器中靜水孵化。4.人工孵化孵化器可根據產卵數量選用玻璃缸、瓷盆、水族箱、小型網箱等,只要管理得當,均能孵出鱔苗。鱔卵比重大於水,在自然繁殖的情況下,鱔卵靠親鱔吐出的泡沫浮於水面孵化出苗,人工繁殖時,無法得到這種漂浮鱔卵的泡沫,鱔卵會沈入水底。因此,水不宜太深,壹般控制在10厘米左右。人工繁殖受精率較低,未受精卵崩解後很易惡化水質,應及時清除。在封閉型容器中孵化時,要註意經常換水,換水時水溫差不要超過5℃。鱔卵孵化時,胚胎發育的不同階段耗氧量不同。在水溫24℃條件下測定每100粒鱔卵每小時的耗氧量,細胞分裂期為0.29毫克,囊胚期為0.46毫克,原腸期為0.53毫克。胚胎發育過程中,越向後期,耗氧量越大,因此,在缸、盆中靜水孵化時,要增加換水次數。5.黃鱔卵成熟度及受精情況的鑒別剛產出的鱔卵呈淡黃色和橘紅色,比重大於水,無粘性。卵吸水膨脹後,直徑3.8~5.2毫米,重35毫克左右。成熟較好的卵吸水後呈圓形,形成明顯的卵間隙,卵黃與卵膜界線清楚,卵黃集中於底部,吸水40分鐘後,胚盤清晰可見。成熟不好的卵,吸水後卵不呈圓形,卵黃和卵膜界線不清,卵內可見不透明霧狀物,這只能作為卵成熟度的指標,不能作為鑒定受精卵的指標。成熟好而未受精的卵,形成假胚盤,進行細胞分裂。因此,卵是否受精,要觀察到原腸期。由於鱔卵卵黃豐富,未經處理的卵用肉眼和鏡檢很難看清楚,須用鑒別液透明後再做鏡檢。鑒別液配方是:福爾馬林5毫升,甘油6毫升,冰醋酸4毫升,蒸餾水85毫升。孵化水溫25℃左右,人工授精後18~22小時,觀察卵受精情況。此時取出鱔卵,在鑒別液中浸3分鐘再在鏡下觀察,如囊胚向下延伸,原腸形成,可判斷卵已受精。在同樣條件下,神經板的形成在受精後約60小時。卵出膜時間通常在受精後5~7天。出膜時大部分頭部先出膜,少數尾部先出膜。剛出膜的仔魚,卵黃囊較大。出膜魚苗的體長依卵的大小而異,壹般為1.2~2厘米。出膜魚苗在孵化箱中再經過4~7天,卵黃囊基本消失,幼鱔體長壹般達3~3.1厘米,即可放入幼苗培育池培育。近年來,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水產研究所柯薰陶、趙雲芳等進行黃鱔人工繁殖的試驗研究,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其主要技術經驗如下:(1)親鱔來源及選擇:親鱔是從農貿市場上選購的。雌雄搭配比例為2~3:1。在生殖季節,成熟的雌親鱔下腹部膨大柔軟,卵巢輪廓明顯,腹部呈淺橘紅色、稍透明,生殖孔紅腫。雄親鱔體長均在50厘米以上。(2)催產時間、方法及產卵方式:催產時間是6月2日至7月16日,水溫為23~27℃。***催產6批親鱔。催產藥物采用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經催產的雌親鱔腹部明顯變軟,生殖孔紅腫,並逐漸開啟。在相同條件下,未經催產的雌親鱔無上述變化,不能自產,也擠不出卵粒。催產的親鱔經47~50小時,能自產或擠出卵粒。壹般用人工采卵(擠卵或剖腹取卵),少數黃鱔可自產。雄鱔是剖腹取精液,進行幹法授精,受精率約為43%。(3)孵化:受精卵呈橘紅色,比重大於水,無粘性,吸水膨脹後的卵徑為4.5毫米左右。卵膜半透明。采用靜水孵化法。水溫為27~30℃,孵化時間為9~11天,孵化率為57.2%。(三)受精卵的胚胎發育1.卵黃鱔卵徑3.3~3.7毫米,卵粒重35毫克左右。卵黃均勻,卵膜無色半透明(見圖1之1)。卵子受精後12~20分鐘,受精膜舉起,形成明顯的卵間隙,此時卵徑增大到3.8~5.2毫米,並開始有原生質流動。受精後40~60分鐘,可見到明顯的胚盤(見圖1之2),從卵子受精直到原腸早期,卵的動物極均朝上。2.卵裂期在25℃左右的水溫下,鱔卵受精後120分鐘左右,發生第壹次卵裂,由經裂形成兩個相等的分裂球(見圖1之3)。受精後180分鐘左右發生第二次卵裂,與第壹次卵裂面垂直,經裂形成4個相等的分裂球(見圖1之4),受精後約240分鐘,第三次卵裂,與第壹次的分裂面平行,經裂成8個大致相等的細胞(見圖1之5),第四次分裂在受精後300分鐘左右,與第壹次的分裂面垂直,形成16個細胞(見圖1之6),受精後360分鐘左右形成大小基本相等的32個細胞,呈單層排列(見圖1之7),此後分裂繼續進行,經多細胞期,於受精後12小時左右發育到囊胚期(見圖1之8)。3.原腸期隨卵裂的繼續進行,動物極細胞越來越小,隆起的高囊胚逐漸變低,並沿卵黃表面向動物極包埋,原腸期開始(見圖1之9)。受精後18小時左右,動物極細胞下包,進入原腸早期,形成環狀隆起的胚環。受精後21小時左右,動物極細胞下包到卵的1/3,胚盾出現(見圖1之10)。受精後35小時左右,下包到卵的1/2,神經胚形成(見圖1之11)。受精後44小時左右,發育到大卵黃栓時期(見圖1之12)。受精後48小時左右,進入小卵黃栓時期(見圖1之13)。受精後60小時左右,胚孔閉合(見圖1之14)。4.神經胚期在原腸下包的同時,動物極的細胞開始內卷,在受精後21小時左右,胚盾形成並不斷加厚,形成原神經極(見圖1之10)。此後隨原腸的下包,神經板不斷發育、伸長,在受精後65小時左右,尾芽開始生長時形成神經溝(見圖1之15)。5.器官發生期(1)心臟的形成:受精後60小時左右,形成細直管狀的心臟(見圖1之16),並開始緩慢跳動,每分鐘45次左右,血液中無紅細胞。此後心臟兩端逐漸膨大,有心耳心室之分(見圖1之17),進而出現彎曲。受精後90小時左右,形成S形心臟,心跳每分鐘90次左右,血液中有紅細胞而呈紅色。(2)尾芽的生長:胚孔閉合以後,尾芽開始生長。受精後77小時左右尾端朝前形成彎曲(見圖1之18)。受精後95小時左右後尾部朝後伸展(見圖1之19),並不斷伸長。(3)腦、眼的發育:受精後65小時左右,神經胚的頭部膨大形成前、中、後3個腦泡,隨後可以見到菱形的腦室(見圖1之20)。受精後85小時左右視泡出現在前腦室兩側(見圖1之21),受精後100小時左右晶體形成。(4)肌肉的運動:受精後65小時左右,肌肉開始輕微的顫動。隨發育的進展,顫動變為抖動,到受精後95小時左右,胚胎可以在卵膜內隨意轉動。圖1黃鱔胚胎發育示意圖1.未受精卵2.受精後40-60分鐘,見到胚盤3.受精後約20分鐘,第壹次卵裂4.第二次卵裂5.第三次卵裂6.第四次卵裂7.第五次卵裂8.囊胚期9.原腸始期10.胚盾出現11.神經胚形成12.大卵黃栓時期13.小卵黃栓時期14.胚孔閉合15.形成神經溝16.心臟形成17.心臟分出心耳心室18.尾芽形成19.尾部後伸20.出現菱形腦室、胸鰭21.視泡出現22.仔魚(5)鰭的發生和退化:受精後69小時左右,胸鰭形成(見圖1之20)並不斷扇動,每分鐘90次左右,同時隨尾芽的生長,在受精後94小時左右胚胎的背部和尾部形成明顯的鰭膜(見圖1之19)。胸鰭和鰭膜上有豐富的微血管網,可見血液有規則地流動。到卵黃囊接近消失時,胸鰭和鰭膜亦退化消失。(6)孵化期:孵化前卵膜逐漸變軟變薄,胚胎在卵膜內劇烈轉動。水溫22℃時,受精後327小時(288~366小時)仔魚破膜而出。仔魚出膜時體長壹般在12~20毫米,剛脫膜仔魚的卵黃囊相當大,直徑3毫米左右(見圖1之22)。仔魚只能側臥於水底或做掙紮狀遊動。(7)仔魚期:孵出後24小時,仔魚體長16~21毫米;孵化後72小時,仔魚體長19~24毫米;孵化後120小時,仔魚體長22~30毫米;孵化後144小時,仔魚體長23~33毫米,頜長1.2毫米左右。此時卵黃囊已完全消失,胸鰭及背部、尾部的鰭膜也已消失,色素細胞布滿頭背部,使魚體呈黑褐色,仔魚能在水中快速遊動,並開始攝食絲蚯蚓。(四)人工繁殖的鱔苗培育鱔苗培育池宜選用小型水泥池,池深30~40厘米,上沿要高出地面20厘米以上,以防雨水漫池造成逃苗。水池應設進、排水口,並用塑料網布罩住。水池面積壹般不超過10平方米。池底加土5厘米左右。每平方米加牛糞或豬糞0.5~1公斤。水深10~20厘米。最好引殖絲蚯蚓入池,池面放養根須豐富的水葫蘆。出膜後5~7天的鱔苗即可入池培育,每平方米放鱔苗100~200尾。開口餌料最好用絲蚯蚓,也可餵浮遊動物,或用碎魚肉等動物性餌料。黃鱔有自相殘食習性,放養時切忌大小混養。平時註意水質管理,經常加註新水。經1個月飼養,幼鱔壹般可長至8厘米左右。到年底每平方米可出幼魚100尾左右,每尾體長可達15厘米、體重3克左右,這時即可轉入成鱔池飼養。四川農科院水產研究所對鱔苗的培育方法是:仔鱔卵黃囊快消失時,開始投餵餌料,對第壹批鱔苗用兩種餌料飼養,壹組投餵動物性餌料,壹組投餵配合餌料,經過19天的飼養,結果餵動物性餌料的壹組仔鱔最大個體長4.7厘米,最小長3.9厘米;而餵配合餌料的壹組仔鱔最大個體長只有3.9厘米,最小僅2.9厘米。接著將仔鱔從室內轉到室外小池內飼養,8天後檢查,幼鱔生長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