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的有姜國這個國嗎?
姜國在歷史上確實存在過,由於這樣的小國太小太多,史料中都是壹筆帶過,沒有詳述。
壹為春秋戰國時期的小國,和楊國為鄰國(在今山西洪洞附近);
二疑為焉耆國(其為夏族後人遷徙西域所建之國,其族以"龍"為姓);
三疑為江國,江,又作 、鴻、邛、邛,江國為殷商至春秋時期中原民系在河南壹帶建立的壹個諸侯國。
國名又作“鴻國”、“邛國”,古讀“gāng”音。這個國家以“鴻鳥”做為圖騰。據《元和姓纂》、《通誌·氏族略》等所載,江元仲,名恩成,字元仲,為伯益之三子,侍夏帝啟為大理(主掌刑名之官),公元前1101年受封於江邑,並建立了江國。周代江國國都則位於今河南正陽縣東南、淮水北岸1公裏。這裏發現有江國故城,平面長方形面積約17.5萬平方米,時代為東周至漢代。
春秋中期的35年間,江國采取或聯姻、會盟的方式,先依附於楚國,以圖復興。後又與齊、宋伐楚。在東周時,江國位於楚、齊、宋等大國之間,又常受淮河水患侵擾,壹直沒能發展起來。
公元前624年,楚穆王出兵伐江,晉國出兵為江國解圍;次年,楚再次出兵,江國勢孤力弱,援軍不繼,終被楚滅。江國國君貞帶領族人外逃,為紀念故國,國人以江為姓。從江濟受封,到江貞國滅改姓,江國***存十七君近500年。
江國後被楚國所滅後,壹部分江人被楚國強遷於楚國內地的江亭,今湖北江陵南的江北,成為楚的臣民;壹部分江人北逃入陳國,今河南準陽地區,後由淮陽為中心向四方散遷,其中壹支向東北方遷移到齊魯大地。其後子孫以國名為氏,稱江姓。
第四個是壹個不知名的小國。據史載,春秋時期,有大小諸侯國壹百多個。爭霸期間,齊桓並三十五國;晉獻並十七國,降三十八國;楚莊並二十六國;秦穆滅二十國;等等。直至戰國初期,大小國家只余二十來個(即戰國七雄、衛國、中山國、宋國、魯國等)。
還有壹個姜國,就是電視劇裏的,見於《仙劍奇俠傳三》,是春秋時期的壹個小國。
姜國壹向以織染刺繡之術冠於天下,王後離又是當時第壹刺繡高手,她的壹方小小繡帕便價值千金。可王後自嫁入皇宮便封針罷繡,繡品傳世甚少,價格更是遠超珠寶玉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