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場怎樣布局較好?
雞場的性質、規模不同,建築物的種類和數量也不相同。綜合性雞場,建築物種類比較多,設施全面,各類雞群相對集中,其缺點是不同類型、不同年齡的雞在壹個雞場內,對雞群疫情威脅相對較大;專業化養雞場,不同類型雞場分開,這樣有利於防疫。目前,我國雞場建設日趨專業化,特別是大型養雞場,總場分設種雞場、孵化廠、商品蛋雞場等,各場都單獨建立,並且相互間有壹定距離。但綜合性雞場在中小型養雞場中仍很普遍。
(1)雞場建築物的種類
①生產區:包括孵化室、育雛舍、育成雞舍和成雞舍等。②生產輔助區:包括飼料加工車間、蛋庫、獸醫室、隔離室、焚化爐、消毒更衣室、鍋爐房、供電房、車庫和雞糞處理場等。③生活區:包括食堂、宿舍等。④行政管理區:包括辦公室、技術室、化驗室、接待室、財務室、門衛值班室等。
(2)雞場內各類建築物的布局
1)場區布局的原則
①建築物的分布合理,有利於防疫。在確定建築物布局時,要考慮到當地的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如當地的主導風向(特別是夏、冬季的主導風向)、地勢及不同年齡的雞群,還要考慮到雞群的經濟價值等,為改善雞群的防疫環境創造有利條件。
生產區要與行政管理區及生活區分開。因為行政管理人員與外來人員接觸機會比較多,壹旦外來人員帶有烈性傳染病病原,行政管理人員很可能成為中間傳遞者,將病原帶進生產區。
雞舍要與孵化室分開。孵化室內要求空氣清潔、無病菌,而雞舍周圍的空氣會受到壹定程度的汙染。如果雞舍特別是成雞舍距孵化室較近,受汙染空氣中的病原微生物就有可能乘機進入孵化器,對孵化雛雞極為不利。
料道要與糞道分開。料道是飼養員從料庫到雞舍運輸飼料的道路。糞道是雞舍通向糞場的道路,病雞、死雞也通過糞道送到解剖室。料道與糞道不能混同使用,否則壹幢雞舍有疫病就會傳染全雞場。
獸醫室、隔離舍、焚燒爐等應設在生產區的下風向,雞糞處理場應遠離飼養區。
從人的衛生及健康考慮,行政管理區的位置要設在生產區的上風向,地勢也要高於生產區。在生產區內,按上下風向設置孵化室、育雛舍、育成雞舍和成雞舍。雞場內的各區域按風向、地勢分布見圖10-1。
圖10-1 雞場規劃示意圖
②便於生產管理,減小勞動強度。在安排雞場內各建築物布局時,要按其執行的功能安排在不同區域的有利位置。如生活區、行政管理區常與外界聯系,應位於生產區的外側,與場外通道相連,內側有圍墻與生產區相隔;飼料庫的位置,應在飼料耗用比較多的雞群雞舍附近,並靠近場外通道;鍋爐房應靠近育雛區,以保證供溫。在生產區內,需將各種雞舍排列整齊,使飼料、糞便、產品、供水及其他物資的運輸呈直線往返,減少轉彎拐角。
③縮短道路的管線,減少生產投資。雞場內道路、管線、供電線路的長短,設計是否合理,直接關系著建材的需用量。場內各建築物之間的距離要盡量減短,建築物的排列要緊湊,以縮短修築道路、管線的距離,節省建築材料,減少生產投資。
2)雞舍建築配比
在生產區內,育雛舍、育成雞舍和成雞舍三者的建築面積比例壹般為1∶2∶6。如某雞場設計育雛舍4幢,育成雞舍8幢,成雞舍24幢,三者配置合理,使雞群周轉能夠順利進行。
3)雞舍的朝向
雞舍的朝向是指雞舍長軸上窗戶與門朝著的方向。我國絕大部分地區處於北緯20°~50°之間,太陽高度角冬季低,夏季高;夏季多為東南風,冬季多為西北風,因而南向雞舍較為適宜。另外,根據當地的主導風向,采取偏東南向或偏西南向也可以。這種朝向的雞舍,對舍內通風換氣、排除汙濁氣體和保持冬暖夏涼等均比較有利。各地應避免建築東、西朝向的雞舍,特別是炎熱地區,更應避免建設西朝向的雞舍。
4)雞舍的間距
雞舍的間距指兩幢雞舍間的距離,適宜的間距需滿足雞的光照及通風需求,有利於防疫並保證國家規定的防火要求。間距過大使雞舍占地過多,加大基建投資。壹般來說,密閉式雞舍間距為10~15米;開放式雞舍間距應根據冬季太陽高度角的大小和運動場及通道的寬度來決定,壹般為雞舍高度的3~5倍。
5)雞場綠化
雞場綠化(包括植樹、種草、栽花等)可明顯改善場區的小氣候,美化環境,改變雞場的自然風貌,還可以凈化空氣,減少汙染。它是投資少、效果好、保護環境、改善環境的有效措施。
6)雞場內各區域分布
雞場內各區域的分布既要有利於衛生防疫,又要照顧到相互之間的聯系,以便有利於生產、管理和生活,在布局上著重考慮風向、地形和各種建築物間的距離。
生產區是雞場總體布局的中心主體,占整個雞場面積的壹半以上,其四周設置圍墻,並有出入口供人員進出及運送飼料、產品、糞便等。
生產區入口要設有消毒室和消毒池。消毒室和消毒池是生產區防疫體系的第壹步,堅持消毒可減少由場外帶進疫病的機會。地面消毒池的深度為30厘米,長度以車輛前後輪均能沒入並能轉動壹周為宜。此外,車輛進場尚須進行噴霧消毒。進場人員要通過消毒更衣室,換上經過消毒的幹凈工作服、帽、靴,消毒室可設置消毒池、紫外線燈等。
在生產區,雞舍的設置根據常年的主導風向,按孵化室、育雛舍、育成雞舍和成雞舍這壹順序排列,同類雞舍並排建造,以減少雛雞發病機會和利於雞的轉群;孵化室宜建在生產區的入口處,以便於雛雞的運輸和衛生防疫;料道與糞道盡量不交叉,可按梳狀布置,以免傳播汙染物。
生產區與其他各區應保持壹定的距離,距行政區和生產輔助區100米以上,與生活區相距200米以上;飼料加工車間、料庫、蛋庫設在雞場大門與生產區進口之間,以便於防疫和利於內外轉運;獸醫室、隔離舍和焚化爐設在生產區的下風向,距雞舍150米以上,並用圍墻加以隔離;雞糞處理場設在生產區以外下風的遠處,運糞車輛進入生產區必須經過消毒。
行政管理區位於生產區的上風向,外側靠近公路並設置大門,內側與生產區相連,以圍墻相隔,但應距雞舍200米以上。此外,生活區和行政管理區也應以相當的距離隔開。
蛋雞場的總體布局參見圖10-2。
圖10-2 蛋種雞場的總體布局
1.種雞舍 2.育成雞舍 3.育雛舍 4.孵化室 5.人工授精室 6.飼料庫 7.人員消毒更衣室和車間消毒室 8.病雞隔離室 9.獸醫室 10.水塔 11.鍋爐房 12.職工宿舍 13.食堂 14.辦公室 15.門衛室 16.車庫 17.發電室、配電室 18.花壇 19.場內道路 20.消毒池 21.清糞門 22.人工道路 23.公路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