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款App因竊取用戶數據被下架,隱私泄露離我們有多遠?
在使用各種應用程序的過程中,生成的各種數據可能會成為感興趣的人手中的盈利工具。
在此之前,京東金融也存在隱私保護問題。2019年初,有用戶發現,東方金融應用在後臺運行時,會“復制”應用的截圖和用戶拍攝的壹些照片,甚至包括銀行應用截圖等敏感照片。雖然京東方表示,只要用戶不主動上傳,後臺是看不到的。但這也是壹個低級的技術錯誤。
100%的android移動應用程序將在不同程度上獲得移動隱私,而90%的蘋果移動應用程序將獲得移動隱私。最敏感的隱私權是讀取用戶聯系人、讀取通話記錄等。盡管蘋果和谷歌的官方應用商店可以說是下載應用程序最安全的平臺,但惡意軟件應用程序繞過安全策略上架的方式仍然很多。此外,隨著新技術的發展和隱私權的延伸,許多應用程序都在收集用戶的指紋、虹膜等生物信息。
數據交易也逐漸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當壹些研究機構或公司想在某壹領域進行分析研究時,除了自己收集數據外,購買數據也是壹種可行的方式。壹些應用程序為了非商業收入隨意出售用戶數據。許多人常常忽視數據和信息的價值。這些數據信息在某種程度上可能超過妳房子的價值,這並不奇怪。
在數據和信息時代,我們傳統的名字和肖像對其他人來說可能不那麽重要。而個人行為、消費習慣往往更受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