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八大發飾是哪八大呢
笄
笄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它的作用除了固定發髻和發冠之外,還有禮儀上的用途。
笄有骨笄、玉笄、陶笄、蚌笄等,它的形狀有椎形、丁字形、圓柱形等,有的在頂部鑲嵌骨珠,有的刻有花紋,商代還有銅笄。
周代男女都用笄,其中男子固定冠帽的笄叫“衡笄”。
簪
簪是用來挽發髻或插在發髻上做裝飾,簪骨壹般為單股。簪除了做發飾之外,古時候亦可用作男女之間的定情信物,“日暮秋雲陰,江水清且深。何用通音信,蓮花玳瑁簪。”
簪是笄發展而來,在簪頭上加以紋飾,形有鳥獸、花草、蟲魚等,並鑲有金、銀、玉、珍珠、寶石等。
釵
釵為珠翠和金銀合制成花朵或者其他造型的發鈿,連綴著固定發髻的雙股或多股長針,使用時安插在發髻上。古代也稱女子為“裙釵”或“金釵”。簪和釵的區別在於,簪是單股的針,而釵是雙股或多股。
扁方
扁方為滿族婦女梳旗頭時所插飾的特殊大簪,均作扁平壹字形。晚清宮廷梳“大拉翅”所用的扁方有的長達壹只二寸。清宮的翡翠扁方有的碧綠如水,有的則在翡翠上鑲嵌金銀、壽字、團花、蝙蝠等吉祥圖案。這種珍貴的翡翠制作的扁方,戴時貫穿橫扁簪的發簪中,那翠綠色的玉色與漆黑的頭發,強烈的對比色調造成特殊美的效果。
梳篦
篦梳,又稱櫛,是我國古代八大發飾之壹。漢代許慎《說文解字》有雲:"櫛,梳篦之總名也"。《說文。木部》:“梳,所以理發也。”又“櫛”,梳比之總名也。”段玉裁註:“疏者為梳,密者為比。”唐羅隱《白角篦》詩:“白似瓊瑤滑似苔,隨梳伴鏡拂塵埃。”宋陶谷《清異錄》洛陽少年崔瑜卿,多貲,喜遊冶,嘗為娼女玉潤子造綠象外五色梳,費錢近二十萬。”古人興蓄長發,梳篦為每日梳理頭發的必備之物。梳子齒距疏松壹些,用於頭發的梳理;篦子的齒距的密,用來篳去發間的汙垢,保持頭發清潔,不長寄生蟲,使人煥發容光。梳篦還可以刺激頭皮神經,促進新陳代謝,延年益壽,並能插於發間作首飾。
華勝
即花勝。古代婦女的壹種花形首飾。《釋名·釋首飾》:“華勝:華,象草木之華也;勝,言人形容正等,壹人著之則勝,蔽發前為飾也。”《漢書·司馬相如傳下》“暠然白首戴勝而穴處兮”唐 顏師古 註:“勝,婦人首飾也; 漢 代謂之華勝。” 南朝 梁宗懍《荊楚歲時記》:“正月七日為人日……又造華勝以相遺,登高賦詩。”
華勝義為華麗的首飾,華麗的頭飾。西遊記壹段描寫王母形象中提到:戴華勝,佩虎章,左侍仙女,右侍羽童。寶蓋沓映,羽摻蔭庭。軒砌之下,植以白環之樹,丹剛之林,空青萬條,瑤幹千尋,無風而神籟自韻,瑯瑯然皆九奏八會之音也。神州在昆侖之東南,故爾雅雲:" 西王母目下是矣。 " 又雲: " 王母蓬發,戴華勝。虎齒善嘯者,此乃王母之使,金方白虎之神,非王母之真形也。
朵子
首飾名。 插於鬢發處的小釵。五代 馬縞 《中華古今註·冠子朵子扇子》:“冠子者秦始皇之制也,令三妃九嬪當暑戴芙蓉冠子,以碧羅為之,插五色通草蘇朵子,披淺黃藂羅衫把雲母小扇子,靸蹲鳳頭履以侍從。”清方以智《通雅·衣服》:“朵子,首飾也。《古今註》言冠子起於始皇,今妃嬪戴芙蓉冠,插五色通草蘇朵子,即華錜鈿釵之類也。”
抹額
抹額,也稱額帶、頭箍、發箍、眉勒、腦包,為束在額前的巾飾,壹般多飾以刺繡或珠玉。抹額最早為北方少數民族所創的避寒之物,《續漢書·輿服誌》註,胡廣曰:“北方寒冷,以貂皮暖額,附施於冠,因遂變成首飾,此即抹額之濫觴。”亦稱“抹頭”,束在額上的巾。《新唐書·婁師德傳》:“戴紅抹額。”《席上腐談》:“以綃縛其頭,即今之抹額也。”在宋代的儀衛中,如教官服襆頭紅繡抹額,招箭班的皆長腳襆頭,紫繡抹額,,就是用紅紫等色的紗絹,裹在頭上的抹額。
步搖
古代婦女的壹種首飾。取其行步則動搖,故名。其制作多以黃金屈曲成龍鳳等形,其上綴以珠玉。六朝而下,花式愈繁,或伏成鳥獸花枝等,晶瑩輝耀,與釵細相混雜,簪於發上。《釋名。釋首飾》:“步搖,上有垂珠,步則動搖也、。”《後漢書。輿服誌下》:“步搖以黃金為山題,貫白珠為桂枝相繆,壹爵(雀)九華(花)。”王先謙集解引陳祥道曰:“漢之步搖,以金為鳳,下有邸,前有笄,綴五采玉以垂下,行則動搖。”唐白居易《長恨歌》:“雲鬢花顏金步搖。”宋謝逸 《蝶戀花》詞:“攏鬢步搖青玉碾,缺樣花枝,葉葉蜂兒顏。”
步搖冠
《漢書·江充傳》:“充衣紗縠蟬衣,曲裾後垂交輸,冠禪纚步搖冠,飛翮之纓。”《晉書·慕容廆載記》:“時燕代多冠步搖冠。莫護跋見而好之,乃斂發襲冠,諸部因呼之為步搖。其後間訛,遂為慕容焉。”
巾幗
巾幗是古人使用的壹種首飾,寬大似冠,高聳顯眼,內襯金屬絲套或用削薄的竹木片紮成各種新穎式樣,外緊裹壹層彩色長巾而成。這種冠飾,戴在頭上,罩住前額,圍在發際,兩側垂帶,結在項中,勒於後腦。既不是於發式,也不同於裹巾,而且可以隨時取下(如脫帽),也可隨時戴上(只需系緊側帶)。先秦時期,男女都能戴幗,用作首飾。到了漢代,才成為婦女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