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箜篌謠·結交在相知

箜篌謠·結交在相知

漢樂府 箜篌謠結交在相知

結交在相知,骨肉何必親。

甘言無忠實,世薄多蘇秦。

從風暫靡草,富貴上升天。

不見山巔樹,摧杌下為薪。

豈甘井中泥?上出作埃塵。

賞析

此詩《太平禦覽》引作古歌辭,屬《雜歌謠辭》。箜篌,古代的壹種彈撥樂器,此以為題,與歌辭內容無關。此歌似為拼合之作,前四句講交友識人之道,後六句講處世保身之訣。合而言之,都是生活經驗的總結,這與漢樂府中壹些警世喻理之作屬同壹類型。

結交在相知,骨肉何必親。這二句是說知心朋友比骨肉之親還要親。第壹句說交朋友要交到心上,彼此心相知,這才是真正的朋友,可親可信的朋友。第二句是說何必骨肉之親才算親。這是用骨肉之親來與知心朋友之親相比襯。骨肉之親,如不知心,亦可變成路人或仇人;相反知心朋友之親,卻可作到真正的親。古往今來,這兩方面的事例多矣。這兩句就是這壹情況的總結和概括。甘言無忠實,世薄多蘇秦。這二句是說如何才能交到知心朋友。甘言,即甜美之言。蘇秦,戰國時人,善說辭,遊說各國君主,皆投其所好,各有壹套說辭,歷史上被視為耍嘴片子的能手。交朋友,不能只聽對方甜美的言辭。古雲:華言虛也,至言實也,甘言疾也,苦言藥也。可見華麗之言,甘美之言,往往是虛假的,因而是無忠實的,對人有害的。無忠實,即心不誠,情不真。世薄,是說世情淡薄,即風氣不好。多蘇秦,即花言巧語的人太多。正因為世風如此,故交友特須留意,這兩句是交友經驗教訓的總結和概括。以上是此詩的第壹層內容,即陳說交友識人之道。

從風暫靡草,富貴上升天。這兩句以草為喻,草遭風吹,有的隨風暫時倒下,可是風過後仍可挺起來,照樣生長;有的則隨風吹上天,成了暴發戶,但風壹停便會掉下來,成為無可依靠的棄物。兩句意思是與其追求壹時的富貴,飄浮虛華,不如安於貧賤,不離本根。二句互文見義,上句從風直貫下句,下句富貴以反義(貧賤)反綰上句,草則關合兩句。靡,披靡,倒下。不見山巔樹,摧杌下為薪。摧杌(w誤),摧折倒下。這兩句以樹為喻,君不見山頭之樹,所處勢位高則高矣,似可傲視它樹,可是壹旦摧折倒下,照樣被砍伐當作柴燒。兩句意思是別看有權有勢者居高自傲,不可壹世,壹旦垮臺了,也不過同薪柴壹樣不值幾文。豈甘井中泥?上出作埃塵。這兩句以井泥為喻,意思是:井中之泥豈能甘心永遠沈於井底,不思出井壹見天日?可是壹旦到了井上,日曬泥幹,風壹吹便成了埃塵四處飛揚矣。兩句意思是如果不甘心沈於下層,壹心想出頭露面,結果也只能是如浮塵之壹場空。綜合這三個比喻,意在說明:還是甘居下層,安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不追慕勢力地位,不求出頭露面的好。這是身處政治動亂時代的人們所總結出來的壹番處世保身的經驗談。作者對攀龍附鳳爬上天的暴發戶,對爬上高位而不可壹世的勢利眼,對壹心想拋頭露面的功名迷,以及對他們的下場,是看得太多了,因而才得出了上述的結論,從而選定了自己要走的道路:君子固窮,全節保身。這也就是後來陶淵明所走的道路。以上是詩的第二層內容,即陳說處世保身之訣。

此詩第壹層四句直言說理,講交友知心,以骨肉親相比襯;講聽言識人,以蘇秦作例證,於質直中見文采。第二層連用三個比喻,物象具體,對比分明,但出之以口語俚語,於文采中見質直。詩的語言較少錘煉,有的保存口語的自然狀態,雖通俗卻欠順暢,因而影響了內容的表達,也不利於讀者理解。

海人謠

王建 海人謠

海人無家海裏住,采珠役象為歲賦。

惡波橫天山塞路,未央宮中常滿庫。

譯文及註釋

海人:常潛海底的勞動者。

役象:海南出象,采珠人使象作為納稅的交通工具。

山塞路:言陸運之苦。

賞析

王建門第衰微,在從軍走馬十三年(《別楊校書》)後,離開軍隊,寓居鹹陽鄉間,過著終日憂衣食(《原上新居十三首》)的生活。他壹生沈淪下僚,生活貧困,因而有機會接觸社會現實,了解人民疾苦,寫出大量優秀的樂府詩。

此篇即為古題樂府。以海人為描寫對象,運用寫實的筆法再現了中唐時期處於社會下層的勞動人民受殘酷剝削壓迫的痛苦生活,對當時不合理的賦役制度進行了強烈的控訴與批判。

海人無家海裏住,詩壹開始便交代了海人的生活狀況及其工作環境。海人即指潛入海底的勞動者。他們沒有屬於自己的家,常下水作業,大部分時間浸泡在又鹹又澀的海水裏。壹個住字形象而準確地反映出海人的工作時間之長,勞動強度之大。用字可謂精準。海人做的究竟是什麽工作呢?頜聯采珠役象為歲賦對首聯作了補敘。海人以采珠為業,以象為交通工具,以交納賦稅為目的。此句看似平常,卻有弦外之音。海人采珠所得全無自己之份,而且用笨重的大象作為交通工具全部繳納賦稅了。可見當時社會底層勞動人民的負擔何其繁重,工作條件又是何其低劣。頸聯惡波橫天山塞路乃詩人渲染之筆,對前兩句作出具體的描繪。采珠之時常常是風大浪急、波濤蔽日,運珠之途常常是山陡路仄,坎坷難行。而海人卻要年復壹年地辛苦勞作,毫無安閑之時。度日何其艱難!惡波橫天襯海裏住之險惡,山塞路映役象之艱苦。以上三聯對海人采珠納稅的整個過程描繪得層層深入,用語簡潔生動,形象鮮明,通俗明晰。

尾聯未央宮中常滿庫是此詩最為精彩之處。與海人的無家與未央宮裏的珠寶常常填滿庫房形成鮮明而強烈的對比。讀至此處,讓人不由不發嘆,未央宮中滿庫房的珠寶竟是海人終年辛苦所得,而海人卻窮困潦倒至無家的地步。詩人先以海人為描寫對象,再現了他們工作條件的艱苦及其工作環境的惡劣程度,結尾處用重筆突出主題,戛然而止,用筆簡潔峭拔,入木三分。由此想到他《織錦曲》中以精細的筆觸描寫織錦女勞作的艱辛,結尾寫到:莫言山積無盡日,百尺高樓壹曲歌。勞動的果實自己不能享有,而全被統治者拿去,主人公內心的怨恨、哀傷可想而知。但詩人不予說破,語氣含蓄,意在言外,隱含了作者對統治階級肆意盤剝勞動人民的無恥行經的強烈諷刺和憤慨。王安石曾這樣評價王建的詩: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通篇看來,王建的《海人謠》篇幅短小,構思巧妙,語言通俗易懂且凝練精悍,極富表現力,有民歌諺謠的色彩,獨張籍、王建二家體制相似,稍復古意。或舊曲新聲,或新題古意,詞旨通暢,悲歡窮泰,慨然有古歌謠之風。(《唐音癸簽》卷七引)。通過前三句與尾聯的對比,清晰地反映了詩人的不平和憤怒,尾句壹出,便於不動聲色中將題旨表露出來。 巴女謠

於鵠 巴女謠

巴女騎牛唱竹枝,藕絲菱葉傍江時。

不愁日暮還家錯,記得芭蕉出槿籬。

賞析

詩人以平易清新的筆觸,描繪了壹幅恬靜閑雅的巴女放牛圖。巴女騎牛唱《竹枝》,藕絲菱葉傍江時,寫的是夏天的傍晚,夕陽西下,煙靄四起,江上菱葉鋪展,隨波輕漾,壹個天真伶俐的巴江女孩,騎在牛背上面,亢聲唱著山歌,沿著江邊彎彎曲曲的小路慢慢悠悠地回轉家去。如此山鄉風味,何其清新動人!

下兩句:不愁日暮還家錯,記得芭蕉出槿籬,純然是小孩兒天真幼稚的說話口氣,象是騎在牛背上的小女孩對於旁人的壹段答話。這時天色漸漸晚了,可是這個頑皮的小家夥還是壹個勁地歪在牛背上面唱歌,聽任牛兒不緊不忙地踱步。路旁好心的人催促她快些回家,要不,待會兒天黑下來,要找不到家門了!

不料這個俏皮的女孩居然不以為然地說道:我才不害怕呢!只要看見伸出木槿籬笆外面的大大的芭蕉葉子,那就是我的家了!木槿入夏開華,花有紅、白、紫等色,本是川江壹帶農家住房四周通常的景物,根本不能以之當作辨認的標誌。小女孩這番自作聰明的回話,正象幼小的孩子壹本正經地告訴人們:我家爺爺是長胡子的!壹樣的引人發笑。詩中這壹逗人啟顏的結句,對於描繪人物的言語神情,起了畫龍點睛的妙用。

這是於鵠采用民謠體裁寫的壹篇詩作,詞句平易通俗,富有生活氣息,反映了川江農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恬靜生活的壹個側面,讀來饒有雋永動人的天然情趣。 辛棄疾 山鬼謠

《山鬼謠》

作者:辛棄疾

雨巖有石,狀怪甚,

取《離騷》《九歌》,

名曰山鬼,

因賦《摸魚兒》改今名。

問何年、此山來此?

西風落日無語。

看君似是羲皇上,直作太初名汝。

溪上路,算只有、紅塵不到今猶古。

壹杯誰舉?

舉我醉呼君,崔嵬未起,山鳥覆杯去。

須記取:昨夜龍湫風雨,門前石浪掀舞。

四更山鬼吹燈嘯,驚倒世間兒女。

依約處,還問我:清遊杖履公良苦。

待萬裏攜君,鞭笞鸞鳳,誦我《遠遊》賦。

石浪,庵外巨石也,長三十餘丈。

賞析:

作者閑居帶湖時,常到博山遊覽。雨巖在博山之隈,風景絕佳。據題註,雨巖有石,狀怪甚,詞人借用了屈原《九歌》中的山鬼名,而將這首詞的詞牌名由《摸魚兒》改為《山鬼謠》。

這首詞寫得詭異奇特,與石之怪甚十分相稱。

上闋頭二句問何年,此山來此?著壹來字便把偌大壹座博山擬人化了。從歷史長河中來看,這座山當有形成的日期,但在科學知識不發達的古代,誰能解答這個問題呢?提問的對象,並不確指,又巧妙地以西風落日無語作答,使渺茫的太古融入了瑟瑟西風、奄奄落日之中,竟不能夠究潔。既渲染了冷峻陰森的氣氛,又引起日落後神秘可怖的懸想。究詰既無所得,所以緊接著便以猜度之詞說:看君似是羲皇上,直作太初名汝。伏羲即太昊。《白虎通號》:三皇者,何謂也?謂伏羲、神農、燧人也。傳說伏羲始畫八卦,造書契,揭開了人類文明史的第壹頁。《列子天瑞》:太初者,氣之始也;《易》易有太極疏雲: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為壹,即是太初。說這怪石早於伏羲,實際上便把近在眼前的怪石寫得超越千古,無與倫比。這是從縱的方面來寫的。溪上路,算只有,紅塵不到今猶古,則是從眼前的景物照應遠古寫的。空山無人,溪水清澈,緣溪而行,壹塵不染。人間雖然經歷了滄桑,但這兒依然紅塵不到,只此才與太古相似。既突出了雨巖環境的無比幽靜,又透露了詞人對紛擾、齷齪現實的厭惡。詞人獨遊雨巖的詞作,大多抒發了知音難遇的感慨。空山獨酌,孤寂可知,壹杯誰舉,與之相對者唯有此壹塊巨石。然而崔嵬未起,山鳥覆杯去,巨石不能與我***飲,酒杯卻又被山鳥打翻了。巨石不起,是無情之物體;而山鳥覆杯,是無心呢?還是有意呢?還或許是精靈所使吧?或真或幻把山鬼之靈從無寫到有。由此可見,山鳥的插曲,正是人、物交感的契機。妙在寫得空靈,猶如山鳥之去,無跡可尋。與之相對者唯有此壹塊巨石。然而崔嵬未起,山鳥覆杯去,巨石不能與我***飲,酒杯卻又被山鳥打翻了。巨石不起,是無情之物體;而山鳥覆杯,是無心呢?還是有意呢?還或許是精靈所使吧?或真或幻把山鬼之靈從無寫到有。由此可見,山鳥的插曲,正是人、物交感的契機。妙在寫得空靈,猶如山鳥之去,無跡可尋。

如果說上闋寫極靜的意境,那麽下闋就寫了極動的景象:龍潭風雨,足以驚人;長達三十餘丈的巨石,然被掀而舞,就更加駭人了。繼之四更山鬼吹燈嘯,能不驚倒世間兒女嗎?如此層層渲染,步步推進,直到山鬼出場,真令人驚心動魄。詞人對於雨巖之夜的描繪如此筆酣墨飽,顯然快意於這種景象的思想感情。龍潭的風雨,石浪的掀舞,山鬼的呼嘯,其勢足以沖破如磐夜氣,其力足以震撼渾渾噩噩的心靈。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驚倒世間兒女有什麽不好!在這裏,詞人長期被壓抑被鉗制的心聲,突然爆發出最激越的聲響!可知以怪石為知已,不僅在於它遠古荒忽,閱盡滄桑,而且更在於它驚世絕俗,能使人在精神上受到震動。詞人與之相通者,大概就在這裏吧!我以石為知已,石亦以我為知已,所以接著說依約處,還問我:清遊杖履公良苦。神交心許。這個苦字語意雙關,既是說登山涉水之勞,也是說內心之苦,知已難得,人間難求,既神交心許,便深合默契,難分難解,所以最後說待萬裏攜君,鞭苔鸞鳳,誦我《遠遊》賦,從橫的空間展示了廣闊的天地。韓愈《酬盧給事曲江荷花引見寄》詩雲:上界真人足官府,豈如散仙鞭笞鸞鳳終日相追陪。詞人要攜帶山鬼,駕馭鸞鳳,雲遊萬裏了。《遠遊》是《楚辭》中的篇名。詞人在這裏說誦我《遠遊》賦,主要是表明他追求屈原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離騷》)屈原內心的苦悶是與追求理想的渴望交織在壹起的,辛詞的用意亦在於此。

這首詞把寫景合詠物揉合在壹起來抒情言態。由於寓意深刻,感情熾熱,形象生動,滲透著對國家興亡和作者本人身世的感慨,所以讀後感到有壹種扣人心弦的藝術魅力。元人劉敏中曾寫過壹首《泌園春號太初石為蒼然》,顯然摹仿本詞。這說明《山鬼謠》壹詞,對後世也是有壹定影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