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國務院通過!未來15年新能源汽車將這樣發展

國務院通過!未來15年新能源汽車將這樣發展

本報記者?陶?震

在階段性產業發展規劃將於年末告壹段落時,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再次接續新的頂層設計規劃。

根據中國政府網發布消息,10月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發展規劃》),為未來1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指明方向。

2012年,國務院發布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文件,確定了堅持以純電驅動為新能源汽車發展和汽車工業轉型的主要戰略取向,並設定了到2020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生產能力達200萬輛、累計產銷量超過500萬輛的產業化發展目標。

雖然受到全球經濟下行、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因素影響,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依舊連續五年位居世界首位。據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介紹,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全球領先”,累計推廣車輛超過了450萬輛,“占全球的50%以上”。

新的《發展規劃》決議通過,無疑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在上壹輪階段性發展規劃驗收後,提出了新的綠色發展增長點。

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正經歷補貼大幅退坡,由政府補貼扶持向全面市場化轉型的階段,此次會議也明確了“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強化企業在技術路線選擇等方面的主體地位,更好發揮政府在標準法規制定、質量安全監管等方面作用”等提議。

此外,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優勝劣汰”加劇,並由大規模普及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型,會議也釋放出“引導新能源汽車產業有序發展,推動建立全國統壹市場,提高產業集中度和市場競爭力”等信號。

“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數量目標容易實現,但提升發展質量的任務艱巨。”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在回答記者提問時稱,《發展規劃》未來將會引領社會各方面資源,集中力量實現正確道路的更快發展。

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的《發展規劃》主要涉及加大關鍵技術攻關、加強充換電、加氫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新能源汽車領域國際合作和加大對公***服務領域使用新能源汽車的政策支持四方面內容。

截至記者發稿時,工業和信息化部仍未公布《發展規劃》的最終細則,但從會議傳達的內容看,《發展規劃》的總體方向與此前發布的征求意見稿保持壹致,但在實施細則上略有調整。

2019年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專門組織召開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編制工作啟動會,並在研究討論後,於同年12月發布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與《征求意見稿》不同的是,此次《發展規劃》在基礎設施建設上調整顯著,將此前“加快形成適度超前、慢充為主、應急快充為輔的充電網絡”修改為“加快形成快充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鄉公***充電網絡”,重點強調了快充在充電技術設施配置中的主體地位。

此外,國務院還首次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這類頂層設計的文件中,提出了對充電樁建設給予財政支持,同時鼓勵開展換電模式應用,為我國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建設帶來全新動能和政策紅利。

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8月,國內充電基礎設施為138.2萬臺,同比增加27.9%。雖然我國充電基礎設施總量提升顯著,但在450萬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前提下,距離《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2015—2020)》提出的電動汽車1:1車樁比的目標仍差距較大。

“基礎設施建設是我們集中資源辦大事的重要體現。”崔東樹表示,“尤其充電站和換電站是實現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良好發展環境,應對行業全新增長機遇、推動出租網約車未來發展等的重要前提。”

《發展規劃》還重點指出,加大關鍵技術攻關,尤其是鼓勵車用操作系統、動力電池等開發創新。支持新能源汽車與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產業深度融合,推動電動化與網聯化、智能化技術互融協同發展,推進標準對接和數據***享。

在剛剛落幕的2020年北京國際車展上,有多家涉及芯片、算法和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雖然在智能汽車自動駕駛領域,我國目前與特斯拉仍有差距,但在座艙體驗和交互體驗上,我國已經實現了超越。此次《發展規劃》則強調了通過技術攻關實現產業鏈的強鏈補鏈,以攻克核心零部件的短板。

“新能源車發展既要自主可控,也要快速發展,實現又紅又專的新思路。”崔東樹稱,這也是我國著力加大新能源關鍵技術公關的重要原因,“我們要把中國車市打造成最具競爭力的國際最高水平車市。”

圖源:中國政府網、工信部、記者拍攝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