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相聲圈李文華拜師為什麽這麽困難?妳知道到底是什麽情況嗎?
說起李文華,可能很多人都不太熟悉。他是壹個特別熱愛相聲表演的相聲演員。對相聲感興趣的人應該會對他有壹點了解。他雖然鐘愛相聲,但其實直到晚年才真正在相聲界拜師。晚年的李文華在圈內友人的幫助下,終於完成了拜師馬三立的願望。這次拜師可以說是轟動了整個相聲界。
這次拜師儀式的舉行,算是完成了李文華很多年來拜師的心願其實從很久以前開始,李文華和馬三立就已經成為了知音。馬三立對李文華的能力和表演也是非常認可的,在他們心中,可能早就已經是師徒了。只是受當時的情況影響,他們的師徒關系難以被接受,所以也就沒有拜師。晚年的李文華躺在病床上完成了這場拜師儀式。
當年的形式背景使這兩個人不能完成拜師。在當時那個舊思想的年代裏,師徒關系是被很多人都不認可的。所以那個時候人們都把自己的師傅叫做老師。李文華當時在中國廣播說唱團是有工作的,這也是他與相聲界的隔閡。總之,很多條件的限制致使拜師不能進行。所以即使兩個人當時就誌趣相投,還是不能打破原則完成拜師儀式。
還有壹個不能拜師的原因就是因為輩分關系導致相聲同行不允許。馬三立在相聲界的輩分和地位都是很高的,所以如果李文華真的成為了他的弟子,那麽李文華在相聲界的地位又是怎樣的可想而知。這在當時也是會有很大的影響的。而且如果李文華真的拜師成功了,那麽相聲界的各種聲望和利益聯系就會改變,所以很多人都不同意他拜師。
無師自通進入相聲圈在很多觀眾的印象中,李文華似乎永遠是個滿臉皺紋的小老頭兒。其實他在年輕時候就已經開始表演相聲,只不過不是在專業團體,而是參加職工業余演出,但很受歡迎。
李文華出生於1920年代,小時候是有機會去當時北京有名的啟明茶社去聽相聲的,聽時間長了也就有了感覺。不過他那時候並沒有拜師學徒,不到20歲就進工廠做了噴漆工,業余時間參加職工曲藝演出,在當時的職工會演當中表現出色,1960年代調入中央廣播說唱團。
李文華壹直擔任捧哏,他搭檔過的相聲演員包括侯寶林、劉寶瑞、馬季和郝愛民,但始終不是特別出名。到1970年代後期,姜昆的捧哏趙炎去和馬季合作,李文華和姜昆就機緣巧合走到壹起,形成年齡相差20多歲的老少配。
很多人並不看好這對搭檔,但他們的《如此照相》壹炮打響,幾乎成為當年的現象級作品,直到現在也被奉為經典。而後兩人又合作完成《時間與青春》、《想入非非》、《祖爺爺的煩惱》等力作,成為當年最為走紅的相聲搭檔。
八十年代不講究拜師李文華的捧哏與眾不同,他不跟姜昆搶話,但很多時候卻總能抖出讓人忍俊不禁的蔫包袱兒。兩個人在臺上壹個年輕,壹個老成,壹個幹脆,壹個蔫老,壹個火熱,壹個平淡,反差之中,包袱兒形成。李文華站在姜昆旁邊,永遠是那麽持重憨厚,樸實無華,見縫插針地抖小包袱兒,觀眾並不感覺討嫌,反而對李文華非常喜愛。
然而就是這樣壹位優秀的演員,直到他1985年因喉癌離開舞臺,也始終沒有拜師。這與八十年代的大環境有關。那時候壹切都講究新,擺知拜師這件事是舊社會的習慣,新壹代演員不用履行這些程序。馬季當時就不主張拜師,與姜昆、馮鞏他們長時間都是以老師和學生相稱,直到九十年代才舉行了壹場謝師會。
拜師馬三立終於達成李文華最仰慕的相聲演員是馬三立,通過人遞過話,馬三立也答應收下他,但儀式始終沒有完成。馬三立2003年去世,這件事也成為李文華的莫大遺憾。其中有不少客觀原因,其中最為突出的是,馬三立是當時相聲圈為數不多的壽字輩演員,如果李文華拜了他,就好像要充大輩,同行的人會不滿意。幾個月之後的2009年5月,李文華溘然長逝,享年82歲,他可以在地下與師父馬三立見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