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作為紡織產業大國,要如何尋求突破口轉型升級
我國的紡織業是自古傳下來的行業,已經傳承了幾千年,在改革開放以後,我國的紡織業也進入了發展的時期,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紡織業及其上下遊的發展也是非常明顯的。
由於全球經濟弱勢,國際市場需求不足、中國傳統競爭優勢進壹步弱化、貿易摩擦有所加劇等因素導致出口形勢不佳。盡管出口市場發展面臨各種挑戰,但中國紡織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保持穩定,布產量呈增長趨勢,目前我國紡織工業在世界紡織品服裝貿易中的份額仍在增加,行業新經濟也表現出了巨大活力。
紡織行業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分析及預測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棉紡織行業產銷需求預測與轉型升級戰略分析報告》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實現銷售收入4.09萬億元,同比增長1.73%;2017年銷售收入達到了3.80萬億元,同比減少7.08%。預計到2018年中國紡織業銷售收入將達到3.88萬億元,未來五年(2018-2022)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2.84%,2022年中國紡織業銷售收入將達到4.34萬億元。
在利潤總額方面,2016年中國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利潤總額達到2194.1億元,同比增長1.23%;2017年利潤總額達到了1976.5億元,同比減少9.92%。我們預計,2018年中國紡織業利潤總額將達到2008億元,未來五年(2018-2022)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2.95%,2022年中國紡織業利潤總額將達到2256億元。
各紡織子板塊營收分析情況
各紡織子板塊來看,2017
年與2018Q1,各子行業的營收延續較快增長,主要原因為:①2018年1-4月出口數據繼續向好。②新疆發展享受棉花補貼、運費補貼等多重優惠政策支持,在新疆布局的企業受益於補貼優勢,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提升。③在四批環保督查結束後,印染板塊去產能成果顯著,環保常態化背景下,龍頭“剩為王”。④在成本加成定價模式下,2017以來棉花價格維持高位震蕩,
紗線提價幅度減緩且有壹定滯後性。但受匯兌損失影響, 歸母凈利潤增速基本保持正增長,但增長區間有所下移。
全國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零售額分析
2017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6262億元,同比增長10.2%。其中,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160613億元,增長8.1%。在全年社會消費品中,消費升級類商品較快增長,通訊器材、體育娛樂用品及化妝品類商品分別增長11.7%、15.6%和13.5%。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零售方面,2017年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總額達14557億元,同比增長7.8%,低於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10.2%。
從2012-2017年間,我國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壹直保持平穩增長趨勢,2017年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總額達14557億元,相比2012年的9778億元增加了4779億元,預計2018年全國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消費將繼續保持穩中有長趨勢,增速也將保持穩定,預計到2018年全國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額將達到15231億元。
紡織業發展現狀分析
成本優勢不再
近年來,我國紡織業成本上升明顯,成本優勢不再。中國紡織業面臨四大高成本,首先是勞動力成本。隨著中國廉價勞動力的人口紅利遠去,東南亞等地紡織業崛起,國外環境給國內紡織企業帶來了嚴峻挑戰。在發達國家“再工業化”和發展中國家加快推進工業進程的雙重擠壓,亞洲、非洲地區的發展中國家勞動力成本優勢明顯;我國紡織業的國際比較優勢正在削弱。其次分別是:能源成本、運輸成本和環境治理成本。
專業人才缺乏
紡織工人逐年稀缺,熟練工呈供不應求的態勢。伴隨社會轉型,群眾文化程度整體提升,青年壹代較不願意從事紡織等技術行業,工人不再是青年人就業的首要選擇,紡織工廠呈青黃不接態勢。
紡織業企業缺乏創新精神,紡織品設計師缺乏創造力和想象力。紡織業企業大多為代工廠模式,成品的主要利潤歸於紡織物設計方所有。國產紡織物較難獲得市場認同從而被賦予較高價格。企業生產產品附加值低,大多依靠“薄利多銷”以獲取規模經濟。
低端產品產能過剩
中國紡織品、服裝歷來是以低價出口占據國際市場的,雖然出口量很大,但產品的附加值明顯較低。目前,我國紡織業中高端產品有效供給不足,低端產品存在階段性、結構性產能過剩。預計紡織行業的供給則改革還是會繼續淘汰落後產能,尤其是在人工成本居高不下的背景下,低附加值產品未來的生存空間將更加有限。
紡織業發展趨勢分析
1、政策利好
2016年9月28日,工信部印發了《紡織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規劃》提出,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的“三品”戰略為重點,增強產業創新能力,優化產業結構,推進智能制造和綠色制造,形成發展新動能,創造競爭新優勢,促進產業邁向中高端,初步建成紡織強國。《規劃》從提升產業創新能力、大力實施“三品”戰略、推進紡織智能制造、加快綠色發展進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提升企業綜合實力等六個方面提出了具體任務。《規劃》作為“十三五”時期指導紡織工業發展的專項規劃,將促進紡織工業轉型升級,創造競爭新優勢。
2、“互聯網+紡織”新模式
紡織行業受困於滯銷威脅較大,該行業通過“互聯網+”模式的應用,可產生較大改觀。壹方面,行業企業利用互聯網可建立起直接面對終端客戶的銷售平臺,同時可以第壹時間獲取客戶關於所生產產品的直接反饋以便及時進行戰略轉進。另壹方面,基於互聯網平臺的大數據技術等於企業而言,可以較好的建立相關預警模型,分析產品供銷趨勢及客戶偏好波動情況,以便能夠及時把握商機、及時剝離不良產品。除此以外,互聯網的不斷發展能夠有效提升企業管理效率,通過流水化的操作對生產、財務、售後等進行統壹管理,加強企業組織管理。
3、區域產業結構調整
“壹帶壹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實施,為促進紡織區域協調發展提供新機遇。建設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以及支持新疆發展紡織服裝產業促進就業壹系列政策實施,將推動新疆紡織工業發展邁上新臺階。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特別是引導1億人在中西部就近城鎮化,將增強中西部紡織工業發展的內生動力。全球紡織分工體系調整和貿易體系變革加快,將促進企業更有效地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更積極主動地“走出去”,提升紡織工業國際化水平,開創紡織工業開放發展新局面。
4、智能化生產
在用工成本不斷上漲的背景下,提升紡織裝備的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水平成為紡織行業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產品質量穩定性的重要手段。首先,高端生產機器的引進壹定程度上可減輕企業對於紡織工人的迫切需求,以機器的折舊成本代替不斷增長的工資薪酬,較好地轉移了人工成本不斷上漲的風險。其次,智能化生產網絡的引進便於企業更好地動態掌握產品生產的全過程,以便使企業降低生產成本。智能化平臺同樣能夠提高產品精度,使紡織產品的精細程度超越人工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