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關於愁苦類意象的詩句(有哪些表達愁苦意象的詞)

關於愁苦類意象的詩句(有哪些表達愁苦意象的詞)

1.有哪些表達愁苦意象的詞

愁苦類意象(或表達憂愁、悲傷心情,或渲染淒冷、悲涼氣氛) 1. 梧桐。

在中國古典詩歌中,是淒涼悲傷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聲聲慢》:“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元人徐再思《雙調水仙子·夜雨》:“壹聲梧葉壹聲秋,壹點芭蕉壹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都以梧桐葉落來寫淒苦愁思。

2. 芭蕉。在詩文中常與孤獨憂愁特別是離情別緒相聯系。

宋詞有李清照《添字醜奴兒》:“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卷有舍情。”

把傷心、愁悶壹古腦兒傾吐出來。 3. 流水。

水在我國古代詩歌裏和綿綿的愁絲連在壹起,多傳達人生苦短、命運無常的感傷與哀愁。如:唐代李白《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劉禹錫《竹枝詞》:“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李煜《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壹江春水向東流。”宋代歐陽修《踏莎行》:“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秦觀《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4. 猿猴。

古詩詞中常常借助於猿啼表達壹種悲傷的感情。如: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酈道元《水經註·江水》中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唐代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趙嘏《憶山陽》:“可憐時節堪歸去,花落猿啼又壹年。”

5. 杜鵑鳥。古代神話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讓位給他的臣子,自己隱居山林,死後靈魂化為杜鵑鳥,暮春啼苦,至於口中流血,其聲哀怨淒悲,動人肺腑。

於是古詩中的杜鵑就成為淒涼、哀傷的象征。唐代李白《蜀道難》:“又聞子歸啼夜月,愁空山。”

白居易《琵琶行》:“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宋代秦觀《踏莎行》:“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

等等,都以杜鵑鳥的哀鳴,來表達哀怨、淒涼或思歸的情思。 另外,斜陽(夕陽、落日),也多傳達淒涼失落、蒼茫沈郁之情。

如唐代李商隱《樂遊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王維《使至塞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征帆去棹殘陽裏,背西風、酒旗斜矗。”。

2.在詩詞中傷心與憂愁的意象有哪些

古典詩詞曲中楊柳意象探幽 在我國古典詩詞曲中,楊柳是最常見的意象之壹,也是最優美動人、纏綿多情的壹個意象。

仔細而深入地探究楊柳意象在古詩中的作用,對於了解古代文化傳統,提高民族文化素養,增強詩詞鑒賞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壹、借楊柳抒寫惜別深情 “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柳管別離。”

(劉禹錫《楊柳枝詞九首》)蘊含惜別之意是楊柳意象最本質的藝術特征。古代詩詞曲借楊柳意象來抒寫離別之情的佳句可謂不勝枚舉。

“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李白《勞勞亭》)“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壹杯酒,西出陽光無故人。”(王唯《送元二使安西》)“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

(鄭谷《淮上與友人別》)“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蘇軾《水龍吟》)“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柳絲長玉驄難系,恨不倩疏林掛住斜暉。”

(王實甫《西廂記》)這些佳詞麗句都以柳傳情,纏綿悱惻。 楊柳意象與離別聯系在壹起,首先,是因為楊柳姿態婀娜柔美,溫婉多情,“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詩經 小雅采薇》)楊柳的依依不舍之態和人們的依依惜別之情水**融地吻合在壹起,以至南朝劉勰在《文心雕龍物色》篇中稱贊道:“灼灼狀桃花之鮮,依依盡楊柳之貌。”認為“楊柳依依”生動地表現了楊柳的婉軟美好之態,“以少總多,情貌無遺” 。

從《詩經》這個源頭開始,我國古典詩詞曲中的楊柳意象便有了惜別的暗示性和啟發性。 其次,是因為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俗,所謂“載酒送春別,折柳系離情”。

這壹習俗到唐代尤盛。當時長安人多到灞橋折柳送別。

據《三輔黃圖》載:“灞橋在長安東,跨水作橋,漢人送客到此橋,折柳贈別。”這是折柳與贈別有密切聯系的最早記載。

“高拂危樓低拂塵,灞橋攀折壹何頻。思量卻是無情樹,不解迎人只送人。”

(裴說《柳》)“灞橋煙柳,曲江池館,應待人來。”(陸遊《秋波媚》)“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

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無名氏《送別》) 再次,“柳”與“留”諧音,折柳送行,含有殷殷挽留之意,表達眷眷難舍之情。

“西城楊柳弄春柔,動離憂,淚難收。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

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流。”(秦觀《江城子》) 還有壹點是,古曲中有《折楊柳》的送別曲子。

例如,漢樂府《橫吹曲》中就有《折楊柳》曲。北朝民歌《折楊柳歌辭》有“上馬不提鞭,反折楊柳枝”的句子。

唐朝詩人王之渙的《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孤城壹片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其中的“楊柳”指的就是《折楊柳》曲。李白的《春夜洛陽城聞笛》)更妙:“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聞笛聲而激起鄉愁,觸動離憂,何也?皆因此笛吹奏的是《折楊柳》曲! 二、借楊柳歌詠美好春光 楊柳生長於春,茂密於夏,枝葉葳蕤,生機蓬勃,所以古人常借詠柳來贊美春光歌詠大自然。

例如,“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陶淵明《歸園田居》)“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壹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韓愈《初春小雨》) “春風楊柳欲青青,煙淡雨初晴。”

(晏殊《訴衷情》)“葉底黃鸝壹兩聲,日長飛絮輕。” (晏殊《破陣子》)“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宋祁《玉樓春》)“壹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賀鑄《青玉案》)春光明媚,美景如畫,令人流連忘返。

借楊柳歌詠美好春光,最負盛名的當數唐朝詩人賀知章的那首《詠柳》:“碧玉妝成壹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運用比喻、擬人手法,不但表現了柳葉的精致之美,歌頌了春天的盎然生機,而且喚起了讀者的聯想,給人留下了極為廣闊的想像空間,堪稱詠柳的千古絕唱。 也有借楊柳表達惜春傷春之情的。

例如,“楊柳絲絲弄輕柔,煙縷織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壹半春休。

而今往事難重省,歸夢繞秦樓。相思只在,丁香枝頭,豆蔻梢頭。”

再如,“參差煙柳灞陵橋,風物盡前朝。衰楊枯柳,幾經攀折,憔悴楚宮腰。”

(柳永《少年遊》)把傷春、惜別和相思之情有機地融合在壹起。 三、借楊柳描寫女子和愛情 從審美的角度講,楊柳隨風披拂,嬌羞依人,千般姿態,萬種風情,極具女性的陰柔美,因而古人常用楊柳來形容女子的身姿容顏。

“芙蓉如面柳如眉”(白居易《長恨歌》),“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白居易《不能忘情吟》)以“柳眉”、“柳腰”狀女人俏麗之姿、優雅之態,如在目前。

楊柳給人的審美愉悅還體現在對愛情的描寫上。“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歐陽修《生查子》)多美的意境,多美的愛情!“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劉禹錫《竹枝詞》)詩歌以楊柳起興,寓情於景,描寫了壹幅融詩情、畫意、哲理為壹體的絕妙圖畫。也有借楊柳描寫愛情悲劇,抒寫感世傷懷之情的:“莫攀我,攀我太心偏。

我是曲江臨池。

3.在詩詞中傷心與憂愁的意象有哪些

古典詩詞曲中楊柳意象探幽 在我國古典詩詞曲中,楊柳是最常見的意象之壹,也是最優美動人、纏綿多情的壹個意象。

仔細而深入地探究楊柳意象在古詩中的作用,對於了解古代文化傳統,提高民族文化素養,增強詩詞鑒賞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壹、借楊柳抒寫惜別深情 “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柳管別離。”

(劉禹錫《楊柳枝詞九首》)蘊含惜別之意是楊柳意象最本質的藝術特征。古代詩詞曲借楊柳意象來抒寫離別之情的佳句可謂不勝枚舉。

“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李白《勞勞亭》)“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壹杯酒,西出陽光無故人。”(王唯《送元二使安西》)“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

(鄭谷《淮上與友人別》)“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蘇軾《水龍吟》)“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柳絲長玉驄難系,恨不倩疏林掛住斜暉。”

(王實甫《西廂記》)這些佳詞麗句都以柳傳情,纏綿悱惻。 楊柳意象與離別聯系在壹起,首先,是因為楊柳姿態婀娜柔美,溫婉多情,“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詩經 小雅采薇》)楊柳的依依不舍之態和人們的依依惜別之情水**融地吻合在壹起,以至南朝劉勰在《文心雕龍物色》篇中稱贊道:“灼灼狀桃花之鮮,依依盡楊柳之貌。”認為“楊柳依依”生動地表現了楊柳的婉軟美好之態,“以少總多,情貌無遺” 。

從《詩經》這個源頭開始,我國古典詩詞曲中的楊柳意象便有了惜別的暗示性和啟發性。 其次,是因為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俗,所謂“載酒送春別,折柳系離情”。

這壹習俗到唐代尤盛。當時長安人多到灞橋折柳送別。

據《三輔黃圖》載:“灞橋在長安東,跨水作橋,漢人送客到此橋,折柳贈別。”這是折柳與贈別有密切聯系的最早記載。

“高拂危樓低拂塵,灞橋攀折壹何頻。思量卻是無情樹,不解迎人只送人。”

(裴說《柳》)“灞橋煙柳,曲江池館,應待人來。”(陸遊《秋波媚》)“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

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無名氏《送別》) 再次,“柳”與“留”諧音,折柳送行,含有殷殷挽留之意,表達眷眷難舍之情。

“西城楊柳弄春柔,動離憂,淚難收。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

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流。”(秦觀《江城子》) 還有壹點是,古曲中有《折楊柳》的送別曲子。

例如,漢樂府《橫吹曲》中就有《折楊柳》曲。北朝民歌《折楊柳歌辭》有“上馬不提鞭,反折楊柳枝”的句子。

唐朝詩人王之渙的《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孤城壹片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其中的“楊柳”指的就是《折楊柳》曲。李白的《春夜洛陽城聞笛》)更妙:“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聞笛聲而激起鄉愁,觸動離憂,何也?皆因此笛吹奏的是《折楊柳》曲! 二、借楊柳歌詠美好春光 楊柳生長於春,茂密於夏,枝葉葳蕤,生機蓬勃,所以古人常借詠柳來贊美春光歌詠大自然。

例如,“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陶淵明《歸園田居》)“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壹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韓愈《初春小雨》) “春風楊柳欲青青,煙淡雨初晴。”

(晏殊《訴衷情》)“葉底黃鸝壹兩聲,日長飛絮輕。” (晏殊《破陣子》)“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宋祁《玉樓春》)“壹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賀鑄《青玉案》)春光明媚,美景如畫,令人流連忘返。

借楊柳歌詠美好春光,最負盛名的當數唐朝詩人賀知章的那首《詠柳》:“碧玉妝成壹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運用比喻、擬人手法,不但表現了柳葉的精致之美,歌頌了春天的盎然生機,而且喚起了讀者的聯想,給人留下了極為廣闊的想像空間,堪稱詠柳的千古絕唱。 也有借楊柳表達惜春傷春之情的。

例如,“楊柳絲絲弄輕柔,煙縷織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壹半春休。

而今往事難重省,歸夢繞秦樓。相思只在,丁香枝頭,豆蔻梢頭。”

再如,“參差煙柳灞陵橋,風物盡前朝。衰楊枯柳,幾經攀折,憔悴楚宮腰。”

(柳永《少年遊》)把傷春、惜別和相思之情有機地融合在壹起。 三、借楊柳描寫女子和愛情 從審美的角度講,楊柳隨風披拂,嬌羞依人,千般姿態,萬種風情,極具女性的陰柔美,因而古人常用楊柳來形容女子的身姿容顏。

“芙蓉如面柳如眉”(白居易《長恨歌》),“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白居易《不能忘情吟》)以“柳眉”、“柳腰”狀女人俏麗之姿、優雅之態,如在目前。

楊柳給人的審美愉悅還體現在對愛情的描寫上。“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歐陽修《生查子》)多美的意境,多美的愛情!“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劉禹錫《竹枝詞》)詩歌以楊柳起興,寓情於景,描寫了壹幅融詩情、畫意、哲理為壹體的絕妙圖畫。也有借楊柳描寫愛情悲劇,抒寫感世傷懷之情的:“莫攀我,攀我太心偏。

我是曲江臨池。

4.帶有意象的詩句大全

1、月亮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壹江春水向東流。(雕欄 通:闌)

釋義:

這年的時光什麽時候才能結束,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樓上又吹來了春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精雕細刻的欄桿、玉石砌成的臺階應該都還在,只是所懷念的人已衰老。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不盡的春江之水滾滾東流。

2、冰雪

《念奴嬌·過洞庭》宋代:張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壹點風色。玉界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壹葉。素月分輝,明河***影,表裏俱澄澈。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著 同:著;玉界 壹作:玉鑒)

應念嶺表經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短發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浪空闊。盡挹西江,細斟北鬥,萬象為賓客。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滄浪 壹作:滄冥;嶺表 壹作:嶺海)

釋義:

洞庭湖與青草湖相連,浩瀚無邊,在這中秋將至的時節,更是沒有壹點風勢。秋月下浩浩湯湯、壹碧萬頃的湖水,載著我壹葉細小的扁舟。皎潔的明月和燦爛的銀河,在這浩瀚的玉鏡中映出她們的芳姿,水面上下壹片明亮澄澈。體會著萬物的空明,這種美妙的體驗卻不知如何道出與君分享。

感懷這壹輪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於嶺海之間,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純潔。而此刻的我,身著單薄衣衫,平靜的泛舟在這廣闊浩渺的蒼溟之中。讓我捧盡西江清澈的江水,細細的斟在北鬥星做成的酒勺中,請天地萬象統統來做我的賓客,我盡情的拍打著我的船舷,獨自的放聲高歌啊,怎能記得此時是何年!

3、柳樹

《送別詩》隋代:佚名

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

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釋義:

楊柳青青,枝葉垂到了地上。楊花漫漫,在空中紛亂地飛舞。送別的時候眼裏的柳條折盡,楊花飛絕。請問遠行的人什麽時候回來呢?

4、長亭

《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唐代:李白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壹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連短亭。(連短亭 壹作:更短亭)

釋義:

遠處舒展的樹林之上暮煙籠罩壹片迷蒙,仍是壹派惹人傷感的翠綠蒼碧。夜色彌漫進高高的閨樓,有人正在樓上獨自憂愁。玉石的臺階上,徒然侍立盼望。那回巢的鳥兒,在歸心催促下飛翔。哪裏是我返回的路程?只看到道路上的長亭連著短亭。

5、鴻雁

《蝶戀花·淚濕羅衣脂粉滿》宋代:李清照

淚濕羅衣脂粉滿,四疊陽關,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長山又斷,蕭蕭微雨聞孤館。(長山 壹作 長水)

惜別傷離方寸亂,忘了臨行,酒盞深和淺。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

釋義:

與姐妹們分手時,惜別的淚水打濕了衣衫,洇濕了雙腮,送別的《陽關曲》唱了壹遍又壹遍,縱有千言萬語,也難盡別情。而今身在異鄉,望萊州山長水遠。寄宿館所,秋雨瀟瀟,不禁感到無限淒清。

被離情別緒攪得心亂如麻,竟不知在餞行時姐妹們送別酒是如何喝下去的,那杯中酒是深是淺,都全不知道了。最後囑咐姐妹,妳們要將音訊讓過往的大雁捎來,以慰我心,東萊畢竟不像蓬萊那樣遙遠。

5.關於意象的古詩

1、月亮《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五代: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壹江春水向東流。(雕欄 通:闌)釋義:這年的時光什麽時候才能結束,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樓上又吹來了春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

精雕細刻的欄桿、玉石砌成的臺階應該都還在,只是所懷念的人已衰老。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不盡的春江之水滾滾東流。

2、冰雪《念奴嬌·過洞庭》宋代:張孝祥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壹點風色。玉界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壹葉。

素月分輝,明河***影,表裏俱澄澈。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著 同:著;玉界 壹作:玉鑒)應念嶺表經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短發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浪空闊。

盡挹西江,細斟北鬥,萬象為賓客。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滄浪 壹作:滄冥;嶺表 壹作:嶺海)釋義:洞庭湖與青草湖相連,浩瀚無邊,在這中秋將至的時節,更是沒有壹點風勢。秋月下浩浩湯湯、壹碧萬頃的湖水,載著我壹葉細小的扁舟。

皎潔的明月和燦爛的銀河,在這浩瀚的玉鏡中映出她們的芳姿,水面上下壹片明亮澄澈。體會著萬物的空明,這種美妙的體驗卻不知如何道出與君分享。

感懷這壹輪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於嶺海之間,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純潔。而此刻的我,身著單薄衣衫,平靜的泛舟在這廣闊浩渺的蒼溟之中。

讓我捧盡西江清澈的江水,細細的斟在北鬥星做成的酒勺中,請天地萬象統統來做我的賓客,我盡情的拍打著我的船舷,獨自的放聲高歌啊,怎能記得此時是何年!3、柳樹《送別詩》隋代:佚名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釋義:楊柳青青,枝葉垂到了地上。

楊花漫漫,在空中紛亂地飛舞。送別的時候眼裏的柳條折盡,楊花飛絕。

請問遠行的人什麽時候回來呢?4、長亭《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唐代:李白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壹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連短亭。

(連短亭 壹作:更短亭)釋義:遠處舒展的樹林之上暮煙籠罩壹片迷蒙,仍是壹派惹人傷感的翠綠蒼碧。夜色彌漫進高高的閨樓,有人正在樓上獨自憂愁。

玉石的臺階上,徒然侍立盼望。那回巢的鳥兒,在歸心催促下飛翔。

哪裏是我返回的路程?只看到道路上的長亭連著短亭。5、鴻雁《蝶戀花·淚濕羅衣脂粉滿》宋代:李清照淚濕羅衣脂粉滿,四疊陽關,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長山又斷,蕭蕭微雨聞孤館。(長山 壹作 長水)惜別傷離方寸亂,忘了臨行,酒盞深和淺。

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釋義:與姐妹們分手時,惜別的淚水打濕了衣衫,洇濕了雙腮,送別的《陽關曲》唱了壹遍又壹遍,縱有千言萬語,也難盡別情。

而今身在異鄉,望萊州山長水遠。寄宿館所,秋雨瀟瀟,不禁感到無限淒清。

被離情別緒攪得心亂如麻,竟不知在餞行時姐妹們送別酒是如何喝下去的,那杯中酒是深是淺,都全不知道了。最後囑咐姐妹,妳們要將音訊讓過往的大雁捎來,以慰我心,東萊畢竟不像蓬萊那樣遙遠。

6.以月亮為意象寫愁的詩句,要30句,要快

在古詩中,壹些字眼是含著固定的意象的,“月”便是如此。

“月”作為壹種意蘊而想象的視覺、感覺的自然景物,能夠為意象的塑造豐富深化某種特定的意念,從而闡釋、實現“言外之意”的深層內涵。 被選入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的白居易的千古名篇《琵琶行》裏面的“秋月”描寫不同凡響。

詩歌中***有五次寫到“月”。開篇詩歌就以“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的詩句來渲染餞別的悲慘。

在楓葉飄飛、荻花雕零、涼風瑟瑟的深秋時節,作者和朋友飲酒作別。月色朦朧,醉意朦朧,壹輪昏黃的月亮浸泡在江水裏,仿佛是淚眼,又像月會隨水流去。

這裏的月,起到渲染烘托詩人感情的作用,而且還為下文寫“忽聞水上琵琶聲”的驚喜埋下伏筆。 “東船西舫悄無言,惟見江心秋月白。”

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藝使白居易和他的朋友們陶醉。壹曲琵琶聲息之後,人們沈浸在美妙的樂曲聲裏,聲已息而意未盡,甚至連水面都無波痕,皎潔的秋月烘托了四周的寂靜,表達了聽眾如癡如醉的情感。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秋月春風”寫出了時間的流逝,濃縮了琵琶女賣唱人生。

感慨幸福人生的短暫,寫人的老去、失寵,襯托寂寞與孤獨。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寫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婦”後的生活場景,用月來襯托人的孤獨、淒苦。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作者聽了琵琶女的苦訴之後,因同病相憐而自敘身世。這兩句詩實際是白居易悲慘孤獨苦悶生活的真實寫照。

由於白居易屢受排擠,被貶官異地,人生旅途上無絲毫快樂可言,再加上憂國憂民,心情自然沈重,怎麽還有閑情雅意來沐浴春光,觀賞明月呢?美好的場景,孤獨的場面,反襯人的寂寞。 古詩中的“月”含著以下幾方面的特征。

壹、抒發思鄉懷遠之情。人們以月圓比喻人的團圓,以月缺比喻人的離別。

“月亮”象征思念,包括思念家人、思念故,有代表性的是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二、表現美好的、純潔無暇的感情。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潮升。

瀲灩隨波千萬裏,何處春江無月明?”“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這裏的“月”代表的是愛心的傳遞。

比如李白的《玉階怨》把月亮引申為晶瑩剔透的境界,以自然的純潔對應人心靈的純潔。“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精簾,玲瓏望秋月。”把月亮作為最美好、最純潔的象征。

三、對人生短暫的悲傷,抒發愁苦之情。在自然界中,月明月陰,月圓月缺與圓滿、欠缺等事物異質同構。

在古詩中,月是有情緒的,詩人筆下的月便常常與悲歡離合的情感相聯系了。曹丕“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謝靈運的“明月照積雪,北風勁且哀”的詩句表現了哀愁的心緒。

唐詩中有張繼“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的淒清孤苦,還有孟浩然“風鳴兩岸葉,月照壹孤舟”的淒惻孤寂,王建“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的蘊藉深沈,白居易“***看明月應垂淚,壹夜鄉心五處同”的潸潸淚下,錢起“二十五弦彈月夜,不勝清怨卻飛來”的郁懷難耐……月作為愁緒的意象,構思巧妙,筆法空靈,意趣含蘊,獲得了不朽的藝術生命和惝恍迷離的藝術氛圍。 四、展示廣闊情懷。

古人借月狀景,抒寫遼闊,比如杜甫的“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孟浩然的“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以及王維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這些詠月的佳句,充滿了詩情畫意,千百年來膾炙人口、婦孺能誦。

唐人的邊塞詩,創造了壹種博大闊遠、渾融、豐腴、完滿的意境,王昌齡“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的雄渾蒼茫,高適“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的開朗壯闊,李白“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的浩渺閑雅,王昌齡“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的雄心憂患,都給人壹種激動和向往的藝術魅力。 月作為壹種語言形象,把環境點綴成了蒼茫悲壯的邊塞風情,也把邊塞這個特征性的地理上的物理空間轉化成了藝術上的心理空間。

明月可以跨越時空的隔絕表現空間之美。 古人何以對“月”情有獨鐘。

這是因為古人認為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的月亮是壹樣的,因此認為月可以超越空間,正所謂“天涯***此時”。所以無論是浪漫主義的、還是現實主義的詩人,無論是婉約派還是豪放派,無論是詩還是詞,都喜歡借月托情。

面對同壹輪明月,抒發的感情卻各不相同:有感嘆世事多艱、光陰易逝的;有排解懷才不遇、慨嘆宦海沈浮的;更有表達對理想的追求:“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