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CPI創新低但是和通縮無關是怎麽回事?
在3月9日,中國國家統計局9日發布數據稱,2月份,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0.8%,漲幅比上月回落1.7個百分點。
CPI漲幅跌至1%以下,創近兩年新低的表現,讓市場擔心中國經濟面臨通縮的風險。
正在參加全國兩會的多位經濟學家表示,CPI數據創新低主要受到季節性因素影響,並不意味著通縮。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裴長洪表示,2月份出現這樣的CPI數據比較少見,但也很正常。
韓康表示,春節後,市場上肉、蛋、糧、菜價格都在下降,壹些蔬菜生產集中地出現蔬菜賣不動的情況,甚至有些地方出現雞蛋、水果賣不動的現象,“這與物流有關,也和消費習慣有關”。
他強調,中國CPI核心指數主要是食品消費,占到全部消費的30%以上。因此食品價格的季節性回落是導致CPI漲幅創新低的重要原因。
韓康指出,近來,上遊原材料產品價格上漲很快,這與中國經濟發展景氣度提高有關。隨著2016年大量庫存、產能得到壹定消化,中國供求關系的“裂口”在減小。
現在不是通縮的問題,要註意CPI可能受上遊產品成本價格不合理、不正常上升影響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