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口鎮的概況
淮口鎮歷史悠久,俗名淮洲。原鎮人民政府駐興隆街,元代為楊村地。明代於此置懷口鎮巡檢司,以鎮西為古懷安軍而得名 。清初置懷口鎮,屬大渡鄉。宣統二年(1910),為第六區駐地。清代以後,因諧音“懷”、“淮”互用。民國24年(1935),改“懷”為“淮”,改置淮鎮聯保。民國29年,仍置淮口鎮。解放後,沿用淮口鎮之名。1951年,分置黃家鄉;1952年,分置淮口鄉。1958年9月,與淮口、同興、黃家3鄉合置為沱江人民公社。1961年8月,撤銷沱江人民公社時,仍分置為淮口鎮。1999年,全鎮面積47平方公裏,耕地面積31861畝,其中:田8583畝、土23279畝。2004年10月根據金堂縣區劃調整將九龍鎮合並入淮口鎮。金樂公路穿境而過,是淮口至中江興隆鎮,淮口至成渝鐵路五鳳溪和紅花塘火車站3條公路的起點,正在建設中的成達鐵路於境內設站。解放前為沱江航運重要港口,交通便利。鎮內建有成都市第二紡織廠、沱江起重設備廠、淮口軋花廠等壹批基幹工廠,為縣內工業基地之壹,是縣內第二大鎮。鎮內文物古跡甚多。現有成阿工業園,金堂工業園,節能環保產業園,目前(2013年),淮口鎮城區面積已達9.88平方公裏(不含工業區),人口9.2萬人,城鎮化率達79.9%。
2016年1月《金堂縣淮口鎮總體規劃(2014-2020)》獲得成都市人民政府批復正式生效。 據了解,本次規劃將淮口城市性質定位為“金堂縣域副中心、以節能環保產業為主導的小城市”,淮口鎮區將形成“壹核兩軸壹帶、壹心六組團”的空間結構。“壹核”即指依托新城城市級功能形成的城市核心;“兩軸”指兩條城市發展軸:沿淮州大道東西向城市發展軸,沿紅巖——洲城大道南北向發展軸;“壹帶”指沱江濱水帶;“壹心”指緊鄰沱江形成的濱水公園綠心;“六組團”即依托老城形成老城組團,在沱江北岸形成小柏組團,在沱江西岸形成新城組團,以南形成新城南組團,沱江蜀韻公園南側形成節能環保工業組團,成阿工業區獨立形成成阿工業組團,各組團結合其公***服務配套設施形成組團中心。 該《總體規劃》的實施對淮口鎮發展、建設和管理意義重大。據悉,到2020年鎮區城市建設用地規模將控制在26.74平方公裏以內,鎮區人口預計將達12萬人(包括城區和成阿工業區,不包含金堂電廠)。屆時,該區域將根據不同地區的特色和條件,統壹規劃建設標準,逐步實現城鄉公***服務均等化;嚴格落實規劃確定的城鎮用地邊界線、工業集中發展區(點)範圍線、生態保護紅線“三線”控制要求;加強與《成都市工業戰略後備區總體規劃》、《成都市工業空間布局規劃》的協調統壹,在功能、空間、交通、配套等方面與全市工業空間布局充分銜接,統籌規劃;同時,完善教育、醫療、文化等公***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註重產城融合,創建區域協調發展、生態環境宜人、城鄉形態優美、產業優勢明顯、宜居宜業的濱江小城市。
淮口鎮將作為金堂縣域副中心,建設以節能環保產業為主導的小城市,到2020年鎮區城市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在26.74平方公裏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