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煤礦前景好嗎?
(壹)山西省煤炭工業的基本情況
煤炭工業是山西的支柱產業。全省含煤面積6.2 萬平方千米,占國土面積的40.4%;全省煤炭預測儲量為6413 億噸,約占全國總量的約三分之壹。已形成勘探設計、礦井建設、生產經營、加工利用、煤機制造、教育科研、環境保護等協調發展的煤炭工業體系。建成了大同、平朔、陽泉、西山、晉城、潞安、汾西、霍州、華晉等大型礦區和壹大批地方煤礦,到2008 年底,全省***有各類合法生產煤礦2598 個。山西煤炭產量壹直占全國的25%左右,煤炭外調量占全國省際間外調量的75%左右。全省煤炭工業固定資產原值、上繳財政的稅收和工業增加值,在全省工業企業中所占比例均在40%左右。山西煤炭無論在全國還是在全省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
(二)山西省煤炭工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由於歷史的客觀原因,山西煤炭工業在取得輝煌的同時也積累了許多問題,集中表現為“多、小、散”的粗放發展格局和模式,成為制約全省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的主要矛盾。
1.產業集中度不高。近年來,山西省在推進煤礦重組整合、提升煤炭產業發展水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全省煤炭工業“多、小、散”的粗放發展格局和模式仍未徹底改變。截至2008 年底,在全省近2600 座煤礦中,有年產90 萬噸以上的大型礦井197 座,年產30 萬-60 萬噸的中型礦井700 座,30 萬噸以下小型礦井1700 座,平均單井規模只有36 萬噸;大集團大公司產量僅占全省煤炭產量的壹半,產業集中度明顯偏低,且礦井布局散亂,小礦見縫插針,大礦無法施展;生產力發展水平參差不齊且總體低下,大量小煤礦仍在采用落後的炮采方式,按礦井數量算,全省采煤機械化程度不到30%,掘進機械化程度只有25%。
2.安全生產保障水平不夠。礦難頻發,生命損失慘痛。大、中、小煤礦之間的安全生產水平差距極大。近兩年合計,山西省國有重點煤礦、地方國有煤礦、鄉鎮煤礦的產量分別占全省的52%、18%和30%,事故死亡人數則分別占煤礦事故總死亡人數的11%、15%和74%;兩年平均,鄉鎮煤礦的百萬噸死亡率是國有重點煤礦11.3 倍。冷酷數字的背後是令人痛心的現實:小煤礦生產等量的煤要付出十倍於大礦的生命代價。
3.對環境、資源造成較大危害。資源和生態環境代價畸高,表裏山河幾近“破碎”。據初步測算,中小煤礦的資源回采率只有20%左右,這意味著每采1 噸煤要破壞和浪費4 噸資源,按中小煤礦年產3.5 億噸煤計算,每年要破壞和浪費約14 億噸的寶貴煤炭資源。全省煤礦采空區面積超過5000 平方千米,而且每年新增塌陷區面積近百平方千米;煤矸石堆存量超過11 億噸,占地已近1.6 萬公頃。保守估計,多年來,全省因粗放采煤造成的生態
環境損失接近5000 億元。在小煤礦遍地開花的地方,曾經美麗的家園與河山,已經被不計代價的粗放開采、甚至掠奪式野蠻開采,糟蹋得千瘡百孔,滿目瘡痍。山西已多次被中科院等機構列為可持續發展能力不足的省份。
(三)開展煤炭資源整合工作的意義
煤礦重組整合是全省煤炭工業脫胎換骨、走向新生的治本之策,也是山西省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轉型發展、安全發展、和諧發展的必由之路。
壹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全省“三個發展”的要求。兼並重組整合是全省煤炭行業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轉型發展、安全發展、和諧發展”的重要內容之壹,是眼前利益、局部利益與全局利益、長遠利益的博弈;既是壹場辦礦體制的大變革,又是壹場標本兼治的大戰役。不推進煤炭企業兼並重組整合,不實現煤炭工業轉型發展,全省的轉型發展就無從談起;不推進煤炭企業兼並重組整合,切實提高煤礦安全生產保障能力,全省的安全發展就缺乏可靠的保障;不推進煤炭企業兼並重組整合,不從根本上解決國有資源收益分配過分向私人礦主傾斜的不合理格局,不加快解決“四礦”問題,全省的和諧發展就沒有牢固的基礎。
二是加快煤炭工業集約化發展步伐的要求。資源整合是煤炭產業自身結構優化的內在要求。煤炭是典型的高危行業和資源、資本密集型產業,必須走以大企業為主、規模化生產、集約化發展的路子。國內外煤炭工業先進國家和地區,都是這麽走過來的。目前,美國年產煤10 億噸左右,前4 家公司占70%;澳大利亞年產煤近4 億噸,前5 位公司占71%;印度年產煤4.5 億噸,1 家公司占90%;內蒙古30 戶重點企業產量占全區產量的80%以上。相比而言,山西省煤炭工業差距很大,提高集約化發展水平的緊迫性很強。
三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促進全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要求。山西省煤炭行業長期以來壹直面臨著保障供應與保障安全的“雙重壓力”,自去年四季度以來,受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國內煤炭需求較為疲軟,我省面臨的供應壓力有所減小,為全省煤炭行業推進煤礦重組整合工作提供了有利時機。在當前的環境下開展煤礦重組整合工作是全省煤炭產業實現“三個轉變”的根本保證,也是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改造提升煤炭產業、迎接經濟新壹輪發展做的必要準備。
二、煤礦重組整合工作的目標及進展情況
(壹)山西省煤礦企業兼並重組的目標
2008 年,為加快培育大型煤礦企業和企業集團,提高煤炭產業集中度和產業水平,促進煤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根據《國務院關於促進煤炭工業健康發展的若幹意見》(國發[2005)18 號)、《國務院關於同意山西省開展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政策措施試點意見的批復》(國函[2006]52 號)及《煤炭產業政策》(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告2007 年第80 號)精神,山西省政府下發晉政發[2008]23 號文件,對全省煤礦企業兼並重組工作作出具體安排,要求到2010 年底,省內煤礦企業規模不低於300 萬噸/年,礦井個數控制在1500 座以內。在全省形成2-3 個年生產能力億噸級的特大型煤炭集團,3-5 個年生產能力5000 萬噸級以上的大型煤炭企業集團,使大集團控股經營的煤炭產量達到全省總產量的75%以上。
2009 年省政府進壹步加大了全省煤礦企業兼並重組工作的力度,下發晉政發[2009)10號文件,要求到2010 年底,全省礦井數量控制目標為1000 座,兼並重組整合後煤礦企業規模原則上不低於300 萬噸/年,礦井生產規模原則上不低於90 萬噸/年,且全部實現以綜采為主的機械化開采。原則確定,各市保留礦井數量分別為:太原市50 座,大同市71 座,陽泉市50 座,長治市95 座,晉城市118 座,朔州市65 座,忻州市63 座,晉中市110 座,
呂梁市100 座,臨汾市127 座,運城市18 座。國有重點煤炭集團公司保留礦井133 座。重組整合工作完成後,全省將形成3 個億噸級的特大型煤炭企業集團,4 個5000 萬噸級以上的大型煤炭企業集團,10 個1000 萬噸級以上的地方煤炭企業集團。
(二)目前山西煤礦企業兼並重組工作的進展情況 山西省政府晉政發[2009]10 號文《關於進壹步加快推進煤礦企業兼並重組整合有關問題的通知》下發以來,全省上下認真貫徹實施,各市、縣(區)黨委、政府,各大型煤炭企業高度重視,紮實推進,全省煤礦企業兼並重組整合工作進展順利。截至目前,全省11 個市的煤礦企業重組整合方案已通過省煤礦企業兼並重組整合工作領導組會議審查,長治、晉城、運城3 個市的煤礦企業重組整合方案保留礦井個數正在核對當中。太原等8 個市重組整合前礦井為1976 處,井型規模為30 萬噸/年及以下礦井1450 處,30 萬-60 萬噸/年的礦井數461 處,90 萬噸/年及以上礦井數65 處。重組整合後這8 個市壓減礦井1316 處,保留礦井數為660 處,礦井規模30 萬-60 萬噸/年的247 處;90 萬噸/年及以上的413 處,比重組整合前增加348 處,增加5 倍多;90 萬噸/年礦井的總產能
占已批準8 個市重組整合後總產能的78.5%。
這8 個市重組整合後,國有大集團、大公司重組整合辦礦304 處,分別占整合重組後礦井數量和產能的46%和43%。地方國有骨幹煤炭集團重組整合辦礦145 處,分別占整合重組後數量和產能的22%和18%。央企和省外大集團、大公司保留辦礦16 處,分別占整合重組後數量和產能的2.4%和3.5%。
從前段已批復的11 個市的情況來看,到2010 年底,全省礦井數量保留1000 座,全部實現機械化開采的目標可以實現,其中,90 萬噸/年以上綜采礦井將占到產能的80%以上,其余保留的30 萬-60 萬噸/年礦井資源儲量少、服務年限短,采完後退出,絕大部分礦井由國有大集團公司和地方骨幹企業集團控股經營,產業水平和產業集中度明顯提高,從根本上改變了山西歷史上形成的多小散亂的情況。
三、近年來山西省煤炭生產供應情況
近年來,隨著全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山西省煤炭生產、外銷總量呈快速上升的趨勢。但由於國際金融危機及全省煤炭產業政策調整的影響,自去年四季度起,我省煤炭生產、外銷總量降幅較大。
煤炭產量持續快速增長,重點煤礦產量比重逐年提高。2005-2008 年,全省煤炭產量分別增加5800.28 萬噸、2702.6 萬噸、4902.45 萬噸、2555.99 萬噸,同比增幅分別為11.69%、4.88%、8.44%、4.06%。四年來年均增長4000萬噸左右,增幅平均為7.3%。
2004-2008 年,重點煤礦產量占全省總產量的比重分別為44.70%、46.23%、51.73%、51.30%、53.14%,2008 年重點煤礦產量的比重比2004 年提高了8.44 個百分點。
2009 年1-6 月,受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的影響,全省累計實現原煤產量2.66 億噸,同比減少5236 萬噸,下降16.45%。表1 2004-2008 年、2009 年1-6 月山西煤炭生產情況
單位:億噸 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重點煤礦2.222.563.012.233.481.8非重點煤礦2.742.982.813.073.070.86總產量4.965.545.825.360552.66 2005-2007 年全省煤炭出省銷量分別增加7739.3 萬噸、3358.48 萬噸、6959.96 萬噸,年均增長6000 萬噸,同比增幅分別為21.77%、7.76%、14.92%、平均增長14.8%。 2008 年全省出省銷量與2007 年基本持平,從前三季度的情況來看,我省出省銷量同比增加3859.72 萬噸,增長10.04%,四季度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我省出省銷量大幅下降,全年完成數與2007 年持平。
2009 年1-6 月,全省完成煤炭出省運量2.01 億噸,同比減少8160 萬噸,下降28.26%。
表2 2004-2008 年、2009 年1-6 月山西煤炭出省銷售情況
單位:億噸 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經公路出省0.91.091.161.291.360.46經鐵路出省2.653.243.514.073.971.55出省總銷量3.554.334.675.365.332.01四、資源整合背景下的供應展望
多年以來,山西省煤炭行業壹直面臨著保障供應與保障安全的壓力和責任,歷史上的種種原因及近年來煤炭需求的快速增長使保障供應的壓力與責任逐漸加大,提升行業生產力水平,改善安全生產條件則相對滯後。自去年四季度起,由於受國際金融危機的蔓延,我國經濟發展受到較大影響,國內煤炭需求快速增長的勢頭受到抑制,全省煤炭行業保障供應的壓力有所減小,為山西省開展煤炭行業重組整合、提高行業生產力水平提供了有利時機。為此,山西省政府審時度勢,在全省開展了煤礦企業重組整合工作,此項工作既是我省煤炭產業實現“三個轉變”的根本保證,也是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改造提升煤炭產業、迎接經濟新壹輪發展做的必要準備。
(壹)我省開展的資源整合工作客觀上起到了平衡煤炭市場總量的作用自去年四季度以來,由於安全生產壓力巨大、煤礦企業重組整合工作加快推進等因素,我省不符合安全條件及相關產業政策的地方小煤礦都處於停產整頓、等待整合的情況。從2009 年1—6 月的情況來看,我省煤炭產量同比減少5236 萬噸,下降16.45%。為穩定煤炭市場、調控供應總量起到積極的作用。
(二)全省煤炭行業規模將保持原有水平,生產力水平及安全保障能力將大幅度提高我省煤礦企業重組整合工作完成後,全省煤炭行業生產能力預計將保持在10 億噸左右,不會低於2008 年的水平,能夠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對煤炭的需求提供有力保障。另外,我省煤礦企業兼並重組工作完成後,全省煤礦都將實現機械化開采,90 萬噸/年的礦井將占到全省總產能的85%左右,全行業生產力水平、安全生產水平將有大幅度提高。
(三)資源整合工作完成後,我省煤炭經濟運行的宏觀調控能力將有較大幅度提高重組整合工作完成後,我省將形成了4 個年生產能力億噸級的特大型煤炭集團,3 個年生產能力5000 萬噸級以上的大型煤炭企業集團;11 個年生產能力1000 萬噸級以上的大型煤炭企業集團,煤礦企業個數將由過去的2200 多個減少到100 個左右,根本上改變了全省過去煤炭企業多、小、散的局面。行業管理部門開展宏觀調控的能力將進壹步加強,到時我省煤炭行業管理將形成產量可控、銷量可控的局面,能為穩定全國煤炭市場做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