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菜攤年入百萬,妳羨慕這種人的人生嗎?
繼承菜攤年入百萬,妳羨慕這種人的人生嗎?羨慕,但這背後離不開努力跟堅持。
37歲的陸川畢業於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因父親病重,他辭掉工作,回到菜場?繼承?父親的菜攤,陸川選擇在網上開通外賣平臺賣菜。使他年入百萬的其實並不是父親的菜攤,如果只是菜攤就算做的再好也不可能年入百萬的,除非賣的翡翠白菜。使他年入百萬的其實是他與時俱進的經營思維和看準商機的慧眼,通過互聯網的方式為都市繁忙到不願意花時間去買菜的年輕人提供蔬菜供給服務。有創新才有財富,通過互聯網帶動對某些行業的經營模式進行變革(如電商直播)與時俱進才能產生更多的經濟效益。
擺攤賣菜能賺到錢的多少是不會有統壹的標準答案的,只不過,擺壹個蔬菜攤的經營收入雖然會有高有低,每個月能賺得的錢也會因為蔬菜銷售淡旺季的分別而有所不同,但是,只要是這個蔬菜攤是在選中了壹個好的擺放位置、做出了壹定的經營規模、實施了正確的經營方式、付出了自身吃苦耐勞的基礎上擺下的,肯定是能賺到錢的,至於壹個月和壹年到底能掙到多少的錢,就看自己的經營本事了!
陸川的成功向社會傳達的不是鼓勵輟學賣菜的勇氣。試想,如果他沒有大學裏的系統學習,沒有足夠的眼界、完整的知識體系和對市場數據的準確分析,更不會有與時俱進的經營思維和對商機的敏銳,那麽,他繼承的菜攤不過是壹個?僅夠糊口?的行當而已。所以,透過這壹案例,我們如何利用知識更好地駕馭壹個行業是值得反思的。古典經濟學中,人都是被當做勞動力來考慮的。直到舒爾茨的出現,才把人當做人力資本來考量,他認為人的技能提高是經濟增長的壹個重要動力。他研究了美國半個世紀的農業發展,發現資本投資增加了4.5倍,但回報只有3.5倍;而人力投資增加了3.5倍,而回報卻有17.5倍。因此通過知識教育,對人力資本進行投資,是世界上最有效率的投資活動。隨著時代的高速延展,每個人對待未知社會發展的趨勢會更加依賴對科技及智能化的認知,所以要獲得適意的人生,知識終究是改變命運的最佳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