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汶川地震中被救的敬禮男孩,12年過去了,現狀如何?
生命之沈重,在於耕耘深度,每壹條鮮活的生命,都能創造出奇跡。對於年僅3歲的郎錚來說,他創造了奇跡,感動了世界。
2008年5月12日,地震發生了。沒人能預料到,地震悄無聲息來,卻是地動山搖般。以北川為中心,向外輻射,整個四川,乃至全國,幾乎都能感知到壹股震感。
可想而知,在這樣強烈的地震下,北川究竟經歷了什麽。房屋倒塌、親人被掩埋,北川需要救援,且是刻不容緩的!而年僅三歲的小郎錚,此時也被埋在廢墟下,忍受著黑暗帶來的恐懼、未知帶來的害怕。
哭聲、希望
2008年5月12日,《綿陽日報》記者楊衛華和同事火速趕往北川。只是震後的路,封堵的嚴重。次日淩晨六點,楊衛華才到達北川縣城。所過之處,觸目驚心。北川沒了,不少人家沒了。北川老城已經是壹片廢墟,楊衛華想以老城為背景,拍攝壹組照片。
結果,微弱的哭聲從下方傳來,這無異於天籟之音。有哭聲,就代表了希望,腳下有人活著,解放軍立馬展開解救。解救環境是艱苦的,在近兩個多小時的救援時間後,郎錚被救出來了。只是郎錚渾身是血,經過檢查之後,才發現郎錚的左胳膊受了傷。
沒有誰知道,郎錚在廢墟下面是怎麽過得。壹位年僅3歲的小孩子,在左手臂受傷的前提下,能夠堅持住,無異於是壹個奇跡。
壹張照片、壹個未來
郎錚的左手臂骨折,解放軍戰士進行緊急處理時候,小郎錚又哭又叫。當處理完畢之後,小郎錚被擡上木板,就在軍人要把小郎錚擡到醫院、楊衛華剛剛轉頭打算記錄下這壹幕的時候,小郎錚緩緩擡起右手臂,竟向救了他的軍人們,敬了個禮!
以誠待之,年僅3歲的小郎錚,不懂、不明白,甚至還不完全知道死是什麽,就是這樣的情況下,小郎錚敬了個禮。
楊衛華按下快門,這壹幕被記錄下。“敬禮娃娃”在網上瘋傳,不少人將其比作“大人”。但是在相關評論上,有這麽壹句:“他且只是壹個孩子”!對呀,他只是壹個孩子。讓我們感動的,也只是因為他是壹個孩子。年僅3歲,究竟懂得多少?想必不少人此時還在接受最基礎的教育——說話、認字。
根據壹位派出所所長——郎錚的父親郎洪東說,郎錚的敬禮,或是出於對軍人的仰慕,雖然其中或許有感激的意味,但這種敬禮,應當被認定為仰慕、喜愛。小郎錚只是壹個小孩子,懂得不是感恩,而是親近。解放軍戰士救了他,加之父親的影響,小郎錚對於解放軍從內心深處是仰慕、喜愛的。
瘋傳的“敬禮娃娃”照片,引來了大片人的關註。國家、社會,將關註點投向了小郎錚。而小郎錚壹如既往地保持著本心——做壹個孩子。但是,畢竟小郎錚是壹個孩子,被埋在廢墟下,受到傷害,是不可避免的。事後,小郎錚接受了專家診治,即便如此,小郎錚的左手小手指、無名指部分截肢。
韶華易逝、青春正好
悠悠歲月,十二年時間轉瞬即逝,當初那個“敬禮男孩”如今怎麽樣了呢?若說當初的郎錚是壹個孩子,現在的郎錚全然長大了,臉上布滿笑容,這種笑不是禮貌,而是由內而外,發自內心的笑。
當問及郎錚未來想做什麽,郎錚從最開始的各種設想,到後來的堅定——做壹位解放軍戰士。至於郎錚的生活有沒有改變?或許有,或許沒有。起碼郎錚的家人始終沒變,認為郎錚就是壹個普通小孩子。而郎錚也不認為自己有什麽不同,反而更加明白感恩、堅強。如今“敬禮娃娃”已經15歲,成了初三年級的壹員。相信,郎錚在追尋夢想、堅持自我的道路上,會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