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何進沒有被十常侍殺害,何進能輔佐漢室,不讓東漢滅亡嗎?
東漢王朝已然積重難返,無可救藥,且何進還是外戚幹政,是亂臣,所以,何進不死,只會加速東漢王朝的滅亡。為什麽這麽說,先慢慢道來。
何進的人生
何進(?-189年),字遂高,南陽宛(今河南南陽)人。東漢末期的大將軍,朝廷實權派人物,在朝廷威望極高。本是屠夫出身,但是同父異母的妹妹被選入宮中,受寵於漢靈帝,被冊封為貴人,自己作為皇帝的大舅哥,且何進的父親早逝,長兄如父,有國舅之尊,先後被拜為郎中、虎賁中郎將,之後任潁川太守。在公元180年的時候,妹妹被冊封為皇後,再度升遷,被拜為侍中、將作大匠、河南尹。
公元184年的時候,爆發黃巾起義,何進因此也在這場平叛戰爭中因功封侯,掌握了左右禦林軍,權傾朝野,就連漢靈帝對這個大舅子都十分忌憚,就連立儲君之事也由不得漢靈帝做主,漢靈帝的儲君人選是王美人所生的劉協(後來的漢獻帝),但是奈何何皇後的兒子劉辯有何進撐腰,漢靈帝死後依然是何進壹手操作讓外甥劉辯即位。所以,何進操控朝政的能力還是不錯的。
漢靈帝在世的時候,就出現宦官與外戚爭權的現象,這宦官就以蹇碩(漢靈帝駕崩同年就預謀殺死何進,被反殺)為首宦官集團,外戚就是以何進為首的外戚權臣集團。靈帝壹死又出現後宮幹政,以何太後為首。所以三方勢力開始爭鬥,任何壹方勢力掌權,另外兩派都不好過。
所以何進想聯合妹妹何太後壹起絞殺宦官,但是何太後不同意,以先帝遺願不準為由拒絕,顯然何太後還是知道壹些制衡之學的,何進惱羞成怒,聽從袁紹的建議,召集外地諸侯進京企圖以武力使何太後與宦官屈服,其中涼州董卓與並州丁原就先後向京城出發,還沒有等外鎮諸侯到達,只身進宮的何進就被埋伏於宮闈之中的宦官所殺。
這就是何進的人生,那再來看看為什麽何進不死只會加速東漢王朝的滅亡。
東漢王朝已然積重難返
東漢王朝錯誤的民族政策
東漢初期,全國人口已經有兩千多萬,而羌人就有壹百多萬,壹百五十多個部落。按道理羌人也算是東漢壹個大族,是需要東漢王朝團結的民族。但是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之後變繼承了西漢錯誤的對羌政策。
原來羌人生活在河湟流域,那裏水草豐沛,適和羌族這樣的遊牧民族生存,但是漢武帝與漢宣帝都是將羌人逐出河湟流域,將羌人遷往貧瘠的涼州地區,並遷漢人前往河湟流域,侵占羌人土地財產。
兩漢交替之際,羌人趁中原混戰之機,陸續從涼州地區回歸故土河湟流域。沒想到,劉秀建立東漢之初,再度派大軍將羌人驅趕至涼州地區,掠奪羌人財產,侵占羌人土地,激起羌人大規模起義,最後這場起義被鎮壓下去,羌人被迫遷往涼州地區,但是東漢政府對羌人的掠奪與奴役並沒有停止,致使涼州成為羌人起義的重災區,羌人起義也貫穿了整個東漢王朝,而東漢政府面對此起彼伏的羌人起義只會殘酷的鎮壓,導致羌人起義愈演愈烈,東漢王朝享國195年,爆發了規模巨大的羌人起義多達數十次,嚴重影響了東漢經濟發展,並重創了東漢王朝。
自春至秋,無日不戰——《後漢書.西羌傳》而到了東漢末期,也就是何進輔政的時期,並沒有清楚的認識到了剝削羌族人民時錯誤的,導致本就日薄西山的東漢王朝雪上加霜,而何進對黃巾起義的爆發也只是殘酷鎮壓而已。而對待羌人的這種錯誤的民族政策,何進沒有改變,何進輔政並沒有使東漢延續。
東漢王朝末期的農民起義和天災
公元184年,爆發黃巾起義,讓本就深陷羌人戰爭的東漢王朝捉襟見肘。但是何進只是殘酷鎮壓,而禍亂平息後並沒有好好的反省自身。並導致這些平叛官員擁兵自重,裂土稱霸,使東漢王朝的威信力進壹步下降,嚴重威脅了東漢的中央集權。
東漢末期,爆發饑荒,土地絕收,導致人吃人現象極為嚴重。還有大規模的瘟疫爆發,甚至出現了田野空,朝廷空,倉庫空的慘像。所以,在天災的作用下了,東漢政府拿不出具體的賑災措施,導致大規模的農民起義,讓本就深陷羌人起義泥潭的東漢王朝遭受重創。所以東漢滅亡是必然,而何進乃壹庸臣,只會加速東漢滅亡。
何進不是力挽狂瀾的能臣,簡直是壹庸臣
何進是壹屠夫出身,只是因為妹妹的緣故走上仕途之路,但是其走上仕途之後,其能力還是低下。
就拿其對付宦官這壹派勢力例子來說,就可見其不可成大事。當初朝中外戚、後宮、宦官三方勢力僵持不下的時候,袁紹就建議召外鎮諸侯進京,以武力迫使後宮集團與宦官集團屈服,何進同意了。在朝中的各方勢力聽聞何進援兵將要入京,聞風喪膽。
宦官集團與後宮集團都相繼向何進示弱,特別是宦官集團親自登門向何進謝罪,袁紹當即勸何進殺掉這些宦官們,何進不許,袁紹再次建議,何進還是不許。還要等董卓這些諸侯進京再來誅殺宦官,這裏可以看出何進看不準時機,做事猶豫不決,這絕不是成大事之人。結果何進只身壹人進宮假惺惺的向何太後“請示”殺死全部宦官,殊不知皇宮內本就是宦官的活動場所,隔墻有耳,兄妹二人的談話被宦官偷聽。
宦官首領張讓、段珪不能坐以待斃立即召集刀斧手埋伏於側門,等何進出來後,假稱太後詔召進,何進不疑,便再次進去,被張讓等人埋伏好的刀斧手斬殺。
而且,居然勾結外鎮諸侯,當時董卓等諸侯的勢力已然不是朝廷所能控制,召董卓進京無疑是引狼入室。果然,何進死後,董卓逼走何進集團二號人物袁紹,擅行廢立,控制東漢朝廷,紊亂朝綱,倘若何進不死,也是董卓的案板上的魚肉。所以,勾結外鎮諸侯,無異於玩火。所以,何進的政治目光是非常短淺的,指望這樣的人拯救孱弱不堪的東漢王朝簡直是癡人說夢。
何進乃壹亂臣
何進把持國政之後,漢靈帝的權利屢屢被其限制。靈帝去世的前壹年,公元188年,靈帝為分大將軍何進兵權,在西園招募壯丁,並設置西園八校尉(上軍校尉---小黃門·蹇碩,中軍校尉---虎賁中郎將·袁紹,下軍校尉---屯騎校尉·鮑鴻,典軍校尉---議郎·曹操,助軍左校尉--趙融,助軍右校尉--馮芳,左校尉----諫議大夫·夏牟,右校尉----淳於瓊),目的就是分大將軍何進把持的兵權,何進權利太大,靈帝無奈才設置這壹組織。
外戚亂政,致使國家的正常工作無法開展,就連君主繼承人靈帝都無法做出決定,而靈帝只有培植宦官勢力,組織自己的軍隊對抗何進。而到了東漢末期,國家本來就蒙受滅頂之災,君臣互相在爭鬥,致使天下民不聊生的時候,國家沒有做出正確的政策。所以,指望何進這樣的亂臣輔佐東漢,簡直癡心妄想。
浮人語
何進不死只會加速東漢王朝的滅亡,而且他死之前已經做了壹件加速東漢滅亡的事情,那就是召董卓、丁原等外鎮諸侯進京,致使東漢朝廷落入董卓之手,此時的東漢朝廷就已經名存實亡,漢少帝劉辯和何太後被董卓毒殺,袁紹、袁術、曹操等人被董卓逼走,自此天下陷入戰亂。東漢滅亡之肇基,就是從董卓進京開始,而這件事始作俑者就是何進。
何進專權對於東漢王朝本就是壹件禍事,根本就不用指望何進這樣的庸臣力挽狂瀾,挽救壹個即將滅亡的東漢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