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極拳的代表人物
王中泉、李書文、孫亮亭
清光緒年間,王中泉到北京幫助族兄王中山戳桿教徒。王中泉精五虎擒羊棍(即八棍頭),在北京九門掛棍無敵手,後擔任鏢師。江湖有“神棍”王中泉之譽,八極拳立足北京,王中泉之功也!李書文出師後到北京與王師兄會合,兄弟二人遂名噪北京城。二人名望日高,皆被聘請為清軍武術教習。李書文被天津小站袁世凱北洋新軍練兵處聘請為武術教習,從此他和軍隊結緣,壹生大多在軍隊中任軍將教習。李書文在天津與各門高手進行無數次拳、槍較量,戰無不勝,江湖人稱“神槍李”。八極拳立足天津,“神槍”李書文之功也!
張景星、王中泉、李書文載譽“中華武士會”
清宣統二年(1910年),同盟會會員葉雲表、馬鳳圖(張景星徒)在天津組織“中華武士會”,團結武林人士反對清朝統治。得到武清“鼻子李”李瑞東先生的支持,李人格高尚武功精湛,在武林界德高望重。李瑞東、李存義、李書文紛紛蒞津創辦武士會。“鼻子李”李瑞東與“神槍”張景星金蘭交。遂導致張景星親與徒王中泉、李書文及再傳弟子張德忠、崔長友、張子林、霍殿閣、高熙臣等到天津,任職武士會教習。祖孫三代藝驚武士會享譽津門。
李書文、霍殿閣
1907年後,許蘭州任清軍標統駐守齊齊哈爾壹帶,其部下管帶任國棟、幫帶陳富貴皆酷愛武藝,三人義結金蘭。許蘭州於民國成立前升任協統,1914年升任黑龍江陸軍中將師長,當時與奉天27師長張作霖並列。1916年任黑龍江省幫辦,1917年由於政治鬥爭失敗到奉天投奔張作霖。1920年被委任為東三省巡閱使署參謀長,後又任剿匪總司令等職,直到1924底年奉軍入關。李書文遊天下,到北洋軍任教,唯與許最投緣。1907年—1917年李攜徒霍殿閣在許部任武術教官,同時李也是許將軍之長次子許家福、許家祿的家庭教師,許之子與李的過繼子李萼堂及武童徒孫劉琪瑞壹起督教。1917-1924年李、霍師徒二人仍被許將軍聘請到奉天奉軍中任武術教官,也被海軍司令沈鴻烈、少將旅長張驤武等聘為教官。1920年以後,李的師弟張毓衡把弟子魏鴻恩、魏鴻濱、董義清、董惠庭、劉漢周送給李深造。霍殿閣的弟子高香亭、霍慶雲、劉子鳴、邊廷傑等也到奉天許將軍部隊,在加上原來的許家福、許家祿、李萼堂、劉琪瑞,形成壹個群體。
神拳王錫慶
王錫慶(1889—1962)有 “神拳” 之美譽,亦羅疃李氏八極的重要傳人。王自幼喜武,先拜李大忠之徒杜鳳元為師,杜見其肯下苦功,即盡心教授。王錫慶基本功十分紮實,壹套八極架練了七年,才學其他拳、械、六開、八招之類。後經杜鳳元介紹又拜李貴章為師,使其技藝更上層樓,日臻完善。王錫慶好武幾近癡迷,練起功來常常廢寢忘餐,致使種莊稼荒了地、養牲口餓死驢,只要說起“把勢(方言,此處指武術)”就忘了要辦的正事。去羅疃學藝十八裏路,往返練著拳走,功夫之深可以想象。他習武註重實用,反對華而不實,經典語言是:“我不管妳名氣多大,就是皇上的二大爺來了,咱們也得試試。”“寧讓人打死,也不讓人嚇死。”他為師門懲治不義之人的故事,被傳為武壇佳話(欲了解詳情,參見《神拳王錫慶》壹文)。
王錫慶之子王金亭、王金強、王金聲、王金武、王金華均從父習武。王金亭曾在唐山國術館任教;王金強功夫也十分了得;王金聲在北京是著名武術教練:王金武現在村裏辦有八極武術社,王金華之子前不久還參加了北大國際武術論壇。王錫慶的傳人還有李貴恒、李贊州、黃秀嶺等二十余人。
韓化臣、馬鳳圖、馬英圖傳藝、換藝沈陽城
民國初年馬鳳圖在沈陽進行革命活動。1915年邀請師兄韓化臣(惠卿)、二弟馬英圖壹同赴沈陽。韓任職高等巡警學校武術教官。馬鳳圖等在沈陽傳授八極拳、劈掛掌的同時,與號稱“關東三老”的郝鳴九、胡奉三、程東閣金蘭交,互相交換心得,成為武林佳話。這樣三兄弟憑借精深的武功、開闊的胸襟,很快就譽滿沈陽城。
霍殿閣擔任末代皇帝武術教師
1924年底奉軍入關,李景林將軍任直隸督辦,聘請李書文、霍殿閣等為軍將教官,並讓霍慶雲當他的門面徒弟。這樣,李、霍師徒在天津盤桓於許蘭州將軍公館和李景林將軍行轅。霍殿閣也有“神槍”之功,大槍點蒼蠅而墻壁不留痕跡。霍殿閣吸收了仙道高真人的終南山大架太極拳、龍形直八卦、倒雙鉤、八卦劍、泥球功、掌板功、繃弓功等,充實八極拳功法。1927年在許蘭洲、商衍瀛的推薦下就聘於末代皇帝溥儀。日本武士不服氣非得比試不可,霍攜弟子霍慶雲赴張園打敗日本武士。溥儀遂聘霍殿閣為他的武術老師,霍慶雲、高香亭、邊廷傑、劉子鳴、劉琪瑞、劉金山、魏鴻濱、邊廷彬、李子昆等為貼身護衛。許蘭州將軍創辦河北國術館後,特請霍創辦天津35國術館地點在河西區。霍每星期天乘車蒞臨教授,平時由弟子劉子鳴代師傳藝。由於是霍開館授徒,津門子弟從學者甚眾,成名者有:趙玉亭、綠文資、許禹聲、孫玉龍等。霍擔任皇帝武師樹大招風,各派名家來訪者無數,霍未有敗績,遂藝驚津門。李景林將軍任南京國術館副館長,素知霍功純藝真遂竭力邀請霍擔任少林門長,霍因為擔任溥儀武術教師,不願就聘。
韓化臣(惠卿)、馬英圖名滿寧、滬、杭
1926年馬鳳圖、馬英圖昆仲跟隨馮玉祥、於右任、張之江諸先生赴西北,後來馬鳳圖先生客居蘭州,大西北的八極拳、劈掛拳傳播廣泛,馬鳳圖先生之功績也。1927年馬英圖跟隨張之江將軍到南京,幫助張將軍籌備創立中央國術館,韓化臣被聘為教授。1928年第壹次國術考試,馬英圖和師兄韓化臣及韓之弟子趙樹德、李學義、趙榮林親赴擂臺,韓、馬、李名列優等。王中泉之弟子王化成、田長泰,李書文之弟子柳印虎、孟憲忠也參加28年國考。後來趙樹德、孟憲忠、魏鴻濱等被聘為國術館教習。趙樹德、趙榮林擔任黃埔軍校國術教官。韓、馬二人專門主持國術比賽,是國術館中最有實力的技擊高手,是中央國術館的臺柱子。八極拳被列為中央國術館必修正科,韓、馬二先生之功勞也!
王化舜、王化成傳藝京南廊坊萬莊鎮
王氏兄弟萬莊鎮人,家殷實崇尚俠義。“神棍”王中泉由北京返鄉,行至萬莊鎮染病,被王氏兄弟所救,王中泉深受感動,收二人為徒,遂傳下壹支系八極拳。王氏兄弟深得王師真傳,王化舜有京南“杠子王”之譽,王化成1928年參加國考。
李樹森、李樹雲傳藝唐山、天津
1920年李大忠之重孫李樹森、李樹雲到唐山開設八式房,開始傳授八極拳。20年代末正式成立唐山國術館,廣泛傳播八極拳。李樹森有“神槍”之名,深得李家嫡傳,功夫純正技藝超群。後到天津洋行國術館任教習,也享譽津門。
馬鳳圖傳藝蘭州
馬鳳圖先生客隴對所學古典武藝提煉升華,形成了劈掛、八極拳、戳腳、翻子、通臂諸拳種精華的“馬氏通備”武術體系。馬先生有四子:穎達、賢達、令達、明達,皆繼承父輩武術傳統和人格傳統,活躍在當代武壇。他們不遺余力的吶喊,謹守古典傳統武術文化。同時對當代官方的“體操武術”和民間武術神秘化泛濫進行深刻的批判,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
許家福、許家祿傳藝北京、天津
20年代末許蘭州將軍創辦華北國術館,許家福、許家祿、李萼堂、劉琪瑞任教習,李書文擔當顧問,所收弟子皆拜許家福為師。河北國術館培養學員眾多,其中許之入室弟子以鮑有聲、張世忠、吳玉昆、王紹先為著,號稱“四大金剛”。
李萼堂傳藝長沙、邵陽
李萼堂先生神槍李書文之過繼子,1922年任奉天騎兵旅教習,25年任李景林將軍軍中教習,27年與師兄魏鴻恩、徒侄劉子鳴壹起任海軍司令沈鴻烈旗艦教習,29年後任河北國術館、山東國術館教習。1931年與萬籟聲、顧汝章等應湖南省主席何鍵之聘,任湖南國術館主任教官。新中國成立後,由於“歷史問題”居邵陽,以正骨推拿為生。傳子李誌成徒鄧敏、孫紹安、劉哲青。
霍殿閣、霍慶雲叔侄傳藝東北
1931年溥儀到長春建立偽滿洲國,霍殿閣及數名弟子隨行。溥儀繼續讓霍殿閣任其武術教師,霍慶雲(侄也是過子)、高香亭等任禦前侍衛。霍氏師徒在偽滿洲國期間,與日本空手道、柔道、劍道高手、蒙古摔跤高手進行無數次比試,均戰勝之。霍殿閣在長春開場授徒弟子有:曲壹心、李維周、雷振江、霍青峰(子)李樹楠、陳金
財、尹慶和、宋碧山、王玉湖等等。後來霍慶雲又繼續大力傳播。40年代後期陳金財、尹慶和傳八極拳於沈陽形成較大規模。新中國成立後,長春市的八極拳以霍慶雲、陳金財二人為主。霍傳八極拳形成巨大規模,在中國武術史上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霍氏叔侄之功也!
韓化臣(惠卿)、李學義、韓潔泉師徒傳藝山東濟南、棗莊、青州、沛、蚌埠。
韓化臣於20年代在棗莊中興煤礦任護礦大隊隊長,收弟子李學義、趙榮林等。韓之子潔泉自幼與父親和師伯張毓衡、李書文習武,後隨父到山東棗莊煤礦工作。韓化臣、韓潔泉、李學義在棗莊地區傳播八極拳,形成壹定規模。韓潔泉之女韓振閣(鳳閣)繼承父技,70年代在滄州比賽屢名列前茅,棗莊地區廣泛傳播八極拳。李學義之子李道軒,在棗莊、蚌埠地區廣泛傳播八極拳,其弟子在蚌埠壹帶頗眾。
魏鴻恩、魏鴻濱傳藝秦皇島
魏氏兄弟羅疃村人,自幼拜師張毓衡、韓化臣(惠卿)、李書文練習八極拳。20年代二人又跟隨李書文、霍殿閣遊沈陽、京津、山東等地。魏鴻恩任青島民國海軍教習;1929年(民國18年)魏鴻濱就聘南京中央國術館任教習。抗戰爆發後,魏氏兄弟客居秦皇島。魏氏兄弟傳人著名者有王茂林、李恩義、耿學森、朱慶昆、李新吾、魏九成、魏九如等。魏鴻濱先生在新中國成立後,擔任秦皇島市武協副主席。
張子亭傳藝天津
張子亭自幼拜師張毓衡、韓化臣(惠卿)、李書文練習八極拳。在天津傳徒、王書方、陳興泰、李維真、葉連仿、王洪清等,影響較大。
趙樹德、韓潔泉、董以文、孟憲忠、邊廷傑、王茂林、霍青峰傳藝滄州東南鄉。
趙樹德、韓潔泉、董以清、董以文為韓化臣、張毓衡、李書文三師之徒;孟憲忠為李書文徒(姑爺子);邊廷傑、霍青峰為霍殿閣徒、子。趙樹德、孟憲忠任中央國術館教習,趙樹德擔任黃埔軍校國術教官;韓潔泉、董以文擔任***幹部訓練所國術教官;邊廷傑擔任奉軍教習、溥儀貼身侍衛;霍青峰擔任國軍連長、技術教官。都有所謂“歷史問題”,被劃為“四類分子”。他們為了民族國術的傳承不絕,在高壓下教授了壹批弟子。趙樹德傳崔成彥、郭金棟、郭金燦、王海義、趙夢林、趙夢臣、李國新、郭振盛;孟憲忠傳子。。;韓潔泉傳韓振閣、韓振江、韓振德;董以文傳楊興震、張誌環、楊道聲、李恩祥;邊廷傑傳賈金林、霍樹新、張恩榮、張清榮、朱寶良;霍青峰傳子霍樹新徒李景環等等。
李贊臣、李良臣兄弟傳藝濟南、天津
(1)李贊臣(1911-1995),隨李貴章、李萬成父子學習。17歲參加鹽山武術比賽獲第壹名,1935年曾任東北軍壹部國術教官。抗戰爆發後到濟南開場授徒,創設國術社。從53年起,多次參加全國比賽均獲金獎。李在濟南擔任武協副主席,其弟子有:乙立清、孫遠忠、宋學恩、田延濱及子李安俠等。使羅疃“李家”八極拳在濟南之流傳。
(2) 李良臣(1917-1989),隨李貴章、李萬成父子學習。1950年定居天津。先後任教紅旗武校、天大、南開武術隊。1953年在天津武術比賽奪魁,1956年在北京武術比賽獲優秀獎,1979年在南寧武術觀摩會獲壹等獎。李曾任天津武術協會委員,八極拳研究會會長,河東區武術館館長。其子李燕俠、李劍俠承其藝業。
王金聲傳藝北京
王金聲大王莊人,是王錫慶之子。金聲幼隨父習武,為深造八極拳,金聲18歲到唐山國術館隨李大忠之重孫李樹森精研三年,其藝大成。1947年到北京謀生,在壹次武術比賽中引起轟動揚名北京城。1953年至1959年所有全國、地區武術比賽均獲壹等獎,獎章30余枚。在賀龍將軍推薦下,王擔任北京武術學校教練。王在北京傳播八極拳,入室弟子40余人。
劉雲樵、李元智傳藝臺灣島
劉雲樵滄州集北頭人,劉府被譽為:“狀元府”、“將軍府”,與南皮張之萬、張之洞府第並列,滄州有:“南皮張,北頭劉”之說。劉8歲時,其父請來威名赫赫的李書文為家庭教師,李嚴格督訓10余年,有“小霸王”之譽。劉弟子眾多有:梁紀慈、徐紀、蘇昱彰、黃義男、郭肖波、金立言、劉大新。(臺灣) 李元智滄州人,六合、燕青名家佟忠義之女婿。在中央國術館隨韓化臣、馬英圖習羅疃八極拳,李自稱是他壹生最佳心得。李畢業後,擔任國民革命軍教官,將韓馬二師的八極拳在軍中傳播,稱之為“莒拳”。
郝鴻昌傳藝南京中央國術館、上海
郝鴻昌原來即隨父習練老架八極拳、劈掛掌、二郎拳,1929年考入中央國術館,又拜副館長張驤武將軍為師深造“神槍”李書文傳授的八極拳、劈掛掌。1932年留館任教,1933年第二次國考中,郝獲無級別擂臺賽第壹名。郝以精湛的武功成為國術館後期的臺柱子深得館長張之江將軍的偏愛,1946年升任國術館教務長,1948年國術館解散。壹直跟隨張將軍至張逝世。閑居上海30年無人問。1983年5月,南昌武術觀摩大會,總裁判長馬賢達、大會仲裁溫敬銘、何福生親自前住郝老居處拜訪郝。郝秉承張之江將軍國術強國強種之鴻願,任上海工人武術隊顧問兼總教練、上海精武體育會武術隊總教練兼散手教練。1980年郝鴻昌老師重出江湖後,繼承張之江先生的遺願,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為培養下壹代武術人才作貢獻,亦使中央國術館改編後的經典四十八式硬開門八極在上海得以傳播。其親授的八極拳上海主要傳人有:郝鳳嶺、吳定國、張傅儀、嚴龍興、曹誌誠、周全、葛強、王偉之、吳玉明、吳俊彥、周慶祥、陳恩溢、鐘偉其、張文清、顧凱明、顧敏欽、滕克誠、潘誌和、周惠本、劉長發、吳鐵帆、袁沛成等。並任上海工人武術隊顧問兼總教練、上海精武體育會武術隊總教練兼散手教練。
趙榮林傳藝湖南國術訓練所、中央黃埔軍校第三分校、河北文安縣
趙榮林(1908-),文安縣趙村人,在山東棗莊中興煤礦,成為韓化臣得意的門徒。隨師進入中央國術館。1928年10月,在南京國考)趙脫穎而出。1929年畢業分配到山東省國術館任教,繼任湖南國術訓練教練。1939年底,赴江西瑞金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即黃埔軍校)第三分校,被呂驥任命為軍校少校教官,執教五、六年,送走四期軍官畢業生。1953年,回到了文安老家務農,他的弟子如王壽增、李銀平、郝忠祥、李建國、張煥山、李串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