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壹部百科全書是?
中國第壹部百科全書是《永樂大典》。
《永樂大典》編纂於永樂年間,先後由內閣首輔解縉和太子少師姚廣孝主持修纂,歷時五年(1403-1407年)編修完成,是中國最著名的壹部古代典籍,也是迄今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書。
它的規模遠遠超過了前代編纂的所有類書,有萬書之書之稱,為後世留下許多豐富的故事和難解之謎。編纂於明朝永樂年間,保存了14世紀以前中國歷史地理、文學藝術、哲學宗教和百科文獻。***1110卷),分裝成11095冊,全書約3億7千萬字。
擴展資料:
《永樂大典》由於卷帙浩繁,參加纂修人員眾多,因此前後體例不壹,前後錯互舛誤之處,亦在所難免,但這並不影響它的巨大價值。《永樂大典》的最大貢獻在於保存了我國明初以前各種學科的大量文獻資料。在這方面,清代壹些學者對《永樂大典》所作輯佚工作是有壹定成績的。
乾隆年間開《四庫全書》館時,安徽學政朱筠奏請“校《永樂大典》,擇其中人不常見之書輯之”,得到清高宗的批準,於乾隆三十八年(1773)設立了《四庫全書》館“校勘《永樂大典》散篇辦事處”,先後參加者***三十九人,其中有著名學者戴震、邵晉涵、周永年等。
到乾隆四十六年(1781),***輯出書籍:經部六十六種,史部四十壹種,子部壹百零三種,集部壹百七十五種,總計三百八十五種,四千九百四十六卷。
其中重要的文獻如西晉杜預的《春秋釋例》、唐林寶的《元和姓纂》、北宋薛居正的《舊五代史》、南宋李心傳的《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宋代醫學名著《蘇沈良方》、《博濟方》、《傷寒微旨》等都是亡佚已久的秘籍,全賴《永樂大典》才得保存下來。
百度百科-永樂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