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的社會風俗、禮儀、節慶、傳統手工藝有哪些
柳州的公園壹個連著壹個,而景色各異,沒有雷同。就像柳州的橋,各領風騷,獨霸壹方。盡管公園多,但逛公園的人如潮,像人們趕場壹樣熱鬧。特別是早晨與傍晚,到這裏鍛煉身體的人,就像蜂巢裏的蜜蜂,密密麻麻的。有練太極拳、太極劍、八卦掌、氣功的老者,也有練武當的南拳、北腿的少林功夫,諸葛亮的五擒戲、印度的伽瑜功的俊男靚女。更有在山頂上吟唱高歌,江邊低聲呼喊,練聲帶,練肺活量。當東邊天際出現魚肚白的時候,登山的人、慢跑、快走、倒走。。。來晨練的老者漸漸離開公園。而新的壹撥人又不停地進入公園,這些人有來跳交誼舞、拉丁舞、肚皮舞。。。現代舞、民族舞、古典舞。他(她)們隨著錄音機播放出輕快的旋律,舞動著身體,像燕子、蝴蝶、蜻蜓在花叢裏湖面上展翅飛翔。她們贈給遊人眼福,美的享受。有來排練文藝節目的,有桂戲、粵劇、彩調、京劇、唱山歌的。有到這裏揮毫潑墨,於地作紙,於水作墨,右手握住長長的筆桿,左手提著小水桶,潛心創作,壹筆壹劃從不怠慢,寫寫停停,停停寫寫,自寫自評,自我陶醉。有時也幾個人湊在壹起,對作品評頭品足,說長道短,磋商技藝,交流心得,互補有無,***同提高。他們練指功臂力,氣沈丹田,陶冶情操,這就是柳州文人雅士獨特的嗜好。他們不乏白發倉倉的老者,也有剛剛踏進幼兒園的毛毛。以這種方式練功的人在市中心廣場、駕鶴山公園比比皆是,大有人在。如果妳對山歌、彩調、戲劇有興趣,可到魚峰山公園、江邊公園、市中心廣場。。。聽聽。
遊泳也是壹景啊。柳江橋北頭,江岸就有壹座遊泳者在江上騰空展翅,即將入水瞬間的雕像,這座雕像惟妙惟肖,把柳州人嗜好定格在柳江橋頭了。不管寒冬臘月,冰天雪地,北風呼號,還是酷暑夏日炙人,瓢潑大雨,浪激飛舟。柳州遊泳健兒在江裏來來往往,星星點點,時而仰遊,時而蛙泳,時而江心急停,時而潛入水裏,好似水裏蛟龍,勝似閑亭信步。遊泳者有男有女,有滿頭銀發的老者,也有五、六歲的娃崽,有攜帶遊泳圈、汽車輪胎的、竹筒的、浮箱(裏面裝衣服、食品等)的,但大多是空手套白狼的。從橋上往下看紅的、藍的、白的、綠的、黃的好像江面上撒滿五彩繽紛的花瓣。在柳江、龍潭公園。。。都能看到這景色。記得那年冬,正當大雪紛飛的北國,北方邀請全國各地遊泳健兒到北方破冰冬泳,柳州去了幾位銀發的男女老人,也是南方唯壹的壹個“代表”隊。而北方也沒幾個省區去啊,他們見到這些沒見過雪的柳州老人,感到極其驚訝,和奇怪,以為他們是來玩來看熱鬧的,勸他們不要下水了。然而,柳州老人脫去外衣,穿著泳裝,站在雪花飄飄,北風呼嘯的北國江邊沒有寒意。他們躍入江中就像壹條蛟龍。最後他們取得了極好的成績,抓住了龍頭回來見江東父老。他們不愧為柳江撫育出來的水中蛟龍。
江邊的戲也挺別致啊!我剛到柳州就上街去逛,來到柳江橋南頭江邊公園,西端壹處,人們圍的密密麻麻,裏三層外三層。歌聲樂聲,聲聲悅耳。我以為是‘心連心’藝術團來這兒演出啦,不拘禮節,拼命往裏鉆。壹看,原來是柳州的老人在這裏自娛自樂。這個演出沒有幕布、布景、也無燈光照明,只有柳江做背景,公園的樹木、石凳、天上的白雲就是場景,天上的太陽為他們提供免費照明。觀眾坐石凳、或席地而坐、或蹲在地上、或站,後面的人有的坐在自行車上,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啦。
演員的道具全是自備,包括服飾、樂器、化妝品、及其它用具。他(她)們唱的認真,演的入神入醉,壹板壹眼從不含糊。他們唱的演的講究,化妝與服飾也不馬虎。演出節目壹個接壹個,個個緊揍。連演幾個節目後,就暫停,進行講評,磋商技藝,評的情真意切,聽的在心。每每演完節目,觀眾掌聲不斷,笑聲不絕。演的高興,看的樂,做小生意的更合不攏嘴,鈔票滾滾流進了他的口袋。這種免費演出每個公園都有,壹個公園有好幾個演出點,這種演出點有固定的,也有不固定的,隨機。
城雕,在柳州也是別具壹格,到處可見,其內容古今中外無所不包。麒麟、獅子它們是中國人的吉祥物,街頭巷尾處處可見。柳州又叫龍城,龍又是中國人的吉祥物,龍的雕像比比皆是。中心廣場就有幾次龍變,原廣場中心前面兩邊各有壹條精美的石雕大臥龍,後來,聽說廣場太嘈雜,人太多,它不高興,跑啦。還有劉三姐乘龍飛天巨大雕像,劉三姐為了傳歌也乘龍雲遊四海去了。今天又有兩排龍柱石雕,我想,也許不久它們又不滿意這兒,又回到西海龍宮去。是否這個廣場容納不了龍呢?!但是在這兒附近某店門口有兩條龍,就能在那兒安居的呀,為該店招財進寶啊。江邊南岸公園有壹組雕塑群,挺美的,也最招為人父母、爺爺奶奶的帶孩子到那兒玩。那兒有《鑿壁借光》、《守株待兔》、《嶽母刺字》、《三個和尚挑水吃》。。。。等等好幾個古典故事的石雕,它以玩於教,在樂中得到教育,讓每個遊人得到心靈的升華,美的享受。在箭盤山公園也有壹組雕塑群,那是中國古代名家,有柳宗元、屈原。。。等等。讓人們知道這些人曾為國家做出過巨大的貢獻,我們都很懷念他們。真是孩子歡大人樂,雙贏。還有在金嗓子喉寶廠門口就有李時珍、扁鵲等四尊中國古代偉大醫學家的雕像,魚峰路某商場門口也有居裏夫人、愛因斯坦等四尊現代大科學家的雕像,八壹路某店門口也有兩尊侍者的雕像,。。。這些,讓人們走過就立刻明白這是什麽地方,壹目了然,不會搞錯。也讓人們知道這些人為世界、為人類的進步和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也激發人們熱愛科學、鉆研科學、尊重科學,尊重別人的勞動與創造。孩子們知道奮發向上刻苦學習。還有,為柳州的解放立下豐功偉績的中國人民子弟兵的雕像群、教師、兒童、女青年也有各種動物的雕像,龍城的鬥馬(雙馬)雕像。。。看過這些雕像給人們留下了壹個柳州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深刻的印象。追求科學,拼搏向上,不畏艱險,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氣概。更讓人感到柳州人的獨具匠心呀。但是,在這裏也讓我感到美中不足之處,如果柳州放開更大的胸懷,讓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們在馬鞍山上(或別處),利用現成的石頭(當然也可以用其它的材料)來創作他們的作品,建壹座無限魅力的雕塑園,那該多好啊!讓各國的藝術家們到柳州來進行學術研討,交流經驗磋商技藝,***同提高。這無疑是件大好事,這也是為子孫後代留下無可計量的財富啊。建了的雕像,為什麽又要敲掉它呢?不解!那怕是敗筆,千萬不要搞掉,留下來不管是正面還是反面對人都有教育的價值,借鑒的作用,讓後人少走彎路。不是件好事嗎?!有損壞的應及時維修,任何東西不可能永無損壞的。這麽壹來柳州的文化名稱不就更遠播了嗎?人們不就更慕名而來開發的、投資的、學術交流的。。。了嗎?如果有個雕塑園,在別處被廢的雕像就可以移到雕塑園內,讓它們也有個葬身之地,好讓愛好藝術的人、遊客瞻仰它的醜態,從中得到有益的啟示。把它留下,表明後人對前人勞動的尊重,對前人勞動成果的愛護。也表明後人的寬廣胸懷,能包容前人與己相反的理念,留下了別人更宣染了今天。何樂而不為呢?!又何必揮之壹炬!
柳州的奇石也是個景,怪石到處是,人們用來做街景、行人小憩的坐凳,既美又實用。梁上君子動不了它,唯有阿裏巴巴。當然,特奇極品只能在奇石館裏或收藏家的手中啦,好的石頭在市場上也很多啊。石頭魅力無限,商機無限,慧眼識玉。賞石也有另類情趣,別具壹格。
這是我對柳州的初識,希望未來能了解得更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