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隆回縣的經濟

隆回縣的經濟

2012年,與2007年相比,隆回縣GDP由49.4億元增加到107.3億元,增長1.2倍,年均增長12.2%;財政收入由2.35億元增加到6.18億元,增長1.6倍,年均增長21.3%,其中縣級壹般預算收入由1.57億元增加到3.85億元,增長1.45倍,年均增長19.65%;財政支出由8.3億元增加到24.1億元,增長1.9倍,年均增長38%;固定資產投資由27.9億元增加到83.5億元,增長2倍,年均增長40.0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13.3億元增加到28.9億元,增長1.2倍,年均增長18.59%;規模工業增加值由7.5億元增加到24.9億元,增長2.32倍,年均增長20.79%;各項存款余額由67.56億元增加到148.8億元,增長1.2倍,年均增長19.1%;貸款余額由21.28億元增加到43.65億元,增長1.1倍,年均增長15.4%。

2013年,隆回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2.2億元,增長10%;固定資產投資118.54億元,增長36.1%;財政收入突破8億元,達到80036萬元,增長23.98%,收入結構全市最好。三次產業比由28.2:29.2:42.6調整為24.8:30.1:45.1。金融機構存款余額達到173.7億元,凈增23.57億元,貸款余額達到47.85億元,凈增7.99億元,貸存比為27.55%。 隆回縣經濟以農業為主。南半縣種植雙季稻與經濟作物,北半縣多為中稻與林產品,主要農作物有水稻、小麥、紅薯、大豆、辣椒、油菜、烤煙、花生等。

2013年,隆回縣完成糧播面積105.2萬畝、總產42.63萬噸,被評為全省糧食生產先進縣,成功創建全國糧食流通監督檢查示範單位。繼續開展袁隆平院士超級稻高產攻關,百畝試驗片畝產達988.1公斤,再創世界紀錄。有效應對“3·26”金銀花輿情,開展金銀花產業集中整治,金銀花藥典改版和處方備案工作穩步推進,與國藥集團的合作取得重要進展。實施金銀花品改面積1.5萬畝,推廣無公害加工機械513臺套。收購煙葉6.8萬擔。種植龍牙百合突破1萬畝,產值5億元。落實農機購置補貼907萬元,補貼農機具4023臺套。新增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家、市級8家,天龍紅薯粉絲獲得國家有機食品認證。新建沼氣池906口,推廣太陽能熱水器1150臺、兩省竈1100口。成功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完成造林3.8萬畝、楠竹低改2萬畝、封山育林4萬畝,打造花六公路綠色通道30公裏。 1978—2005年,全縣獲市以上科研成果獎120余項,其中壹些項目填補了省內空白;獲國家專利119項;在省以上刊物發表學術論文777篇。1998年,國家科委授予隆回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

2013年,隆回縣完成專利申請153件,其中授權79件,順利通過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考核。 2007-2012年五年間,改造中小學危房249所,建設合格制學校67所;整體收購萬和學校,如期建成九龍學校,逐步緩解了縣城學位緊張的局面;縣職業中專成功創建全國重點職業學校;高考連年豐收,全縣上壹本人數3539人,其中被北大、清華錄取11人,被授予全國藝術教育工作先進縣、全省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先進縣和全省教育強縣先進集體稱號。

2013年,隆回縣創建合格學校24所、公辦幼兒園2所。縣職業中專第二校區開工建設,縣特殊教育學校完成整體搬遷。高考二本及以上上線人數1808人,應屆生上線率全市第壹,被清華、北大錄取3人。開展捐資助學活動,募集資金1265萬元,第壹批更新課桌5萬套。 魏源溫泉度假村位於湖南隆回縣司門前鎮,這裏是著名的“新瀟湘八景”之壹“湘西魏源故居風景區”的中心地區。距離長沙約280公裏,距離上瑞高速隆回出口60公裏,上昆高鐵新化南站35公裏。魏源溫泉以富含硒等43種礦物質而聞名遐邇。

魏源溫泉度假村坐落在風景秀麗的魏源故居隆回司門前鎮月臺山上,距隆回縣城高速公路出口55公裏。,總投資5800余萬元。這裏氣候溫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青山翠綠、碧水繞環,自然資源豐富,人文底蘊深厚,溫泉水溫42.5℃,水中含有大量的硒、硫、矽酸鹽、鋅43種對人體有益礦物微量元素,是罕見的特種醫療溫泉,魏源溫泉度假村座落在風景秀麗的魏源故居隆回司門前鎮月臺山上。

度假村周邊人文自然景觀豐富而深厚。生態氧吧魏源湖,近代傑出思想家魏源的故居;清代著名愛國名將,兩江總督兼南洋大臣魏光燾的故居,譽為“百鳥朝鳳”奇觀的“屏風界”。神秘的花瑤古寨如星羅棋布,美不勝收。 荷香橋老街位於隆回縣西南部的荷香橋古鎮中心所在地,南距縣城16公裏,它原真的保留著清代、民國時期手工作坊、宅院民居、錢莊、店鋪、客棧及解放後人民公社會場、食品站、農機廠等遺址建築。

老街解放前轄有4條街2條巷,即時興街、坳底下、杓杷街、河街上和三升坳、王爺廟,民國十五年為防土匪兵亂,在每條街巷入口門處設木板鐵條閘門。1961年根據街道布局方位分別將4條主街更名為南正街、北正街、上東街、西河街。現保存較好的南正、北正、上東等3條街道,呈“丫”字形狀,總長606米,寬3米左右,有新舊大小巷道6條,臨街建築199棟。 隆回民間美術以灘頭年畫為主。隆回灘頭年畫形成於唐朝李世民時代,至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最後壹代傳人高臘梅創作了29個年畫版本,其中有壹版本《老鼠娶親》,因為魯迅在《朝花夕拾》中盛贊其“可愛極了”,被世人廣泛認識。灘頭年畫申請到了非物質文化遺產。

1994年,在文化部舉辦的“中國民間藝術壹絕展覽”中,灘頭年畫榮獲銀獎。後因灘頭年畫銷售不景氣,尚存的老藝人不多,年輕人又不願學,到了瀕臨失傳的邊緣。2002年,縣積極向上級有關部門呼籲搶救灘頭年畫,引起上級有關部門的重視,灘頭年畫被列入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第壹批項目。

灘頭年畫是湖南唯壹傳統木板手工印年畫,是中國“四大年畫”之壹,灘頭鎮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現代民間年畫之鄉”。

灘頭年畫是湖南省唯壹的手工木版水印年畫,產地在邵陽隆回灘頭鎮。從明末清初到民國初年,灘頭年畫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美術風格:艷麗、潤澤的色彩,古拙、誇張、飽滿、個性化的造型方法,純正的鄉土材料和獨到的工藝,使作品具有浮雕壹般的藝術效果。灘頭年畫從造紙原料的選擇、紙張的制造、刷底,到刻版、七次印刷、七次手繪,壹張年畫的生產需要經過二十多道工序。從手工造紙到年畫成品都在壹個地方生產,在全國年畫制作中極為鮮見。

魯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專門描述了灘頭年畫《老鼠娶親》,並將該畫視為珍品收藏,此畫大英博物館亦有收藏。2003年,灘頭年畫在北京獲得中國傳統工藝品金獎,2006年6月,灘頭年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