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趙亞夫作文開頭!急

趙亞夫作文開頭!急

趙亞夫:把愛寫在廣袤的田野上——記原鎮江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鎮江農科所黨委書記、所長趙亞夫 2009年10月9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國扶貧開發典型人物宣傳表彰大會上,73位扶貧開發典型人物受到表彰,鎮江市農業專家、市扶貧開發協會名譽會長、江蘇省老區建設發展促進會副理事長趙亞夫名列其中,這是他繼被評為“中央電視臺2007年度十大三農人物”後,獲得的又壹項重大榮譽。

扶貧開發 碩果累累

在江蘇句容,有句話在40多萬的農民心中廣為流傳:“要致富,找亞夫,找到亞夫準能富。”紮根農業數十載,趙亞夫堅守了他的諾言: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幹,幫助農民賣,實現農民富。幾十年來,他帶著句容農業戰線的技術骨幹,親手培養了壹大批致富能手、典型。他從日本帶回來的20個草莓苗種,現在已經使句容成為“中國草莓之鄉”。

除了草莓,還有葡萄、無花果、有機米……趙亞夫推廣壹個成功壹個,而且總是“撥亮幾盞燈,照亮壹大片”。20多年來,趙亞夫的農業科技項目到哪兒,富裕就到哪兒:1986年,趙亞夫帶著草莓來到茅山老區,於是茅山老區第壹批樓房豎起來了,農民們親切地稱它們為“草莓樓”;1989年,趙亞夫帶著巨峰葡萄來到春城,於是春城丁莊周邊鄉鎮有了3000多畝葡萄,1萬農民受益;2006年,趙亞夫帶著有機農產品來到了戴莊,於是,這個曾經是句容最窮的村,壹年後200多戶純農戶戶均收入達到5000元以上,2008年達到8000元,貧困村成了“小康村”……

20多年來,趙亞夫和他的同事們將近百項農業科研成果教給了農民,在丘陵山區推廣種植了180萬畝的應時果品,給農民帶來了近30億元的綜合收益。

“北有袁隆平,南有趙亞夫,壹個抓高產,壹個抓高效。”(《香港商報》)20多年來,趙亞夫引領著當地農民,走出了壹條適合丘陵山區農民致富的高效農業之路。

紮根鄉土 有誌竟成

1958年,即將畢業於省常州中學的趙亞夫憑著對自己文科基礎的自信,填報了復旦大學新聞專業。可偏偏命運弄人,由於當時政治形勢的變化和信息的閉塞,趙亞夫失去了當記者的機會,最終選擇了宜興農林學院。

宜興農林學院是為開發江蘇丘陵地區農業而設,而此時,趙亞夫還不知道40年後他會成為江蘇丘陵地區農業開發的壹位代表性人物。

趙亞夫是農民的兒子,出身農家,農學為業,他諳熟農民的思維、農民的習慣、農民的局限以及與農民打交道的方法。

在學生時代,趙亞夫就有了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的工作思路,這壹工作思路被他延續至今,甚至在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間,他也沒有放棄。

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別人都去“鬧革命”了。趙亞夫卻懷揣兩個燒餅,天不亮就往農村跑,壹跑就是20多裏,與農民壹起勞動,查看農作物長勢。“文化大革命”前,趙亞夫只是鎮江農科所壹名默默無聞的農技員,“文化大革命”結束後,他已成了小有名氣的農業專家。

但促使趙亞夫壹輩子紮根田頭的並非只是對農民樸素的感情,而是他對中國“三農”現狀的理性思考,以及立誌改變現狀的決心。

1982年,趙亞夫等人被組織去日本學習水稻栽培技術,這是他自1961年從事農業工作以來第壹次接觸現代農業。

從此,他將前20年“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的工作思路與從日本引進的現代農業技術相結合,走出了壹條符合中國國情的農技推廣道路,改變了丘陵地區農業、農民和農村面貌。

壹位與趙亞夫非常熟悉的友人評價,作為壹名農業科技工作者,在趙亞夫身上,體現了壹種超前的意識。在日本研修,趙亞夫看到日本發展農業的自然地理條件與鎮江市丘陵山區相仿,他把日本農業的理念帶回鎮江,在鎮江運用推廣。

在趙亞夫身上有壹種勤於實踐、務實創新的精神。趙亞夫是壹個踏踏實實做事的人,他把“行”與“知”很好地結合起來。他通過到日本等農業先進國家努力學習,並在茅山老區壹點壹點推廣運用,並壹項壹項獲得成功。以草莓的引進為例,草莓苗帶回來了,趙亞夫隨即帶領農科所人員投入試種,露天草莓第二年便在白兔鎮獲得成功。此後,他先後18次去日本,帶著農技人員,帶著課題,到日本的田間地頭實地學習考察;帶著五位農民種植大戶,和日本農民面對面交流,開闊他們的眼界。平時,他與日本友人保持密切聯系,不斷學習和應用日本的先進農業管理技術。壹批批高科技農業成果在句容的丘陵山區生根開花:冷藏育苗技術,使草莓提前壹個多月上市;冬季大棚,采用蜜蜂授粉,提高畝產量10%—20%;復合種養模式,改變了施肥方式;草莓、水稻輪作,改善了土壤……

趙亞夫的市場經濟意識很強,註重走高效農業之路,這非常適合農民增收。無論草莓種植,還是葡萄園建設,無論倡導有機農業圈,還是推廣有機稻米種植,他都瞄準市場推廣農業技術,著眼提高農民收入。

“有誌者,事竟成。”趙亞夫雖然不是出身名校,也沒有傲人的學歷,卻憑著壹份理想與信念,用畢生精力始終走在農業科技的前沿,把學術科研論文“寫”在廣袤的田野上。

淡泊名利 老驥伏櫪

作為壹位上世紀80年代初從海外學成歸來的學者,作為農業財富的創造者和農民致富的引路人,趙亞夫本可以憑借自己所引進的項目和創造的價值,輕輕松松成為富翁,然而他卻放棄了這壹切,將畢生精力奉獻給茅山老區的農業發展,這與學術界出現的追逐名利的浮躁之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句容乃至鎮江市,趙亞夫是遠近聞名的“財神”,可他自己多年來卻對“財”字始終保持著淡泊、清醒的人生態度。

事實勝於雄辯。趙亞夫從事農業科技工作48年,擔任市農科所和市人大常委會領導職務前後20多年,經他主持或經手的項目經費數以千萬計,可他從來不把這些當做個人進行“等價交換”的資源,也從不為自己或小團體作“稻粱謀”。

趙亞夫的兒子趙小容還清楚記得,他曾試圖說服父親退休後和他壹起開公司:“我來註冊公司,到農村承包土地經營農業,實現您的農業理想。”趙小容認為,父親在農業現代經營模式上有許多夢想,但很多難以實現,原因是農民的文化素質不高和占有的財富數量不大,父親與農民合作經營農業肯定不如與自己合作發展快。

趙亞夫最終沒有接受兒子的建議。因為他的夢想是利用農業致富農民,自己的追求與農民不可分割。之後,趙小容再沒動過與父親合作的念頭,而且“父親也從來沒有為我的事業去動用他在鎮江的社會關系”。

2008年1月20日,在江蘇省農村工作會議上,時任省委副書記、代省長的羅誌軍宣讀了《省政府關於授予趙亞夫同誌江蘇省科技興農模範榮譽稱號的決定》。決定指出,趙亞夫同誌46年如壹日,堅持全心全意為農民服務,紮根農村從事農業科技推廣工作,把論文和成果寫在大地上,在廣大農民中贏得了“要致富、找亞夫”的贊譽。他積極投身農業科技的推廣應用,培育農村致富能手和技術能人,創新農產品產銷模式,發展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食品,創建農業科技示範園區,探索丘陵山區農業綜合開發新路子,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和辛勤勞動,為推動科技興農、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增收作出了突出貢獻。他是新時期農業科技工作者的傑出代表,是全省農業科技戰線學習的楷模。

“以土地為伴,以農民為親,把論文寫在希望的田野,把效益裝進農民的口袋。46年堅守基層農技推廣,田間培訓,言傳身教,不圖回報。把開啟山區致富大門的金鑰匙交給農民,被農民視為心中的金鑰匙。”這是趙亞夫榮獲2007年中央電視臺“年度十大三農人物”時的頒獎詞。

青山依舊在,人老不服老。如今,已正式辦理退休手續且年近古稀的趙亞夫依然奔忙於全國各地,如江蘇對口支援四川綿竹地震災區的300畝高效農業示範園區,還需要他平均每月飛去壹次指導,發酵床養豬技術和草莓等鮮果種植技術已在那裏成功推廣,正結出碩果;他依然要出國交流學習。筆者采訪他的前日,他正率領句容市有關人士到日本考察農業合作經濟組織和農產品流通方式的最新發展動向;他依然走向山區,走到農民中間,每個月仍有20多個日子待在田間地頭,句容戴莊三年內農民人均收入再增50%仍是他的牽掛;他依然密切關註農村改革和農民實際增收的有效方式途徑,因為他心裏壹直牽掛著壹個夢,中國農民如何快速奔向小康的夢。

只要夢想不滅,他的腳步就不會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