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海峽交流基金會的主要會談

海峽交流基金會的主要會談

中國大陸的海峽兩岸關系協會(簡稱“海協會”)(Association for Relations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s,縮寫ARATS)於1991年12月1日成立,是社會團體法人,以促進海峽兩岸交往,發展兩岸關系,實現祖國統壹為宗旨。臺灣方面的“海峽交流基金會”(簡稱“海基會”)(Straits Exchange Fundation,縮寫為SEF)於1990年11月21日成立,1991年3月9日舉行開幕式正式掛牌運行。主要功能是接受臺當局“陸委會”委托,辦理兩岸交流所衍生的各項事務。

1992年,海協會與海基會在香港就兩岸事務性(公證書使用)商談中如何表述堅持壹個中國原則的問題進行討論,後來形成“用各自口頭聲明的方式表述壹個中國”原則,即“九二***識”,這也為兩會商談和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及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的會晤奠定了基礎。

1993年4月,第壹次“汪辜會談”在新加坡舉行會晤,兩岸關系邁出歷史性的重要壹步。

1998年10月,辜振甫與汪道涵在上海舉行了第二次“汪辜會晤”或稱辜汪會談,雙方達成包括兩岸繼續進行政治對話及汪道涵應邀訪臺的***識。但這壹新局面不久再次遭到李登輝的破壞。

1999年李登輝拋出兩國論,拆毀了兩會商談的基礎;2000年陳水扁上臺後,拒不承認壹個中國的原則,拒不承認兩岸兩會達成的“九二***識”,兩岸關系持續陷入緊張僵局,兩會未能再續協商,汪辜無法再度會晤,二老也帶著遺憾離開人世。

2008年5月29日,海協致函海基會,邀請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高孔廉於6月11日至14日率團訪問北京,就兩岸周末包機、大陸居民赴臺旅遊事宜進行商談;5月30日,海基會函復海協表示同意。2008年6月,海協會與海基會在北京展開商談。兩會在中斷9年多後恢復往來與協商談判,被視為當前兩岸關系改善和發展的重要標誌。

2008年11月3日:上午,海協會協商代表團從北京出發。中午,抵達桃園機場後隨即轉往下榻的圓山飯店。下午,陳會長拜會辜嚴倬雲女士,兩會副會長進行相關協議預備性磋商。晚上,海基會歡迎晚宴。

2008年11月4日:上午,舉行第二次“陳江會談”。下午,兩會準備簽署協議,兩會分別召開記者會。下午,陳雲林會見賴幸媛,海基會酒會。晚上,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晚宴。

2008年11月5日:上午,兩岸工商及航運座談會,兩岸金融座談會。中午,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午宴。下午,參訪新竹科學工業園區。晚上,國民黨主席吳伯雄晚宴。

2008年11月6日:上午,出席兩岸互贈珍稀動植物記者會。11時,與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會面。晚上,海協會答謝宴會。

2008年11月7日:上午,陳會長壹行搭乘周末包機返回北京。

2010年6月29日,臺灣海基會和中國大陸海協會在重慶簽訂《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又稱《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英文譯名: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EC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