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為什麽把“紅包”叫“利是”呢?
所以,廣東人的紅包,有怎樣的故事呢?
在廣東話中,紅包應該叫“利是”,“利是”又稱“利事”,有傳稱,是因為取其大吉大利、好運連連之意。“利市”壹詞最早在《易經》中便已經有記載,帶有本少利多的意思。
而到了元代《俗諺考》中亦提及“為了吉兆,要向主家討個利市”的說法,由此可見,利市亦有好運的意義。
在廣東,壹般來說都是已婚人士“派利是”,或者長輩也會向晚輩“派利是”,而“ 逗利是”(討利是)的除了未成年人,還有未婚人士!是的,沒錯,只要妳還沒有結婚,哪怕已經五六十歲,其實也是可以“ 逗利是”的。當然,即使妳已經結婚,哪怕已經到了四五十歲,按理說還是可以向長輩“討利是”的,當然壹般人都不會去討的。
無論是普通人,還是成功人士,再到達官貴人,很多時候派出的“利是”大都是5或10元,多者不超過50元,當然也是有真土豪存在,畢竟現在經濟越來越發達,有錢的人越來越多。但是 “利是”更重要的是代表壹種好意頭,並不在乎多與少。
以往到了新年期間,不單單是親戚晚輩、朋友孩子、熟人的孩子,哪怕壹般社區保安、或者服務行業人士等都是能收得到“利是”的,說白了,基本上廣東人是見人都能派,只為求人人有份,人人都有好祝福。 所以,每逢過年,朋友圈總是會被各種各樣的”利是“刷屏。
而到了開工日,不少公司、企業都會派出開工“利是”,而每當到這個時候開門營業的商店或者公司,在路邊都會看到有廣東特有的舞獅隊上門表演討取“利是”,除了取其凡事順利的意頭,也希望用獅子威猛的形象驅魔趕邪,造成獅形以鎮壓或以示威武。
當然利是也是小孩子的壓歲錢,到了除夕夜晚上,父母都會給自己的孩子利是,並且讓其壓在枕頭下,希望可以保佑自己孩子壹年都平平安安。當然除了準備紅包外,走親訪友,上門拜年的禮物的準備也必不可少,這些都是大部分廣東人過年方面的習俗,就不壹壹表述。
編輯:Rooster
問得好,好多人都說廣東人小氣紅包給的小,但妳們不知道廣東人不叫紅包而是叫利是 寓意順順利利 大吉大利。給的和人就是這心意 收的人收的是心意 而不是裏面的數目。。。紅包呢 廣東人也會叫 但用法不同 ,利是是在新年 結婚等喜事上用的。紅包是 給醫生 給校長 給孩子老師 等等 求別人幫忙是用的,這就是利是(心意)和紅包(數目)。。。。。。
作為壹個廣東人,對這個從小就接觸的東西非常親切,都是開心的事。但是真正的含義和習俗,故事很多。
第壹,“利是”這個詞含義很豐富。利,在古代,除了是利益和好處的意思外,還有做的事與願望壹致,做的事很順利,所以,加在壹起,就是有好意頭,並且事事順利,這個即符合生意人也合適普通民眾,在喜慶日子或過新年,大人向小孩派利是,領導向下屬派利是,這個也是非常有含義的,除了祝福,更多的還是感謝,老板感謝員工在過去壹年的辛勤付出。
第二,從廣東習俗看,“利是”也意為壹個禮物,比如新年第壹天見面,見到小孩都可以派個利是,但在以前不是的,因為貧窮,那時候沒有錢派利是,只是拿張紅紙包些糖果或者吃的東西派給小孩,作為壹個禮物祝願小孩快高長大,現在這個風俗也開始流行,比如有朋友新居入夥,改革開放前基本上是送被子或送壹面大畫鏡子,而現在基本上代以用紅包利是表示,這也是禮物的壹種表示。
第三,派“利是”或收“利是”在廣東,有很多講究,懂得這些規矩妳才可以收到更多利是,比如下屬向上司兜利是,要雙手握住疊加,邊說恭喜發財邊拱手,說的好話越多越好,不能代人拿利是,也不能兜雙份利是,如果是在家庭,小孩收到其他親戚的利是時,需要說多謝和恭喜發財身體 健康 ,如果人多,萬壹利是封不夠,我們可以叫對方稍等,拿到利是封再給他,切記不能直接給錢。
第四,這些風俗也有很多特例。比如,沒結婚的人都可以兜利是,通常超過40歲都不好意思兜利是,暴露身份。再比如,家裏有白事的人,過年不用派利是。再比如,超過70歲的老人,過年也可以收到福安包,就是親戚或朋友壹年只有過年才有空過來坐坐,給老人壹個慰問利是,這個也是比較常見。
多謝關註。
紅包叫利是系香港人叫咯!講粵語呻系咁叫咯!喉來廣東人啁系咁講啰!。
利市和紅包肯定不是壹回事,因為利市在很多地區都有,是壹張印有人物圖案的方形紙片,是過年時用來貼在門頭等各種需要吉利,需要清吉平安和開門大吉的地方。
這兩種利市應該是壹個來源,利市是側重事事順利,還是側重開業大吉、利於市場,我也沒有考證過。不過我認為不會無緣無故地產生,壹定有 歷史 源頭。而主流解釋也大多不靠譜,因為很多古文化都被發現被後世強行附會解釋。比如利市仙官。
我提壹個,但沒有證據,只是邏輯推測。在吳語以及雲南話等等壹些語言裏有壹句‘‘來師’’,表示很棒、很好、很爽。英語獅子稱為‘’來恩‘’,這樣看來師很可能與獅子有關,與老師有關,與來有關。中國歌曲裏最多的唱詞大概就是‘’來來來‘’,我早就發現民間唱詞與古文化有關。就像東東槍是故意擊打出這幾個音,附會羌與東的關系。也就是說,那哪是音樂節奏,完全就是在用樂器說話。中國音樂發展被制約的另外壹個原因就是古人更願意附會文化信仰,而不是單純為了音律。
來師究竟代表什麽?目前還不得而知。但都與獅子有關,猶太摩西群體就與獅子有關,中國神秘的獅子文化等等。有兩種可能,第壹種代表印第安人祖先,因為他們很像是上古首先進入文明的群體。第二種是從中東埃及返回的羌人。尤其以漢族祖先北三苗為主。妳看,第壹、摩西名字還有穆薩,木薩在西南少數民族裏有傳說。木在古代代表黃種人。而黃種老二叫海薩也是確定的,這樣木薩就可能是黃種老三。西南民族很多是羌人通過藏彜走廊遷移到西南的後代。第二、摩西據說去牧過羊,且是被迫的。然而中國被稱為牧羊人的就是西戎,西戎牧羊人也可以確定是被迫遷往敦煌地區的北三苗。在西南少數民族裏發現了摩西牧羊的那個地名,米甸。米甸在雲南祥雲縣,這裏的彜族至今自稱羌夷,而且還有壹個沙龍鄉。與猶太文化也對上了。米甸肯定不可能在雲南,只是保留了這個名稱。羌人的沙郎就是沙龍,也是壹種聚會活動。楚雄地區也表明這裏的彜族與帝堯集團有關,也就是北三苗有關。地名大姚、姚安等等。楚和熊都是帝堯集團符號。他們與祥雲羌夷聯系頻繁,有淵源。第三、佛教三大菩薩的道場現在看都不是隨意安排的,都與古 歷史 有關,這是很奇怪的。是佛教徒知道古 歷史 ,還是什麽原因不得而知。七佛之師文殊菩薩道場在山西境內,山西就是北三苗曾經呆過的地方,陶寺遺址已經證明與漢族等北三苗後裔是直系血緣關系。獅子也是文殊菩薩坐騎。既是師又與獅子有關,且與北三苗有關,北三苗又與摩西有關,摩西又與獅子有關,北三苗和摩西都與牧羊有關。這些證據雖然是碎片狀的,但邏輯推理全部是通的,全部對應。漢語久違了,指很久不見了。然而九維就是猶太的名稱,如果羌人是被迫離開西進,後來又返回的黃種猶太,那這個詞是合理的,是通的。部分羌人返回中原成了漢族,於是漢族有了獅子文化。漢族建築與東南亞建築為壹種類型,然而漢族建築早期是有羌式建築藏式建築做底座的,現在漢族建築還保留有木頭突出建築外的裝飾,與羌式建築壹致。而南方少數民族和東南亞卻沒有。在漢族戲曲服飾尤其粵劇裏發現了藏式裝束遺留,而且水袖只有漢藏存在。
所以我認為利市大概是由利師演變而來。
廣東人的紅包,不叫紅包,而叫利是。紅包的叫法,過於直白,沒有內涵,因而常常被人誤解,很容易就變成了攀比和 娛樂 的工具。而利是則不同。
利是,也稱利市與利事。對於商人來講,寓意市場順利,希望生意興隆,財運亨通,謂之利市。對於普通工薪階層,寓意事業有成,希望萬事如意,謂之利事。對於壹個家庭,希望老人身體 健康 ,小兒快高長大,學業進步,老老實實做人,順順利利做事,快快樂樂生活,壹生平平安安、健 健康 康,謂之利是。
利是不是隨便給的,有壹定的講究,區分不同的場合,發給不同的對象。根據不同的場合,分為新年利是、婚慶利是、小兒滿月利是、新屋入夥利是與紅白喜事利是。除這幾種場合之外,壹般不給利是,但廣東十裏不同風,百裏不同俗,各地方也有壹些差異。這幾種利是中,又以新年利是最為豐富,而紅白喜事利是最多講究。 不管哪種利是,都講究壹個意頭。意頭類似彩頭,但更重意,而不是彩。意頭就是主意、念頭,在廣東,意頭引義為心意、祝福與願望。
紅白喜事的利是講究最多,不能用現在市場上的紅包封,必須用紅紙來包。先用壹塊錢的紙幣,折成四分之壹的長方形,以紅紙包住,再用壹根針在同壹側穿過紅紙,露出三分之壹的針眼與三分之壹的針頭,再用壹根紅線纏繞針頭與針眼。針就表示很利很利,避兇趨吉,在粵語裏,吉還與用針戳的意思同意,所以針越利,表示越吉利。廣東人的紅白喜事很復雜,在很多的程序中都要派利是,表示既辦了鬼神之事,又讓辦事人吉吉利利。
婚慶利是、滿月利是與入夥利是,相同的地方很多。由親朋好友給新人、小兒父母和戶主,親朋好友也不是每個到賀的人都給,而是以戶為單位,每戶壹個代表給就可以了。婚慶利是與滿月利是壹般都封壹百元,表示百年好合、長命百歲。入夥利是就沒那麽講究,但多數慣例也是壹百塊錢。不管利是裏的錢是多少,主人都不會全受,在客人離去時,都會返還壹部分,是為還禮。還禮的數額,也是壹些吉利的數字,比如六、八、十八、三十六等。客人之間,壹般分為男方這邊的兄弟和女方這邊的外家親戚,還有朋友。兄弟及外家親戚中,如果有年輕人不懂事,覺得自己收入還可以,就想把利是裏的錢多放壹些,都會被其他人反對。因為大家都懂得,這裏有攀比的成份,違背了利是的本身的意義,這樣不好的先例是不能開的。妳若有錢,妳關系好,那妳私下給就行了,不能體現在利是裏。如果妳在利是裏偷偷給多了,是收獲不到更好的效果的,甚至會被主人不喜歡,懷疑妳炫富。
新年利是豐富多彩的。
老板在新年上班的第壹天派發給員工,是利市,而員工則不需要給老板,因為市場獲利是老板的所求。員工收到利市後,只需要用美好的語言祝福老板生意興旺發大財,表示與老板***同努力,壹起奮鬥的願望。
結婚的人都要派新年利是,主要是給未婚的親朋好友,對於已婚人事,是不需要給的,但老人除外。新年利是的內涵就多了。要看對象,對象不同,意頭不同。給小孩子的,是祝願小朋友 健康 快樂,快高長大。給學生的,是祝願學業進步,學有所成。給未婚的成年,妳懂的,是祝願盡快找到心儀的對象,早日成家立室。成家立室,早生貴子,也是孝道所在。給老人的,是祝願老人家龍馬精神, 健康 長壽。
新年利是根據親疏遠近,壹般分為五元檔、十元檔和五十元檔,在好幾年前,壹般是壹元、五元和十元檔,但現在生活水平提高,壹元檔幾乎消失了。五元檔的壹般派給遠親及親戚的鄰居小朋友,十元檔壹般派給未婚的親戚朋友及小朋友,五十檔派給很親或關系很好的親朋好友。當然,這只是檔位分法,實際的金額會靈活且更有意頭壹些,比如六元、八元、六十六元等,都是壹些念起來吉利的數字。
收到利是,最開心的就是小朋友了,小朋友可以向任何已婚人士說“恭喜發財”,求得壹個利是。網絡上流傳的“恭喜發財,紅包拿來”,實際上不是廣東人說的,“紅包拿來”這句太露骨,用粵語說很不順暢,廣東人只會說“恭喜發財”。小朋友的利是錢可以自己存起來,買自己想要的文具與玩具。當然,太小的小朋友是沒這個權利的,都被父母代收了。
平日探親,也有給利是的,主要是給老人。除新年利是外,可以見壹次給壹次,多少無拘,隨妳的意。妳可以用紅包包住,也可以直接給現金,都是利是。
對於廣東人來說,利是,就是求利,求是,圖的是心意與願望,而不是炫富攀比的工具。近十幾年來,人們的財富快速積累,全國人民的紅包越來越大,多則幾千幾萬,少則也有幾百,但是也讓發紅包的人壓力倍增。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廣東人的紅包壹直維持在百元以內的水平,而且對這個水平的維護似乎達到了執著的程度。我想,是不是語言詞匯對思維產生的影響所致?紅包,當然是越大越好,越大越有面子;而利是則不然,不圖面子,只圖意頭。這應該就是紅包與利是的區別吧。利是,是真心實意的祝福,是對幸福美好的祈求。
不知道為什麽?我們那裏廣東和平叫“利士”,這裏是指能給妳帶來平平安安、順順利利的衛士,通常認為這是家裏人給自己送來的是平安與祝福,而不是紅包與鈔票!小時候不懂事!常常會馬上打開看看父親包了多少錢?就是這個好奇!會遭到家人痛罵!然後家裏父母還會說壹些很迷信的話,因為這裏在父母眼裏,這與錢毫無關系,這是壹年來最大的祝福與順利
紅包是大錢是紅事是喜慶的事,利士是零頭小錢紅白事都可以,壹般白事去幫忙的人都會得到壹塊到十塊的紅包就叫利士,如果是白事壹定有個人要給到場的每人壹個利士,口中也說出,給個利士大家利利事事
利是,是利事、利市的諧音,寓意大吉大利。不僅僅是把紅包叫“利是”,把糖果也稱為“利是糖”,以往過年都會買壹兩包利是糖,喜慶的包裝,寄希望於新的壹年紅紅火火。
壹方壹俗,不足為奇。紅包這個名字是這些年才廣為傳播的,以前各地叫法應該是各不相同,在我的老家,叫掛耳錢(音),也有叫打發錢的。相信很多地區以前都不叫紅包,利是帶有地區文化特色,如果全國統壹叫紅包,那就沒意思了,地區文化特色豈不是要逐漸失傳了?
由此想到的,希望中國56個民族、各個地區,保護並傳承好自己的傳統文化特色,別象滿族,統壹了中國,卻丟掉了自己民族的語言文字,今天的滿族人,幾乎沒有會說滿族語的。
我也是廣東人,我們這裏都是從年初壹派(利士)到元肖節,結婚的人派給未婚的同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凡是親朋好友、鄰居都要給,夫妻兩人的紅包加起來要壹、二百個,不可能給的很多,壹般都是十到二十元的,老人是五十到壹百的,加起來也不少,這樣的派法其他省也不可能來個幾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