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入學早晚是否會影響成長?
總體上來說,孩子們的身心發展和心理發展是具有壹定的順序性、不平衡性、階段性、差異性。
首先我們來說壹說順序性。身心發展的順序性是指人的身心發展是壹個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由量變到質變的連續不斷的發展過程。盡管我們不排除人的個別的差異性,但是總體上來說,人的發展的順序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而我們學校的教育呢就是遵循這種順序規律的,循序漸進地促進人的發展。所以說,還是應該根據政策來。
然後,我們再來說壹說不平衡性。個體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壹方面呢,表現在表現在身心發展的同壹方面的發展速度在不同年齡階段的發展是不平衡的。就像是每個人的身高方面,在壹歲左右的時候是壹個高峰期,在青春期的時候又是個高峰期。另壹方面,個體身心發展的不同方面在不同的年齡發展也是不平衡的。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二年級的時候我們會註重培養孩子的註意分配能力,三年級是孩子學會控制情緒的關鍵時期。除非孩子極其與眾不同,否則過早或者過晚入學的話,都是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的,因為這種關鍵期壹旦錯過的話,盡管能夠在今後的學習中獲得補償,但是難度會比較大。我們平常所說的事半功倍或者是事倍功半,在孩子身心發展的這個不平衡性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第三方面,我們來說壹說這個階段性,個體身心發展,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表現出不同的總體特征,及主要矛盾,面臨著不同的發展任務。教育工作者饅頭會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針對不同的年齡階段提出不同的具體的任務,采取不同的教育內容和方法。年齡相近的學生總體上來說會有相同的最近發展區,學生即將達到的發展水平與現有的發展水平之間的差異性基本上是壹致的,而教育者們制定的政策是針對大多數學生的。比如說在四年級的時候,老師們會特別註重學生們的思維發展,由具象思維轉向抽象思維的這個階段極其重要。盡管說我們在教育中要盡量避免壹刀切和大鍋煮,但是在教育中我們很難能避免由於孩子的差壹些而帶來的難以跟上整體的步伐的情況,因此按適齡入學才是最佳的選擇。
最後我想說的就是個別差異性,個體之間的身心發展以及個體身心發展的不同方面之間存在著發展程度和發展速度的不同。就兒童而言,最大的個別差異相就是性別的差異了。我們都知道男孩子們的身體的發展程度和心理發展程度都要晚於女孩子們,這也是很多教育學家提出男生晚入學壹年到兩年的原因。其實哪怕同樣是女孩子,由於人的先天素質和家庭環境、社區環境的影響,以及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方面,女孩子們之間也是存在著身心發展差異的。
入學過早或者是過晚的話,都不利於孩子的成長。要根據孩子的差異性,結合具體的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選擇入學時間,我國的入學時間並不是死板的,可以選擇六周歲或者七周歲入學。當然,如果孩子屬於早慧的話,可以采取壹些辦法,讓孩子早入學。即便是有些孩子早慧入學了,也不能夠過於苛求孩子同步於同班級學生的發展,因為盡管心理發展成熟度夠了,但是身體發展可能不足,比如肌肉方面的發展並不能跟得上心理的發展,在寫字方面的話,家長就要降低壹定的要求。
在無數的案例中,有許多天才兒童,也許他們的智力發展是夠了,但是由於心理發展的不成熟,出現了無數天才兒童入清華北大之後被退學的案例。還有個別的案例中,比如狼孩,而他們正是由於錯過了學習的關鍵期——類似於晚入學,壹生都難以得到好的發展。因此我們的家長不可迷信入學趕早不趕晚,既要遵循國家大方面的教育入學時間政策,又要靈活的根據自己孩子的個性特點來選擇入學時間。畢竟,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