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兩位女首相對比
階級依然影響著英國政治,撒切爾夫人和特蕾莎·梅都出身文法學校,這對於支持公立學校的保守黨來說無疑是壹個挑戰。她們身上集中體現了中產階級的抱負和期望(贏得選舉的關鍵),畢業於伊頓公學的卡梅倫則沒有這種影響力。
在入住唐寧街10號之前,這兩位傑出的女性都在其職位上展現了毅力與魄力。撒切爾夫人在出任教育大臣期間迅速樹立了威望,《太陽報》曾因其取消免費牛奶而戲稱她為“撒切爾,牛奶掠奪者”(Thatcher,Thatcher,Milk Snatcher)。在內政部掌權多年的特蕾莎·梅更是政績赫赫,在競選期間短時間內逼退了所有競爭者。
在內政部任職期間,特蕾莎·梅給人留下了倔強難搞的印象,她的高跟鞋也像撒切爾夫人的黑色手袋那樣令人註目。與撒切爾夫人不同,特蕾莎·梅似乎有些不合群,她高傲地避開了自以為是的國會政客們,成為唯壹有資格出任首相的候選人。她在議會中不屬於任何“小圈子”,盡管也有人說她在暗地裏地出席選區晚宴,培植自己的政治勢力。她與撒切爾夫人如出壹轍,是壹個完美的政治家,善於把握壹切機會,而不像鮑裏斯·約翰遜和邁克爾·戈夫那樣會被輕易地淘汰出局。
雖然撒切爾夫人和特蕾莎·梅身處不同時代,但兩人都將自己定義為現代化的踐行者。在保守黨內部固守凱恩斯主義不放的時候,撒切爾夫人便開始提倡新自由主義經濟。而特蕾莎·梅則率先指出撒切爾遺留的破壞性影響,並提倡“富有同情心的保守主義”,試圖改變保守黨自撒切爾以來根深蒂固的“骯臟黨派”形象。2005年,特蕾莎·梅發起“Women2win”活動,選舉出更多保守黨女性進入議會。盡管(在特蕾莎·梅就任之前)撒切爾是英國唯壹壹位女首相,但特蕾莎·梅真正提升了女性在議會中的地位。
特蕾莎·梅曾公開承諾要挑戰權貴資本主義,維護多數人的利益,不再給少數人的特權讓道,體現了她與撒切爾夫人的不同之處。盡管撒切爾夫人也在1975年作出過類似承諾,要抑制大型企業的壟斷、保護人民的利益,但如今的形勢已與當時迥然不同。特蕾莎·梅與多數保守黨成員觀點壹致,她認為公投暴露出了保守黨和工黨之間的分歧,而這壹問題亟待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