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BIPV市場研究:光伏領域超級細分賽道,潛在規模萬億

BIPV市場研究:光伏領域超級細分賽道,潛在規模萬億

前幾天,正當大盤指數加速殺跌之際,有壹個板塊在悄然崛起,逆市大漲5%,並徹底火了起來!

板塊概念叫BIPV。

之所以會受到市場資金追捧,主要原因有兩個:壹是兩會期間頻繁提到的碳中和,BIPV剛好算得上碳中和的分支;二是來自於光伏龍頭隆基股份的對建築企業的壹項收購。

BIPV究竟是什麽呢?

BIPV是光伏領域的某壹細分賽道,英文全稱叫Building Attached Photovoltaic,是指光伏建築壹體化,即人們將光伏產品集成到建築上的壹種技術。

BIPV是相對於BAPV而言的,BAPV是建築上安裝的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說白了就是在房屋表面外加安裝的太陽能電池板。而BIPV比較特殊,既有建築的功能,又能充當“發電站”。怎麽理解?BIPV是直接將太陽能電池板變成建築材料的壹部分,比如制造成門窗、墻面、陽臺、屋頂等。目前最廣為人知的典型BIPV就是特斯拉屋頂。

說起來,BIPV與BAPV目標都是依靠建築表面進行太陽能發電,而兩者也是僅壹字之差,但它們從設計到集成再到建築物過程實質有很大不同。

BIPV產品競爭優勢在哪?從目前來看,BIPV產品叠代已經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

第壹代BIPV:光伏組件(矽基電池)通過簡單支撐或直接貼合在建築表面。

第二代BIPV:光伏組件(薄膜電池)具備建材屬性,能夠替代傳統玻璃、屋頂瓦片和水泥墻。

第三代BIPV:對第二代進行優化,同時加入智能電網技術。

從各種技術的特點和BIPV的要求對比來看,第壹代發電效果差,缺乏美感。第二代外觀有所改善,但需要大量的電力變換裝置和連線結構來滿足供電要求,維護起來非常麻煩。第三代在第二代的基礎上進行了改良,降低了維護成本,同時進壹步追求美學設計及定制化需求,是當前發展主流。

從經濟性方面考慮,BIPV還存在替代收益和發電效益優勢。壹是建築建造時采用BIPV組件可以節省對應面積的建材成本;二是BIPV發電的自發自用節省了業主的電費。更重要的是,BIPV的產品價格和安裝成本可以攤進被它取代的建築材料和工程中,降低整體成本。這是過去采取BAPV這種方案所不具備的。

不過,BIPV仍有壹些問題是目前需要面對的。例如,BIPV安裝角度不盡相同的話,就會導致發電能力有所削弱。而且關於材料壽命方面,現在的光伏組件質保期在20-30年時間內,相比建築材料仍然不夠。

此外,設計還需要考慮建築的藝術美學,當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知識揉在壹起的時候,對設計師而言成了很大挑戰。

雖然BIPV這段時間很火,但它並不是近兩年才出現的。實際上,最早使用BIPV的領域可以追溯到上世紀軍備競賽的衛星和國際空間站。在當時,衛星上的電源供應系統便是BIPV最早的雛形。

1967年,日本MSK公司將透明前後板加工成半柔性和輕量化光伏組件粘貼在屋頂和墻面上,BIPV技術迎來了第壹次商業應用。

但真正讓BIPV進入全球視野的是1991年德國慕尼黑舉行的壹次建築行業展會。在展會期間,旭格公司將光伏組件和藝術空間設計相結合首次推出了“光電幕墻”。

由於這種既環保又新奇的玩意勾起了大部分人的興趣,之後德國、美國、西班牙、中國等部分國家紛紛建成了壹批BIPV建築。比如德國柏林中央車站、世博中國館、日本京瓷總部、上海拉斐爾雲廊以及嘉興秀洲光伏 科技 館......

從目前來看,BIPV的應用已經從早期單壹的屋頂拓展到建築的方方面面,如光伏常規屋頂或透明采光屋頂、幕墻、遮陽板、站臺、電子樹等場景。其中,光伏屋頂是市場份額最大的BIPV產品,占到BIPV總收入約60%。據統計,2020年全球六大主要企業在工商業屋頂應用的BIPV產量就高達709MW。此外,建築玻璃幕墻是第二大的BIPV產品。

進入21世紀,減排成為全球***識,新能源有了更多用武之地。

光伏是全球第三大電力供給方式,隨著度電成本不斷降低,各類場景應用層出不窮。BIPV正好作為光伏細分賽道,得到全球主要國家重點關註。

自2000年以來,歐美和日本開始出臺相關政策,將BIPV列入重點發展目標。

由於早期BIPV使用的是晶矽電池,而且產品安裝方式是通過簡單支撐或貼合在房屋表面的,太過缺乏美感,再加上光伏組件受技術成本導致價格相對昂貴,最終市場遲遲沒有迎來爆發。

2010年之後,BIPV產品技術經過幾輪叠代,無論經濟性還是適用性有了很大改善,部分消費者逐步接受這種產品。與此同時零能耗建築、低碳社區、智慧城市的發展,BIPV產業走向成熟。

2016年,受益加州政策,特斯拉通過收購SolarCity(美國戶用太陽能系統安裝商),從光伏屋頂切入了BIPV業務,期間面向歐美住宅陸續發布BIPV產品第壹代和第二代Solar Roof。至此,BIPV開始真正受到歐美地區人們的歡迎。

不同於歐美這些國家,我國BIPV本世紀初期起步,在2004年深圳園博園和北京天普工業園首次引入BIPV理念。

盡管BIPV起步晚,但實際上BIPV產業在2010年的時候就有了蓄勢待發的跡象。奈何當時歐美對中國光伏的阻擊,以及國內光伏產業配套不夠完善,導致BIPV面臨制造成本高、技術積累不成熟、確實政策扶持等難題,最終很難發展起來。

直到最近兩年,我國光伏產業站在世界前列,BIPV產業才開始具備了大規模產業化發展的良好基礎。

根據IMSIA數據統計,2019年全球BIPV總裝機量為1.15GW,滲透率僅有1%。

整體看來,全球BIPV市場處於起步時期,距離規模化發展尚遠。

然而近年隨著全球各國減排目標不斷提升,建築邁向近零能耗是未來發展趨勢,BIPV產業發展在逐漸加快。此背景下,全球BIPV市場規模也隨之“水漲船高”。

Grand View Research機構樂觀估計,全球BIPV市場規模將在2025年達到367.4億美元。

實際上,我國發展BIPV產業要取得的經濟價值要遠高於那些發達國家。

我國是世界上太陽能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之壹,除東北的少數地區外,其他地區年平均日照時數都在2600小時以上,充足的日照使得BIPV發電效益並不差。

早在2009年我國就啟動了“太陽能屋頂計劃”,並在當年開展了111個太陽能光電建築應用示範項目,裝機容量達到91MW。到了2011年,我國光電建築裝機容量已為535.6MW。

2019年“電改”加速後,BIPV有了更多參與競爭的機會。同期,中國成立首個BIPV聯盟,通過政策引導+資本助力,攻克“卡脖子”技術,拉開了BIPV發展新時代序幕。

此外,“十四五”規劃以及“碳中和”也在明確指出煤炭消費達峰甚至負增長的目標。這意味著光伏迎來重要發展時機,BIPV在迎來最強風口!

以2018年為例,我國BIPV的市場累計安裝規模僅為1.1GW左右,市場規模預計不足50億。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我國每年的建築竣工面積在40億平方米左右,若按照2%的BIPV滲透率,僅新建建築的年增量空間就在壹千億以上,遠高於目前的市場容量。

BIPV的整個產業鏈***分為三部分:上遊光伏電池生產企業、中遊BIPV系統集成商、下遊BIPV應用。從整個產業鏈分布的情況看,中遊的BIPV系統集成服務有望成為利潤最豐厚的環節。

隆基股份和特斯拉是當前布局BIPV的兩大巨頭。隆基股份面對的是ToB市場,特斯拉是ToC市場。

上面已經提到過,特斯拉是通過收購本土太陽能系統安裝商進入BIPV賽道。2019年10月,特斯拉推出Solar Roof第三代。第三代Solar Roof使用黑色紋理玻璃制成新型瓷磚,將組件和屋頂壹體化,面向歐美住宅和其它市場的高端住宅市場。

BIPV在未來達到萬億市場規模是必然發展趨勢,馬斯克曾多次公開表示,太陽能屋頂會成為特斯拉繼電動車後的另壹個核心業務。

除特斯拉以外,國內光伏組件巨頭隆基股份依托在BAPV累積的經驗,進軍BIPV市場。2019年6月,隆基股份開始建設首座BIPV工廠,2020年8月發布首款BIPV產品“隆頂”。其他光伏企業,如晶科、漢能、中信博、英利能源等也在紛紛推出自己的BIPV產品。

不過隨著光伏平價臨近,“補貼驅動”向“需求驅動”轉變,BIPV會重新迎來新發展契機。屆時,具有品牌、渠道、集中度等優勢的龍頭企業機會明顯。

下面是主要BIPV廠商梳理:

特斯拉(TSLA): 全球BIPV光伏龍頭,主打太陽能發電屋頂BIPV產品Solar Roof,目前已經推出第三代。

隆基股份(601012): 國內BIPV光伏龍頭,對標特斯拉。2019年才開拓BIPV市場,2020年就推出“隆頂“、”隆錦“等BIPV產品,面向工商業屋頂客戶供貨。公司規劃未來5年BIPV收入要達百億級別。

中信博(688408): BIPV業務尚處於起步階段。2016年研發BIPV系統,作了充分的技術和市場積累。2017年推出第壹款BIPV產品——智頂。2019年承接國內江西唯美陶瓷40.9MW、江蘇東方日升3MWBIPV項目,當年貢獻百萬級別收入規模。2020年公司推出智頂叠代產品,BIPV業務進壹步成熟。

(文章來源於:解析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