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兔的經濟效益如何
兔毛市場穩定價格波動不大
自2004年起,兔毛價格開始走出低谷,出現穩步回升。到2006年,兔毛價格達到相對較高的利潤狀態,刀剪毛基本維持在140-180/千克上下,手拔毛價格相對較高壹些。對此,專家預測2007年上半年兔毛價格將持續穩定。主要理由:壹是前幾年的兔毛市場低谷期,許多養殖戶殺兔倒籠退出長毛兔養殖行列,導致兔毛實際供應量驟減,盡管現在市場發展穩定,但兔毛供應量與長毛兔養殖高峰時期相比仍有壹定的差距;二是兔毛市場低谷時期養殖戶與兔毛商販積壓的兔毛自價格回升以來基本已消化清倉,市場兔毛需求量大於供應量;三是各地兔毛深加工的開發力度加大,新產品不斷湧現,對兔毛需求量增加。
2007年下半年,兔毛價格可能會出現小幅回落。主要原因:壹是近兩年來,兔毛市場的需求變化,價格穩步上升引起壹些養殖者的高度關註,毛兔的養殖量將會有壹定的增加,下半年兔毛的市場供應量會出現相對上升或供大於求的局面;二是盡管國內兔毛紡織、針織等深加工產品在不斷開發,利用兔毛數量日益增加,但市場的客觀需求量還很有限。2007年下半年兔毛價格可能會有所下降,但幅度不會太大,將在現有基礎出現小幅震蕩。除了不可抗力的市場經濟環境變化外,這種價格對從業者不會帶來大的傷害。壹般來講,刀剪兔毛120元/公斤,長毛兔養殖還是優選項目。其他從業者要進入毛兔行業還需反復甄別各方面信息,投資要量力而行,不要急於大規模投入,以免市場大幅度波動造成損失。
肉兔“牛市”過後,將相對處於堅挺狀態
現在,國內消費兔肉的數量不斷增長,兔肉價格穩步上升。目前,我國兔肉年產量50多萬噸,出口高峰期僅2萬噸左右,其中絕大部分兔肉被國內消費者消費。國內龐大的消費群體,多種菜系與不同的烹調方式與地方風味加工,為兔肉消費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發展肉兔的市場前景依然廣闊。
在國際市場,中國是最大的兔肉出口國。尤其是歐盟對中國凍兔肉出口解禁以來,兔肉出口數量逐漸回升。據統計,2006年我國兔肉出口達1.3-1.4萬噸,與2005年相比,增長了30-40%。近年來,由於歐盟對中國兔肉出口的質量標準要求嚴格,國內出口企業紛紛采取了相應的技術措施,保證了兔肉品質好,藥物殘留低,適應了國際市場的需求。隨著國內兔肉貿易企業規模不斷的擴大,拓展國際市場的力度加大,在今後壹定時期內,兔肉出口量將會繼續增加。
此外,近幾年醫藥原料兔成為肉兔產業的壹個新項目,國內外需求不斷增加總量呈上升趨勢,其中主要出口日本、韓國等地,2006年出口量達100萬只左右,2007年預計出口量將達到300萬只左右。同時,近年來國內生物科學研究異常活躍,無論生物教學、醫藥實驗、科學研究都需要大量的綠色實驗兔,為肉兔產業發展提供了新的途徑。
基於此,在國內外市場需求等條件的作用下,肉兔市場行情依然看好,預計2007年將會得到更好的產業發展。
兔皮價格回升,獺兔產業穩中有升
自2002年兔皮價格跌入低谷,許多養兔戶殺兔倒籠,紛紛退出獺兔行業,兔皮供應量隨即出現大幅度下降。2003年兔皮市場開始復蘇,2004年達到相對較高的盈利狀態,2005年兔皮價格基本保持相對穩定盈利區間。2006年,兔皮價格雖有波動,但幅度不大,市場基本保持相對穩定的利潤狀態。預計,2007年兔皮市場發展將保持2006年發展態勢,不會出現太大的變化。
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毛皮貿易國,芬蘭、丹麥拍賣會40%的毛皮出口到中國,國內在裘皮產品開發上的投入不斷加大,我國正在由毛皮加工大國向毛皮加工強國邁進,並將逐步發展成為世界最大的毛皮生產、加工、貿易基地。這種市場格局給兔皮市場的發展帶來了機遇和挑戰,業界需要客觀面對,及時做出正確決策,才有利於兔皮市場的繁榮穩定。
獺兔皮作為壹種新興的裘皮原料,市場的需求變化不僅取決於生產的擴張程度,同時與加工工藝及消費水平、時尚流行趨勢等密切相關。前幾年壹部分企業依賴於加工獺兔裘皮服飾和半成品出口,使獺兔皮市場對出口貿易的依賴性較大,出口稍有不暢,需求量減少,獺兔皮市場價格立即會同步降低。現在,我國獺兔裘皮加工業迅速興起,使以前單純靠出口原料皮為主要銷售渠道的被動局面得到相應的改觀,獺兔皮需求量隨著產品的不斷開發而逐年遞增。獺兔裘皮服飾加工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註重實施品牌戰略,使其產品質量更優,設計緊跟時尚,價格更為合理,為獺兔業的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機遇。據調查,獺兔裘皮服飾以其輕、柔、美的特點及時尚的造型,很受歐美壹些國家及俄羅斯、日本、韓國等地消費者歡迎,壹件女式獺兔裘皮大衣在國際市場上售價約為800-1200美元左右,加工成本僅為300-400美元,利潤率相對較高。
我國目前的優質獺兔皮產量與市場需求量仍有壹定差距,2007年兔皮市場波動將相對平緩,價格適中略有上升,不會有大幅度的變化。
以上觀點僅供大家參考,廣大從業者應根據市場需求變化冷靜思考,及時調整發展戰略。新進入養兔行業者,需要做好充分的市場調研,客觀識別信息,找準自身定位,尋求最佳的合作夥伴,制定周密的經營策略。切忌不遵重市場規律,盲目決策,最終造成不必要的投資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