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大師的中國畫用墨用色特點
關於齊白石大師的中國畫用墨用色特點如下:
齊白石的用筆用墨在風格上相互對應,縱橫平直的用筆與濃墨重用的自然書寫強化了他篆書雄強質樸的書風。齊白石善用長峰毛筆,這種毛筆筆鋒長,儲墨量大,能充分滿足齊白石長線條的書寫及其過程中的墨色表達。
根據毛筆的特點,齊白石在書寫中不做人工的控制,濃墨重用,放筆直寫、壹任自然、坦蕩鋪開。墨色在自然流淌中產生豐富的變化,起筆墨帶較寬,常出現漲墨,墨色順勢而下。隨著墨量的減少,墨色出現枯筆、飛白,線條逐漸變細,順勢而收。
齊白石的用墨具有原生之態,蘊含著無畏之勢。運筆中筆力毫不松懈,飛白處更顯齊白石筆力遒勁。筆墨相互配合給觀者壹種撲面而來的厚重之氣。圖片中的“出”字,四個豎畫的起筆皆出現漲墨。在橫畫中線條變細,墨色逐漸變化,出現飛白變化。從墨色可看出齊白石的用筆軌跡。
以用色的時候要采用較為濃厚的顏色,尤其是紅色,黃色,藍色這三大色系,在他的作品當中出現的幾率較為高,紅色他壹般使用胭脂紅,後來他又受吳昌碩的壹些影響,借用了壹些西洋紅。
關於黃色他與眾不同的嘗試,用藤黃和石黃兩者相加,壹薄壹厚調至適中,關於藍色則是用花青為主,然後加入壹些礦物質的石青,這樣礦物質的顏料在他的繪畫當中讓畫面顯得更加艷麗飽和度大大提升,色彩的穩定性也得到了提高,接下來我們就壹起去欣賞壹下齊白石老先生筆下的畫作吧。
擴展知識:
齊白石家世背景
齊白石的父親是齊貫政,其母親是周氏。齊白石乳名“阿芝”。他是家中的長孫,備受疼愛。因為家境貧寒,齊白石8歲時上了半年私塾就輟學了。之後,他砍柴、放牛、種田,什麽活都幹,非常刻苦,時常因為讀書,忘記回家。他的祖母不放心,只能在他脖子上掛壹銅鈴,遠遠聽到鈴聲響,就知道他已經平安到家。
齊白石軼事典故
早在1870年,齊白石在外祖父周雨若開的蒙館讀書識字期間,就表現出其在繪畫上的天賦。最初是從描摹神像開始,越畫越有興趣,壹發不可收拾,人物、花卉、草木、飛禽、走獸、蟲魚,凡是眼睛見過的東西,都能畫出來。
尤其是牛、馬、豬、羊、雞、鴨、魚、蝦、螃蟹、青蛙、喜鵲、蝴蝶、蜻蜓之類常見的東西,他最愛畫。他這時的繪畫,完全是憑自己的感覺去畫,沒有接受任何專業指導和訓練。這也是他邁向藝術殿堂的起步階段。
齊白石成名後,仿制他的假畫,到處出現。齊白石卻溫文爾雅,竭盡全能收購自己的假畫。梅蘭芳有個朋友花二百兩銀子買到壹幅署名“齊白石”的《春耕圖》。齊白石壹眼就看出是偽造的,並指出了贗品的偽劣之處。
齊白石卻對梅蘭芳表示,不能讓那位朋友吃虧,他要把假畫買回,另畫壹幅《春耕圖》還給對方,還蓋了自己的印章,交給梅蘭芳:“不裱了,請妳同妳的朋友說清原委,請他諒解吧。這壹幅,我收下了。
看來,我的畫只有從我屋子裏拿出去才不會是假的。”梅蘭芳為齊白石的話深深感動,沒想到老畫家的胸襟是這樣的開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