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有關乞巧節的作文範文5篇

有關乞巧節的作文範文5篇

1.有關乞巧節的作文

 我有許多喜歡的節日,比如:端午節、重陽節,但我最喜歡乞巧節。因為乞巧節是由牛郎和織女而來的,下面我就來給妳講壹講乞巧節的由來吧。

 有壹天,牛郎碰見壹頭生病的老黃牛,牛郎見它生病了,就悉心照料。

 有壹天,牛郎碰見壹群織女,並喜歡上了其中壹個織女,那個織女也很喜歡牛郎,他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這事被王母娘娘知道了,又把織女抓上了天。

 老牛說話了:“等我死了以後,把我的皮做成壹雙鞋,妳就可以騰雲駕霧了。”老牛死了以後,牛郎把老牛的皮做成了鞋,飛上了天去找織女,可是卻被王母娘娘頭上的簪子變成的銀河擋住了去路。牛郎在對面守了許多天,最後王母娘娘也被感動了,所以王母娘娘只在七月七日這壹天,讓牛郎和織女見面。織女心靈手巧,女人都乞福自己也能心靈手巧。

 這就是乞巧節的來歷。

2.有關乞巧節的作文

 七夕情人節指的是農歷七月的第七個夜晚,這個節日是漢代傳統的民間節日。七夕的晚上不僅僅是傳說中的"牛郎"和"織女"壹年壹度相會的夜晚,同時也是為編制姑娘們祈求心靈手巧的好機會。因此,七夕節又叫"乞巧節","女兒節"。盡管七夕節不如其它節日那般流行,但是在中國,男女老少都對節日背後的故事相當熟悉。

 很久以前,有壹個放牛娃名叫牛郎,父母早亡,只好跟著哥哥嫂嫂度日。然而,哥哥嫂子為人狠毒,經常虐 待他。他們逼牛郎幹苦活,不讓他吃飽睡好,最後又把他趕出了家門,牛郎除了身上的衣服和壹頭老水牛外,壹無所有。

 牛郎在山邊搭了間茅草屋,辛勤開墾,在巖石地上挖出了壹片菜園,他常常饑腸轆轆,勞累不堪,但把老水牛照顧得好好的。壹日,牛突然說話了,它告訴牛郎說自己前身是天上的金牛星,由於違反了天條把糧食種子撒到了人間,天帝將它貶到人間以示懲罰。老牛說,過幾天,天上的仙女會下凡到離茅草屋不遠的聖池裏遊泳,其中有壹個勤勞善良、美麗賢惠的姑娘,名叫織女。

3.有關乞巧節的作文

 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名族眾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我的家鄉在甘肅隴南西和縣。那裏有他獨特的風俗習慣和美麗的風景。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家鄉的乞巧節,且聽我細細道來。

 雖然各地都有乞巧節,但是在隴原,以隴南西和、禮縣壹帶的乞巧節有特色。

 據西和縣誌記載:“七月七,女兒設香案,陳瓜果,拜織女為祈。”在這裏,七月七的晚上夭折豆芽放置水盆中,觀察影子以蔔拙巧。非常明顯我們的乞巧節和牛郎織女有關。織女在我們的心目中是善良賢淑又心靈手巧的仙女,所以被稱為“巧娘娘”,於是在牛郎織女七夕相會的喜慶日子裏,向“巧娘娘”祈禱,希望自己像這位仙女壹樣心靈手巧、聰明、智慧,更希望自己的愛情、婚姻幸福美滿。

 這乞巧節在我們那裏是不可缺少的壹部分,這個節日在當地已經有了很多年的歷史了。

 乞巧節要先從“請仙”開始,天剛黑,姑娘們就圍著早紮好的五六尺的巧娘娘彩像,開始唱迎請歌。他們邊唱邊把巧娘娘“接”到主事堂大嫂的家裏,放在大的方桌上供奉著,從這天起,七夕前的每個夜晚,姑娘們都要在這巧娘娘像前,手拉手,壹邊唱壹邊跳。

 接下來的壹個環節是“引水”。七月七清早,即使打扮過的姑娘們,由主事堂大嫂帶著,前往村中最古老的水井去“引水”,在給水神爺敬完香後,他們就壹邊打水壹邊唱著引水歌。

 她們從水井旁回到巧娘娘像前,壹路表演自己拿手的舞蹈,這時村裏的男女老少會來到她們旁邊去看熱鬧。

 接下來的環節是乞巧節活動的高 潮“乞巧之夜”。天還沒黑,大家就聚到巧娘娘的像前。年長的人也來過節,他們坐在炕頭上,唱著壹首首古老的歌謠。姑娘們端來壹盆盆古井裏的“神水”,把供在巧娘娘像前的豆芽放入水中,爭著看自己投下的豆芽,在燈光下,水底映現的影子像什麽,照傳統的風氣,像支筆的算“巧”,這姑娘將來會識文斷字,以後會是個女秀才,若像鋤頭之類的就是“不巧”,會是個種田之人,等等。

 又聽媽媽說乞巧節的最後壹項活動是很有趣的:出送儀式,歡送巧娘娘返回天上,這是姑娘們會把端午節系在手腕上的五彩繩解下來,扔到河裏面,表示讓五色絲線搭成壹座彩橋,讓牛郎與織女去幸福的相會。

 這就是我家的乞巧風俗,妳們覺得有趣嗎?

4.有關乞巧節的作文

 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七夕!多少文人墨客樂此不彼,歌頌著千年不變的神奇!那壹些美好鐫刻在心底,想,大家都有壹個***同的心願吧:那就是妳若安好,我便永恒!

 壹些人壹些事壹些風景都隨著歲月壹起匆匆遠去,偶爾想起,那只不過是壹段經歷,刻骨銘心又怎樣?生死離別亦不過是壹段插曲,總不能讓那些心碎陪著壹起過,也總不能讓憂傷壹直打磨!平凡的平平淡淡的日子還得過,為了家,為了生活!

 有時候還是會忍不住去想那個曾經的頑皮身影,那張娃娃臉深刻於心!曾經的溫馨如曇花壹現,再想不是壹種奢侈的妄想,就是神經質的癲狂!不過,曾經因為分離,思念如壹根繩索,牽引著走向果實的深處,深入到果實的內核!如遠行的人在妳落寞的背面走過!想念在月光下,啜飲輕吟!

 每壹次聽到《壹剪梅》心底深處就會浮現出那個幸福的場景,那壹刻紅紅的畫面鐫刻成壹個美好的定格!那張英俊帥氣的臉早已經模糊不清,妳去了天堂,妳在那裏可曾記起過我的曾經?幾千個日夜我總是默默為妳祈禱,來生不要再有病痛!曾經妳無奈離去,天人永隔,七夕牛郎織女還有相見的日子,如今妳我再見已屬樓頭望月,夢裏弄影!

 或者,我愛上了自己的想念。那些可以在笑聲中融化的笑聲,那些可以跌倒可以受傷可以無所顧忌的愛情,人到中年之後都可以成為風景。

 這樣的夏日,總是很火熱,但是這個夏季是特殊的火熱,陽光火辣辣的沒有了壹點溫存,這個夏季我愛上了伊麗莎白的味道,那香香的甜,沁人心脾!盈袖!沾襟!

 也許不該在這樣的日子去回憶,去想曾經,但是卻是真實的心理路程,偶爾記起,祭奠壹下失去的曾經!即使想念田園,也不能像陶潛壹樣采菊東籬!只為歲月曾經那樣芬芳!

 七夕了,告誡有情人,如果愛,不要離開,只要相惜,如果愛,不要追問,請深愛!牽手走壹生!

5.有關乞巧節的作文

 七夕節最普遍的習俗,就是婦女們在七月初七的夜晚進行的各種乞巧活動。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各個地區的乞巧的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

 在山東濟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動很簡單,只是陳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結網於瓜果之上,就意味著乞得巧了。而鄄城、曹縣、平原等地吃巧巧飯乞巧的風俗卻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壹枚銅錢、壹根針和壹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裏,乞巧活動以後,她們聚在壹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有些地方的乞巧節的活動,帶有競賽的性質,類似古代鬥巧的風俗。近代的穿針引線、蒸巧悖悖、烙巧果子、還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湯的習俗,壹般在七月初壹將谷物浸泡水中發芽,七夕這天,剪芽做湯,該地的兒童特別重視吃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紙、彩繡等形式做成的裝飾品等就是鬥巧風俗的演變。而牧童則會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叫做“賀牛生日”(傳說七夕是牛的生日)。

 諸城、滕縣、鄒縣壹帶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淚”,因為是牛郎織女相會所致。膠東,魯西南等地傳說這天喜鵲極少,都到天上搭鵲橋去了。

 在今日浙江各地仍有類似的乞巧習俗。如杭州、寧波、溫州等地,在這壹天用面粉制各種小型物狀,用油煎炸後稱“巧果”,晚上在庭院內陳列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女孩對月穿針,以祈求織女能賜以巧技,或者捕蜘蛛壹只,放在盒中,第二天開盒如已結網稱為得巧。

 而在紹興農村,這壹夜會有許多少女壹個人偷偷躲在生長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靜之時如能聽到牛郎織女相會時的悄悄話,這待嫁的少女日後便能得到這千年不渝的愛情。

 為了表達人們希望牛郎織女能天天過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願望,在浙江金華壹帶,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殺壹只雞,意為這夜牛郎織女相會,若無公雞報曉,他們便能永遠不分開。

 在廣西西部,傳說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壽。此水名“雙七水”,人們在這天雞鳴時,爭先恐後地去河邊取水,取回後用新甕盛起來,待日後使用。

 廣州的乞巧節獨具特色,節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用彩紙、通草、線繩等,編制成各種奇巧的小玩藝,還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裏用水浸泡,使之發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從初六晚開始至初七晚,壹連兩晚,姑娘們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飾,壹切都安排好後,便焚香點燭,對星空跪拜,稱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連拜七次。

 拜仙之後,姑娘們手執彩線對著燈影將線穿過針孔,如壹口氣能穿七枚針孔者叫得巧,被稱為巧手,穿不到七個針孔的叫輸巧。七夕之後,姑娘們將所制作的小工藝品、玩具互相贈送,以示友情。

 在福建,七夕節時要讓織女欣賞、品嘗瓜果,以求她保佑來年瓜果豐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鮮花和婦女化妝用的花粉以及壹個上香爐。壹般是齋戒沐浴後,大家輪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禱心願。女人們不僅乞巧,還有乞子、乞壽、乞美和乞愛情的。而後,大家壹邊吃水果,飲茶聊天,壹邊玩乞巧遊戲,乞巧遊戲有兩種:壹種是“蔔巧”,即用蔔具問自己是巧是笨;另壹種是賽巧,即誰穿針引線快,誰就得巧,慢的稱“輸巧”,“輸巧”者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小禮物送給得巧者。

 有的地區還組織“七姐會”,各地區的“七姐會”聚集在宗鄉會館擺下各式各樣鮮艷的香案,遙祭牛郎織女,“香案”都是是紙糊的,案上擺滿鮮花、水果、胭脂粉、紙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繡等,琳瑯滿目。不同地區的“七姐會”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誰的制作精巧。今天,這類活動已為人遺忘,只有極少數的宗鄉會館還在這個節日設香案,拜祭牛郎織女。香案壹般在七月初七就備妥,傍晚時分開始向織女乞巧。

 七夕乞巧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宋朝時,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將白糖放在鍋中熔為糖漿,然後和入面粉、芝麻,拌勻後攤在案上捍薄,晾涼後用刀切為長方塊,最後折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黃即成。手巧的女子,還會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的花樣。此外,乞巧時用的瓜果也有多種變化:或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此種瓜果稱為“花瓜”。

 直到今日,七夕仍是壹個富有浪漫色彩傳統節日。但不少習俗活動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征忠貞愛情的牛郎織女的傳說,壹直流傳民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