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三峽大壩有多少“成精”的生物?

三峽大壩有多少“成精”的生物?

2019年,壹個關於三峽大壩出現神秘動物的視頻吸引了許多網友的目光,只見那個動物有幾米長,像蛇壹樣在水裏遊動。 難道動物“成精”了?這也讓人們聯想起了“尼斯湖水怪”。

不過好在後來謎底終於被揭開了,所謂的神秘動物只是漂浮著的膠皮管子。 雖然這個事情告壹段落了,但是關於三峽大壩是否有“成精”的動物,人們的關註度絲毫不減。 接下來,就讓我們壹起去探尋三峽大壩裏的神秘動物吧。

三峽大壩位於三峽庫區,地處四川盆地以東、江漢平原以西,大巴山脈以南,鄂西武陵山脈以北的山區地帶。當然,這裏的地形環境也不簡單。

因為三峽庫區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所以這裏冬暖夏熱, 壹年的平均氣溫維持在17 19 這個範圍內 。

同時,這個位置是長江的河谷,雲霧是很多的,也伴隨著豐沛的降水,年降水量可以達到1000 1200mm, 歸納起來就是雨量充沛,熱量豐富

雖然三峽庫區的開發 歷史 比較久遠,但是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早已改變了庫區的原貌,讓這裏帶上了人類棲居和資源利用的痕跡。

當然,這裏的動物也讓種類很多,光脊椎類動物就有384種,包括獸類、鳥類、爬行類、兩棲類等等。那麽三峽大壩有哪些奇特的動物呢?接著往下看。

1、 古老的鱘魚

鱘魚屬於冷水性魚類,是介於軟骨與硬骨之間的古老魚類, 據推測鱘魚的起源可能追溯到遙遠的三疊紀,所以鱘魚也有著“活化石”的稱號 。而在鱘魚之中,人們最熟悉不過的就是中華鱘和白鱘了。

在三峽大壩的水域中,就有著體型比較大的中華鱘和白鱘,以及體型較小的達氏鱘。

這些鱘魚需要的活動空間是很大的,在大壩修建之前, 它們壹般是在長江上遊的金沙江產卵,尤其是中華鱘還需要去海洋中捕食小雜魚 。

而白鱘之前是到長江中下遊去攝食與生長的。 長江的水流比較湍急,河底也有礫石,而鱘魚就把自己的卵產在礫石之間

雖然三峽大壩的修建在壹定程度上影響到了這些鱘魚的生活環境,但是在三峽大壩的水域中,依然存在機會見到鱘魚的蹤影。

2、瀕危的江豚

我們知道,鯨魚基本上是在海洋中生存的,而能夠在淡水中生存的只有幾種豚類,是孑遺物種。

但是,正是由於鯨魚的體型實在是太大了,根本就不適應淡水環境,就算能存活也只有世界上的少數大河才能滿足。

而在長江流域中,白鱀豚和江豚都曾是生活在這裏的成員。 但是因為捕撈,白鱀豚已經滅絕了,而江豚也成為了瀕危物種

由於三峽大壩的修建與長江密不可分,在三峽大壩附近的水域也是有可能發現江豚的身影的。

我們不能否認 水利工程為人類生活和發展帶來的巨大效益 ,但是也不能否認 三峽大壩的修建水域生態系統產生的沖擊和影響

從科學的角度來講,建起的大壩的會產生壹個阻隔的作用,讓本來連續的河流生態系統被分成了不連續兩個環境。

從表面看影響了生態景觀,但是從動物的角度來講,這阻隔了魚類的洄遊通道。 這對於壹些需要大範圍遷移的種類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沖擊

水利工程對長江若幹支流的瀕危魚類有很大的影響, 鱘魚、胭脂魚、虎嘉鮭、秦嶺細鱗鮭等物種的身影逐漸減少 , 但是更深層次的原因在於酷漁亂捕

這將導致魚類資源小型化,使得大型魚類的資源不斷衰竭,豚類等的料大幅減少。 我們能夠做的就是人工放流、進行生態調度,設置保護區,並且要禁捕。

人的生存倚賴於自然的生態過程,這些“魚、樹、草”才是我們得以雕刻出那種可稱之為文明“珍品”的原材料。

但人要學會敬畏大自然,我們應該對大自然的原始性、復雜性和多樣性給予盡可能多壹點的呵護,因為這同樣是對人類自身的呵護。

建國以來不許“成精”,但是巨型生物是

肯定有的。

三峽水庫有超百米的水位和優質的水質,

再加上不允許隨意捕撈的政策保護,以及

長江十年禁漁期,魚類品種繁多,經過將

近二三十年的休 養生 息,已然成為了眾多

淡水魚類的天堂。[中國贊]

在普通河流二三十斤的魚類已經很罕見

了。就像我們這裏的河流,打魚人都沒有

抓過二三十斤的魚,十來斤以下的比較常

見,兩斤左右的居多,但在三峽水庫這麽

大的魚確是常態。更巨型的有重達200斤

以上的鯰魚。

300多斤的中華鱘。

100多斤的青魚。

光聽這些數字,妳可能想象不到這些魚到

底有多大,如果妳看到實物,絕對能震撼

妳的眼球,感嘆物種的神奇。

這麽大的物種也算是另類“成精”了吧。[祈禱]

都不用說三峽這種地方,我小時候四年級,鎮上有兩個大坑,村委會用抽水機把南邊的坑的水抽到北邊的坑,然後去南邊撈魚,我的天,那壹條條白鰱、黑魚是真的成精了,太大了……等他們都撈完了,我們去泥裏撈點泥鰍,小蝦什麽的,

三峽工程是長江幹流最重要的水利工程之壹,2300多米的混凝土重力大壩攔江而立,壩前水位擡升,形成壹條600多公裏的人工水庫。三峽水庫總面積1084平方公裏,漁業資源極為豐富,堪稱“長江漁庫”。2021年10月31日,三峽水庫的水位成功蓄足175米,這也是庫區連續第12年順利完成蓄水任務。需要指出的是,三峽工程分為圍堰發電、初期運行以及後期運行三個階段,其中後期運行的標誌就是實現175米的蓄水目標。在過去,蓄滿175米是試驗性蓄水,而今年則是轉入正常運行期後的首次蓄水。

三峽水庫蓄水量龐大,魚類豐富多樣,民間又有“寬水養大魚”的說法,很多人都認為庫區肯定存在不少大魚。那麽,水庫裏最大的魚到底有多大呢?

三峽水庫:名副其實的“長江漁庫”長江是中國第壹大河,復雜的河流環境、發達的水系孕育了上百種魚類。據統計,長江流域記錄有378種魚類,在全國江河位於首位,被譽為“淡水魚類的資源寶庫”。在這當中,特有魚類就有147種,占總數的39.4%,特有化程度高,包括白鱘、長江鱘等旗艦物種。三峽庫區位於長江上遊的下端,庫區中的魚類有140多種,特產的珍稀魚類有47種,經濟魚類30多種。在禁漁之前,庫區壹直是三峽漁民的重要漁場,尤其是四大家魚、鯉魚、黃顙魚等物種,總產量可達上千噸。從1997~2001年,三峽庫區的天然捕撈量最多達到了1.1萬噸,最少的壹年也有3208噸,漁獲相當喜人。如今,三峽庫區全面保水護魚,禁止生產性捕撈,同時加大增殖放流力度,進壹步充實了江魚的保有量。水位蓄到175m後,江水的流速由之前的2m/s下降到不足0.5m/s,泥沙下沈,水質變清,透光條件變好,生物餌料更加豐富。這壹變化有利於提高漁業產量,尤其利於定居性魚類的增殖。另壹方面,三峽水庫的庫區環境也極為優越。三峽水庫是峽谷河道型水庫,奉節以東為山地,以西則是低山丘陵區,高低落差懸殊,環境復雜,為多種魚類提供了棲息空間。壩前有很多優良庫灣,岸線漫長曲折,水草淺灘眾多,非常有利於魚類的產卵繁殖。在長江流域,鱘魚是最大的壹類魚,長江中僅三種本土鱘魚:中華鱘、長江鱘和白鱘。其中,白鱘的體型最大,體重可超1000斤,是長江中的“巨無霸”。對於白鱘,古人稱之為鮪魚,長江漁民則稱其為白象,漁諺“千斤臘子萬斤象”中的“象”說的就是白鱘。目前發現最大的壹條白鱘,體長達到了7.5m,體重足足有907kg,這可以說是長江中最大的魚類了。長江漁民捕獲的白鱘基本都在1~3m之間,在70年代,人們還曾在壹條3米白鱘的胃裏發現了壹條14.5斤重的草魚。白鱘是長江中的頂級捕食者,“淡水魚之王”的稱號實至名歸。但遺憾的是,白鱘已被被宣布野外滅絕。

目前,長江現存最大的魚類是中華鱘,被稱為“長江魚王”。中華鱘的體長壹般為1.5~3m,重50~300kg,最大能長到5m左右,體重可達600kg,也就是壹千多斤。現在的問題是,三峽庫區真的存在成年的中華鱘嗎?中華鱘是典型的溯河洄遊型魚類,成熟親魚從近海沿長江逆流而上,直到上遊江段才會產卵繁殖。 歷史 上,中華鱘的產卵場曾選至金沙江的下遊以及重慶以上江段,範圍長達600km,產卵場有10多處。但水壩的修建為中華鱘帶來了“致命傷”。我國先建葛洲壩,再建三峽大壩,前者在1981年實現截流,後者於1997年截流;更重要的是,葛洲壩位於三峽大壩的下遊,成年中華鱘要想抵達三峽水庫,就必須先通過葛洲壩。事實上,自葛洲壩建成後,中華鱘的產卵場僅存1處,位於葛洲壩下遊,產卵場的面積還不到原來的1%。在2013年繁殖期,葛洲壩下的產卵場內並未監測到繁殖跡象,2017~2020年,更是連續四年繁殖中斷。不可否認,“長江魚王”已經陷入巨大危機,甚至有專家斷言:在未來10~20年內,野生中華鱘或將走向滅絕。三峽水庫中是否有成年中華鱘?目前來看概率很低。近年來,我國放流了大量的中華鱘幼魚,比如2021年4月,10000尾子二代中華鱘在宜昌江段被放流,這也是三峽集團第64次舉行放流。經統計,三峽集團累計的放流苗種已超過500萬尾,但放流苗種真正能長到成年的卻少之又少。除了中華鱘以外,三峽水庫中還可能存在著其他大型魚類。比如在雲陽龍缸景區長江支流中,曾有多位遊客拍到壹條長3米的巨型鱅魚,體重估計超過150公斤。相關新聞將其報道成為“巡河水怪”,但由於沒有打撈到實物,目前還不能算是實錘,300斤的巨型鱅魚聽起來確實不可思議,不過,超過100斤的倒是有實錘案例。2021年8月,美國的壹名男子就捕撈上來壹條114斤重的鱅魚,打破了先前的紀錄;在國內,湖南某水庫在開庫時也曾捕撈上來壹條100多斤重的鱅魚,魚齡估計在30歲以上。三峽水庫中,也可能存在100斤以上的巨型鱅魚,畢竟水面廣、餌料足、保有量多,再加上十年禁漁的助力,鱅魚的魚齡有望達到20~30齡甚至更高。除了鱅魚以外,四大家魚中的鰱魚、青魚、草魚實力也都不差。青魚和草魚都能長到1~2m,體重可超過100斤。2015年,千島湖庫區就曾出水壹條體長175cm、體重180斤的巨型青魚,被媒體稱為“千島湖青魚王”,還稱其“甩甩尾就能打暈成年男子”!對於鰱魚,根據維基百科的記載,其典型體長為60~100cm,最大可長到140cm,體重可達100斤。由此可見,四大家魚都有實力沖擊米級、百斤!有“水中老虎”之稱的鳡魚也是妥妥的巨物。2021年11月初,在長江的支流黃浦江,有釣友捕獲壹條近百斤重的巨鳡,還有網友留言評論稱其“渡劫失敗”。此前在丹江口,百斤巨鱤也曾被多次捕獲,其有壹條還被制作成了標本,總結三峽水庫不缺大魚,十年禁漁結束後,庫區的大魚肯定還會更多,長江的漁業資源也有望重新恢復,我們拭目以待!